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保险董事长李光荣为何被捕?
资料显示,李光荣不仅是华特投资控股、华安保险、华安资产管理董事长,还是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董事、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创业投资协会副会长、湖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等。同时,他还被聘为许多地方政府的顾问和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
李开复被捕,不仅意味着保险业继富德人寿原实际控制人张军、保监会原主席项俊波、PICC集团原总裁王银成、安邦保险集团原董事长吴小晖之后,又有一人“落马”。对业绩不佳的华安保险也是致命打击。
从2017的年报可以看出,华安保险的净利润从2015的7.63亿元大幅下滑至2017的0.42亿元,两年缩水率高达94.52%。
虽然都是资本大鳄,但长期隐藏在幕后,以至于4月26日精达股份宣布李光荣被法院批捕后,市场反应不大。相比安邦事件发生时的“风起云涌”,这一次显得过于平静。
不过,还有一句话——静水流深,平静而低调,这并不能掩盖李光荣在市场上的霸主地位。相关资料显示,李不仅与德隆系掌门人关系非同寻常,其控制的系也一度被相关人士认为与德隆系有关,一度被认为是德隆系的分支。
公开资料显示,华特投资控股是一家以金融投资、财务顾问、投资管理和其他投资银行业务为核心,以企业并购、金融研究服务和风险投资为特色的投资控股公司。它由投资银行总部、投资管理总部、中国博士后华特研究工作站和北京华特财经学院等部门和机构组成。1998年,李光荣在广州成立公司,随后将公司总部迁至北京金融街。
2002年,华特投资控股成为华安保险的最大股东。根据当时的监管规定,收购国内保险公司超过65,438+00%的股份需要获得特别监管批准。为此,李光荣联合6家关联企业收购华安保险,华特控股成功将其收购比例控制在10%以内。但最终他以2.9亿元成功从华侨城集团、深圳机场集团、三九集团等几家公司手中收购了华安保险70%的股份。自此,华安保险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控股的财产保险公司,李自然成为华安保险的实际控制人。
进入华安保险后,李光荣的一系列举动进一步证实了他与德隆系的密切关系。湖南湘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湖南湘汇”)不仅成为华安保险的股东(湖南湘汇持有华安保险12.14%的股份),而且在华特投资控股入股精达股份时还不忘将后者带在身边。
李光荣确实很神秘,但他在资本市场上的技巧相当老练。当然,成功规避监管,入主华安保险只是其中之一。其实他也是国内第一个探索非寿险投资产品新玩法的“有识之士”。
早在2004年,李光荣就敢于“试水”,带领华安保险销售非寿险投资产品。2007年,为了追求股市红利,李大刀阔斧,甚至不惜压缩常规业务,全面转向理财业务。不可否认,借助资本市场的火爆行情,再大举销售投资产品,华安保险确实取得了超额收益。据当时媒体报道,2004年7月至2007年,公司理财产品累计销售额达218亿元,2008年更是高达654380+03.05亿元。据悉,仅华安保险2006年投资型业务产生的投资收益就平衡了公司此前车险经营的全部亏损,甚至出现了8000万元的账面盈利。2007年,华安保险的综合收益率达到了惊人的32.5%。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国内资本市场大幅下跌,华安保险也面临着肆意销售投资产品带来的现金流压力,不得不从2009年开始回归常规业务。从此,华安保险也进入了“不温不火”的状态,风光不再。
但对李光荣来说,这一切可能都不太重要。因为,作为华特系的掌门人,李光荣在保险行业的布局不仅仅是一家财产保险公司。2013年8月,华特投资控股与华安保险共同出资设立华安财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得有价保险资产管理牌照,注册资本2亿元。
工商资料显示,2014年8月至2017年9月,李光荣为华安保险第二大股东渤海信托董事长。值得注意的是,在股权关系上,仅从公开信息来看,华特投资、华安保险和渤海信托之间并无关联。2065438+2007年9月,就在旗下的渤海金控收购广州泽达股份未果之际,李辞去渤海信托董事长职务。
俗话说,李光荣不仅担任华特投资控股、华安保险、华安资产管理董事长,还于2014联合创办了注册资本500亿元的中国民生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民投”)。据相关资料显示,李光荣曾以中民投执行董事、董事会顾问委员会主席的身份阐述过“从保险打造金控集团”的战略。目前,华特投资仍持有中民投2%的股份。然而,中国人民投票官方网站已经无法搜索到与李光荣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