旅游O2O产品同质化严重。下一个蓝海在哪里?
未来旅游O2O的发展方向会有两个方向发展。第一个是向上,平台化,云化,大数据。这个领域会诞生一到两家平台化的大公司。目前携程去哪儿是一线。驴妈妈,桐城。com和途牛。com是第二战线,美团可能是一匹黑马。在这个过程中,大企业会通过兼并重组中小在线旅游公司来完成,所以未来中小OTA会面临和鳄龙一样的出路。另一个方向是垂直细分领域重度下沉(产品和服务),走向旅游O2O,巩固对线下资源的控制,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这个领域会诞生不同于纯互联网平台的新巨头。其实携程和酒店大数据提供商中汇都在做类似的事情。booking在库存管理方面的智能化、个性化推荐是国际上最值得借鉴的。在机票领域,去哪儿、酷讯、天巡、kayak比较成熟,但是去哪儿的平台化道路却将其拉到了一个更尴尬的地步。
2.旅游工具的人性化应用提高了旅游决策的效率。
游前决策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但以往的UGC网站都是以旅游指南产品起家,辅以简单的旅游助手,难以解决用户粘性和流动性问题,信息冗余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使用不便。以记录分享工具为入口比较合适,但需要在功能上做到极致。太薄的脚注应该作为一个警告。目前基于LBS的面包旅行记录和呈现方式是同类产品中最好的,但同时面临大型社交工具的分流,挑战依然存在。Tripadvisor是国外最成熟的点评功能。与gogobot相比,移动性是它的短板。刚刚更名为Catway Eagle的其中国品牌下一步的转型值得期待。本土化、年轻化、移动化是它的长期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将旅游决策阶段从行前、行中、行后进行划分已经不再合适,因为移动互联网将这三个阶段压缩为一个阶段,对旅游工具的功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想出一个优秀的功能工具越来越难。比如机票、酒店、门票组合后的旅行行程规划就变得异常复杂。这种行程规划工具被心灵手巧的旅行团队深度尝试,其基于大数据的行程规划和智能计算方式有着较大的想象空间,而旅游Google的愿景定位使其看起来雄心勃勃。
3.产品升级和服务升级是保证旅游体验的根本。
在产品升级方面,我们采取独特的旅游在中国,优香国际和外国A & ampk,格莱美做的很好,万豪在酒店行业的智能化尝试,比如如家精品酒店,Young Pudding定位,亚朵的个性化尝试都是很好的突破。Airbnb和小猪短租的人文住宿,途家在中国休闲度假的转型,短租,都有很好的提升空间。优步和国内私家车服务在租车领域的推广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共享经济衍生出的新经济模式值得关注。它的平台特性一旦形成,空间巨大。
4.企业级服务的价值还是很大的。
我和旅游O2O领域的创业者交流过多次,线上后端逻辑设计很完善。大致假设是:“如果我有654.38+0万用户,我的大数据,C2B,反向预约,精准定位……”其实这种“先有鸡”的逻辑是不成立的。一个好的产品规划不仅要包括要实现的功能,还要考虑其推广周期。比如营销,对大部分技术团队都是很大的挑战,对酒店、景区、目的地也是如此,所以企业级服务、目的地的营销还是有很大的价值的,但是企业级应用包括的不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