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大钾肥生产商藏格控股受到行政处罚。

165438+10月25日晚间,国内第二大钾肥生产商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藏格控股”)发布公告称,因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公司及实际控制人被依法采取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措施。

同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青海监管局(以下简称“证监会青海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以下简称《事先告知书》),认定藏格控股肖永明(实际控制人)等人违法行为严重,决定对其采取罚款、5年市场禁入等不同处罚措施。

随后,藏格控股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放弃陈述、申辩和听证的权利,接受相关行政处罚。

财务造假董16人被处罚。

经查,藏格控股因存在虚列营业收入和利润、虚增应收及预付账款、未按规定披露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藏格控股资金等违法事实,被处以罚款。

证监办青海监管局查明,藏格控股在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期间,虚增营业收入65438+318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28万元。2018年度虚增业务收入4.68亿元,虚增利润总额4.77亿元(含其他相关收入)。

同期,藏格控股2017虚增预付账款2.4亿元,2018虚增应收账款4710万元,预付账款2810万元。

而且西藏藏格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藏格集团)及其关联方未及时披露上市公司资金情况。至2019年6月30日,占用资金余额为265438+6400万元。

根据上述事实,中国证监会青海监管局认为,藏格控股及其实际控制人肖永明时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嫌违反《证券法》相关规定,构成违法行为,决定责令藏格控股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肖永明被给予警告,并处罚款90万元。武卫东和刘伟被罚款20万元,其他人被罚款3万元。

此外,当事人肖永明和武卫东存在严重违法行为,分别被市场禁入5年和3年。

承认违法事实,放弃抗辩。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监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措施后,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申辩和要求听证。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经审查成立的,监管部门予以采纳。

很明显,藏格控股的违法行为已经尘埃落定,愿意接受处罚。藏格控股在公告中承认,本通知事先认定的违法事实与公司自查结果一致,公司接受相关行政处罚。

当时,自中国证监会青海监管局公布该决定之日起,肖永明、武卫东不得继续在原机构从事证券业务,不得担任原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也不得在其他任何机构从事证券业务,不得担任其他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多重因素导致业绩大幅下滑。

比被处罚更严重的是,藏格控股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不仅要解决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进行非经营的问题,还要面对生产经营业绩的考验。

目前,藏格控股是中国第二大氯化钾生产商。但近年来,受农产品价格低迷、进口钾肥供应增加等因素综合影响,国内钾肥价格持续下降,工业企业压力骤增。根据5438+019年6月中旬召开的2019磷复盐会议市场分析论坛透露的数据,5438+09年6月至9月,我国进口钾肥765.3万吨,同比增加209万吨。

随着供给的增加和需求的减少,钾肥市场不容乐观。更为严重的是,受气候变暖变湿和西北地区降雨量增加的影响,藏格控股正面临钾肥产量下降的困境。

藏格控股生产基地位于青海省西部察尔汗盐湖,地处茫茫戈壁海。长期以来,气候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水分蒸发量远高于降水量。年平均降雨量约40毫米,但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为盐田晒太阳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但2018以来,西北地区降水增多、“暖湿”现象引起广泛关注。藏格控股透露,从去年到今年9月,察尔汗盐湖的降水频率和总量都有所增加,尤其是夏季晒太阳的黄金期,影响了光卤石的产量。这最终导致藏格控股2018年度钾肥产量整体下降,较2017年度下降24%。今年前三季度钾肥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约25% ~ 30%。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藏格控股前三季度营收116000万元,同比下滑36.76%,净利润3.52亿元,同比下滑53.26%。7-9月,公司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下降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