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的前景
中国不锈钢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1.我国不锈钢市场现状近10年90年代末至20世纪初,是我国不锈钢市场跨越式发展的时期,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三个“快”,即:需求快速增长、产能快速增长、制造水平快速提高;六个“快于”,即:需求增长快于产能增长、产能增长快于原材料供给增长、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冷轧产能增长快于热轧产能增长、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增长快于国有投资增长、民用消费增长快于工业消费增长!(一)不锈钢市场需求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从1990年的26万吨增加到2001年的225万吨,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消费国。不锈钢是一种优质钢材,不仅耐腐蚀耐磨,而且外形美观。不锈钢废料可以重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是100%绿色环保材料。在一些特殊场合,用不锈钢代替普通碳钢可以大大提高部件的使用寿命。例如,美国在重建20多万座受损桥梁时,将碳钢换成了不锈钢,使桥梁的使用寿命从45年延长到80年;英国用不锈钢棒代替碳钢棒,有望使高层建筑寿命达到120。不锈钢的这些优异性能决定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消费量将会大大增加。随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锈钢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可以预计,随着不锈钢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不锈钢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家电、化工、电力、环保等领域。据有关专家对不锈钢市场的预测,未来中国不锈钢的消费量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以2003年420万吨的不锈钢消费量为基础,按照2005年前10%的年均增长率,2005年全国不锈钢消费量将达到508万吨。从2006年到2010年,按照世界不锈钢7%的平均增长水平,2010年全国对不锈钢的需求约为712万吨。根据不锈钢的人均需求,2001年世界人均消费量为4.9公斤,如果扣除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世界先进国家人均消费量为9.6公斤。2001年中国人均消费达到1.6公斤,2002年中国达到2.3公斤,2003年达到3.0公斤。预计到2010年,我国不锈钢人均消费量将达到5公斤,仍低于目前世界不锈钢人均消费水平。因此,中国不锈钢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从平均用钢量来看,不锈钢占世界总用钢量的1.5-3%,美国占2%。国外预测,如果中国发展到2.5-3亿吨钢,不锈钢行业500-600万吨,然后增长稳定在5-10%。在21世纪,世界制造业的生产基地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亚洲,特别是中国大陆。亚洲不锈钢扁平材的消费至少在未来10至15年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二)不锈钢市场供应分析我国不锈钢行业的现状是国内产能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从1990到1999,我国不锈钢进口逐年增长,平均增长率为28.59%。2002年,不锈钢进口量达到237.83万吨,占总消费量的79.8%。二是国内企业普遍规模小,生产成本高,质量不稳定。2002年,国内不锈钢总产量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中小型企业生产的,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目前国内不锈钢生产企业只有9家,年产量超过654.38+0万吨,太钢最大,不锈钢产能为654.38+0万吨。三是不锈钢产业集中度不高。2002年,前四大不锈钢企业产量占全国不锈钢产量的53.3%,前八大企业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1.4%。随着国民经济的强劲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中国不锈钢行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一大批改建不锈钢项目正在建设中,一批拟建不锈钢项目正在论证中。经有关方面测算,到2010年将达到600万吨。此外,随着新一轮钢铁产品结构调整的开始,一些国内冶金企业已经瞄准了仍然短期的不锈钢产品。此外,为了占领中国的不锈钢产品市场,国外大型不锈钢生产企业纷纷与国内不锈钢生产企业开展合资合作,一些民营企业也看好不锈钢市场,正在加快进入不锈钢生产领域的步伐。(三)不锈钢市场供需分析总体来看,未来几年,中国不锈钢行业产能低于国内市场需求的格局不会改变,需要通过进口来弥补中国不锈钢市场的供需缺口。虽然中国入世加快了国内不锈钢市场对世界的开放,但入世效应的完全释放还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未来几年中国不锈钢行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二、我国不锈钢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我国不锈钢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供需矛盾严重。我国不锈钢消费量从1.990年到2003年的年均增长率为21.4%,但2004年的增长率仅为6.7%,属于滞胀。到2010年,不锈钢冶炼产能将超过10万吨,热轧产能接近10万吨,不锈钢冷轧产能达到600万吨以上,均大于可能的消费量。从品种来看,笔者认为冷轧不锈钢的过剩会先于热轧不锈钢出现。2008年,热轧不锈钢的供应也将开始超过需求。2.原材料短缺。中国缺镍、铬、不锈钢废料,原料短缺将严重制约产能的快速增长。3.同质化严重。民营窄带和国有、外资阵营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无序发展。4.品种和质量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国内不锈钢品种较少,质量水平较低,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仍因部分品种和质量原因需要进口。5.R&D能力弱。由于人力资源短缺、激励机制不完善、生产经验不足,我国不锈钢生产企业的整体R&D能力有待提高。6.流通领域不规范。流通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现代化水平不高,还存在假冒伪劣、以次充好、标签混乱等不良现象。不锈钢流通企业数万家,从业人员约20万人,但年销售额超过20万t的企业只有两家,年销售额超过5万t的企业不到30家..7.深加工产品档次低。中国不锈钢延伸加工以低档厨具、装饰管为主,高档亮板、彩色产品较少。8.销售方法和手段有待加强。销售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展,切割配送能力需要加强,物流水平需要提高。9200系列无序发展。200系列不锈钢严重损害了不锈钢形象,带来废钢回收污染,亟待规范。(二)中国不锈钢产业发展对策1。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工艺。我国不锈钢产业结构仍不合理。比如,现有的一、二级产能,技术装备水平都很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只有70%左右;冷轧窄带钢太多,宽板产能不足;装饰管多,工业管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技术。此外,我国不锈钢产业起步较晚,集中度较低。分散在各地的小型不锈钢生产厂大多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差,竞争力弱,急需整合。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产业集中度,促进竞争结构优化,进一步推动市场持续健康发展。2.加强应用研究,调整产品结构。我国属于缺镍国家,应大力推广节镍马氏体、铁素体和铬镍锰不锈钢的应用;鼓励开发高强度、耐腐蚀的双相不锈钢和沉淀硬化不锈钢。虽然200系和400系的耐腐蚀性能不如300系,但我国幅员辽阔,在中西部多雨地区大有用武之地,在耐腐蚀要求不高的行业也可以大力推广。不锈钢企业应加强不锈钢牌号的研发,提高其可加工性和耐腐蚀性。行业协会应加大不锈钢应用的开发和推广,倡导经济、实用、合理的消费,让用户买到既经济又能满足其产品性能要求的不锈钢。3.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不锈钢生产工艺复杂,生产难度大,产品质量要求很高,很容易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集中高效生产。我国不锈钢企业多为新建生产线,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为重点,立足国内市场,加强生产和技术管理,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4.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中国是一个不锈钢资源贫乏的国家,缺镍、铬。世界各国为争夺镍铬资源的开发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因此,镍铬资源的供应是中国不锈钢生产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要加强国内镍铬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争取有更多的镍铬资源供应;其次,积极参与国外镍铬资源的开发,同时开发利用好低镍铬矿石资源。此外,优化废钢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废钢资源尤为重要。对资源浪费严重、生产工艺落后的小电炉,要关停并转,为大企业和先进生产线提供充足的报废原料,降低生产成本。5.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和质量监管,提高质量水平。要促进不锈钢流通产业发展,加强不锈钢流通企业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要加强企业间合作分工的研究和协调,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减少同质化竞争;要促进不锈钢出口,加大出口力度,做好出口工作的调研和协调,避免反倾销指控。三。WTO对中国不锈钢市场的影响及中国不锈钢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一)WTO对中国不锈钢市场的影响“入世”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目标,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对中国不锈钢行业产生了积极、深远和巨大的影响。1,推动不锈钢行业进一步开放。现有的国内外资不锈钢生产企业给我国不锈钢行业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他们会利用中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用自己的技术和管理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占领自己的市场份额。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投资环境更加优化,吸引了更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的不锈钢行业。一旦市场需求呈几何级增长,就会导致外资更大规模的投入。2.加速不锈钢产业的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入WTO加快了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流的步伐,不锈钢产业也不例外,最终将成为整个国际分工体系和世界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就不锈钢产业的发展水平而言,中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将处于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过渡阶段。只有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才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必须抓住机遇,积极利用产业国际化促进产业升级。3.促进不锈钢产品出口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能够享受成员国享受的最惠国待遇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开放的好处,这将有助于打破外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壁垒,加快我国不锈钢生产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步伐。然而,目前中国不锈钢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不锈钢产品的出口潜力很大。中国巨大的不锈钢产品市场非常有利于不锈钢产品行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出口行业。外资不锈钢制品企业也将成为中国不锈钢制品出口的主要增长因素之一。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制约中国不锈钢工业发展的因素将逐渐消失,不锈钢工业将蓬勃发展,中国最终将成为世界不锈钢产品出口强国。(二)中国不锈钢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不锈钢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消费升级。未来中国经济将继续以8%左右的增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为不锈钢市场的长期增长提供基础和保障。1,整体趋势首先,市场潜力依然存在。中国人均不锈钢表观消费量与发达国家(地区)消费水平较低的英国相差甚远。其次,应用前景广阔。ABC建筑、结构、基建)和艺术(汽车、火车、造船),以及环保等工业领域,还有很大的应用空间。第三,近期需要进口。国内不锈钢品种、质量和R&D、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差距较大,部分品种和质量原因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需依赖进口。最后,竞技水平提高了。近年来,我国主要不锈钢制造企业(如戴南不锈钢)通过大量引进世界先进设备、工艺和技术,以及引进与吸收、改造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不锈钢制造技术水平。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其他企业重大新建、扩建项目的实施,不锈钢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进一步促进行业结构合理化,有利于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在不锈钢领域的合资合作也有效提高了不锈钢企业的管理水平。随着集中度的提高,组织结构的优化,消费和竞争的升级,企业将有更大的压力和动力投身于不锈钢领域的技术创新,从而提升我国不锈钢行业的整体竞争力。2.不锈钢品种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对镍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国内对不锈钢行业的普遍看好,国际镍价快速上涨。2006年最高达到2.3亿美元/t,国际镍价的快速上涨使得镍铬不锈钢的生产成本增加。因此,发展高氮低镍不锈钢,不断提高铁素体不锈钢的产量和比重,对镍资源严重短缺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高氮低镍不锈钢具有更好的韧性、塑性、耐磨性和更强的耐腐蚀性等力学性能,并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仅节约了镍资源,而且成本较低,易于回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虽然目前已经可以工业化生产氮合金不锈钢,但国内在氮代等生产工艺方面仍有进一步研究和突破的空间,尤其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氮合金不锈钢中的氮含量,直至镍完全被氮取代。铁素体不锈钢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奥氏体钢是我国使用的主要不锈钢,占90%以上。在世界不锈钢产量中,奥氏体不锈钢平均约占75%。因此,降低奥氏体不锈钢的比例是节约镍的重要措施,也符合世界不锈钢的发展趋势。铁素体不锈钢因为不含镍,价格更便宜,是环保的好材料。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家用器皿、厨房设施和家用电器等领域需要大量的铁素体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