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V市场研究:光伏领域超级细分赛道,潜在规模万亿。

前几天就在大盘指数加速上涨的时候,一个板块在悄然上涨,逆市上涨5%,彻底火了!

板块的概念叫做BIPV。

之所以受到市场资金追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两会期间被频繁提及的碳中和,恰好是碳中和的一个分支;二是收购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的一家建筑企业。

BIPV到底是什么?

BIPV是光伏领域的细分赛道,全称是建筑附着光伏,指的是光伏建筑一体化,也就是人们将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中的一种技术。

BIPV是相对于BAPV而言的,是安装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说白了就是安装在房屋表面的太阳能电池板。BIPV比较特殊,它不仅有建筑的功能,还充当了“发电站”的角色。怎么理解?BIPV直接把太阳能电池板变成建筑材料的一部分,比如门窗、墙壁、阳台、屋顶等。目前,最广为人知的典型BIPV是特斯拉屋顶。

总之,BIPV和BAPV的目标都是依靠建筑表面进行太阳能发电,两者只有一字之差,但他们从设计到集成再到建筑的过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BIPV产品的竞争优势是什么?目前,BIPV产品迭代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BIPV:光伏组件(硅基电池)被简单支撑或直接附着在建筑表面。

第二代BIPV:光伏组件(薄膜电池)具有建筑材料的属性,可以替代传统的玻璃、屋顶瓦和水泥墙。

第三代BIPV:优化第二代,增加智能电网技术。

对比各种技术的特点和BIPV的要求,第一代发电效果差,缺乏美感。二代外观有所改进,但需要大量电源转换器件和布线结构来满足供电要求,维护起来非常麻烦。第三代在第二代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降低了维护成本,进一步追求美观的设计和定制化要求,是当前发展的主流。

从经济角度看,BIPV还具有替代收入和发电效益的优势。首先,BIPV构件可以在建筑施工时节省相应区域的建材成本;第二,自发使用BIPV发电节省了业主的电费。更重要的是,BIPV的产品价格和安装成本可以分摊到它所替代的建筑材料和工程中,降低整体成本。这是BAPV过去所没有的。

然而,目前BIPV仍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如果BIPV的安装角度不同,发电能力就会减弱。而且在材料寿命上,目前光伏组件的质保期是20-30年,和建材相比还是不足的。

此外,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的艺术审美。当两个完全不同的知识领域混合在一起,对设计师来说就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虽然BIPV现在很受欢迎,但它不是在最近两年才出现的。事实上,BIPV的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卫星和国际空间站。当时,卫星上的供电系统是BIPV最早的原型。

1967年,日本MSK公司将透明的前后面板加工成半柔性轻质光伏组件,粘贴在屋顶和墙壁上,BIPV科技迎来了首次商业应用。

但真正让BIPV进入全球视野的,是1991年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一次建筑行业展会。展会期间,许歌公司首次推出了将光伏组件与艺术空间设计相结合的“光电幕墙”。

由于这种新奇又环保的东西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兴趣,一些国家建造了许多BIPV建筑,如德国、美国、西班牙和中国。比如柏林中央站,世博中国馆,京瓷总部,上海拉斐尔云廊,嘉兴秀洲光伏科技馆。......

目前,BIPV的应用已经从早期的单一屋顶扩展到建筑的各个方面,如光伏常规屋顶或透明采光屋顶、幕墙、遮阳板、平台、电子树等场景。其中,光伏屋顶是BIPV市场份额最大的产品,约占BIPV总收入的60%。据统计,2020年,全球六大企业在工商业屋顶上应用的BIPV产量将高达709MW。此外,建筑玻璃幕墙是BIPV的第二大产品。

21世纪,减排成为全球意识,新能源有了更多用途。

光伏发电是世界上第三大供电方式。随着千瓦时成本的降低,各种场景应用层出不穷。BIPV作为光伏细分赛道,已经引起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关注。

从2000年开始,欧美日开始出台相关政策,BIPV被列为重点发展目标。

由于早期的BIPV使用的是晶体硅电池,而且产品只是简单的支撑或者贴在房屋表面,太不美观,加上光伏组件由于技术成本比较贵,最终市场并没有爆发。

2010年后,经过数次迭代,BIPV产品的技术无论是经济性还是适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部分消费者也逐渐接受了这款产品。与此同时,随着零能耗建筑、低碳社区和智慧城市的发展,BIPV产业正在走向成熟。

2016受益于加州政策,特斯拉通过收购SolarCity(美国家用太阳能系统安装商)从光伏屋顶切入BIPV业务,发布了面向欧美住宅的BIPV产品第一代和第二代太阳能屋顶。在这一点上,BIPV真的受到了欧美人的欢迎。

与欧美不同,中国的BIPV始于本世纪初。2004年,BIPV的概念首次引入深圳园博园和北京浦田工业园。

虽然BIPV起步较晚,但事实上,BIPV产业在2010年就已初露端倪。但当时欧美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封锁,国内光伏产业不够完善,导致BIPV面临制造成本高、技术积累不成熟、政策支持不实等问题,最终难以发展。

直到最近两年,中国的光伏产业才站在了世界前列,BIPV产业才开始有了大规模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根据IMSIA的统计,2019年全球BIPV总装机量为1.15GW,普及率仅为1%。

总体来看,全球BIPV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还远没有大规模发展。

但近年来,随着全球各国减排目标的不断提高,建筑向接近零能耗的方向迈进是未来的发展趋势,BIPV产业的发展也在逐步加快。在此背景下,全球BIPV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Grand View Research乐观地估计,全球BIPV市场将在2025年达到367.4亿美元。

事实上,在中国发展BIPV工业的经济价值远高于发达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除了东北少数地区,其他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都在2600小时以上,这使得BIPV发电效益还不错。

早在2009年,我国就启动了“太阳能屋顶计划”,当年启动了111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装机容量91MW。到2011,我国光伏建筑装机容量已达535.6MW。

2019“电改”加速后,BIPV有了更多参与竞争的机会。同期,中国成立了首个BIPV联盟,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援助,攻克了技术“瓶颈”,拉开了BIPV发展新时代的序幕。

此外,“十五”计划和“碳中和”也明确指出了煤炭消费峰值甚至负增长的目标。这意味着光伏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BIPV正迎来最强风口!

以2018为例,中国BIPV累计安装规模只有1.1GW左右,市场规模预计不到50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每年的建筑竣工面积约为40亿平方米。如果BIPV渗透率为2%,每年仅新增建筑的增量空间就超过1000亿,远远高于目前的市场容量。

BIPV的整个产业链分为三部分:上游的光伏电池制造商、中游的BIPV系统集成商和下游的BIPV应用。从整个产业链的分布来看,中游的BIPV系统集成服务有望成为最赚钱的环节。

隆基和特斯拉是目前BIPV布局中的两大巨头。隆基股份面向ToB市场,特斯拉面向ToC市场。

如上所述,特斯拉通过收购当地的太阳能系统安装商进入了BIPV轨道。2019 10,特斯拉推出第三代太阳能屋顶。第三代太阳能屋顶采用黑色纹理玻璃制成新型瓷砖,集组件与屋顶于一体,面向欧美等市场的高端住宅市场。

BIPV未来达到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马斯克多次公开表示,太阳能屋顶将成为特斯拉继电动汽车之后的又一核心业务。

除了特斯拉,国内光伏组件巨头隆基凭借其在BAPV积累的经验也进入了BIPV市场。2019年6月,隆基开始筹建第一家BIPV工厂,2020年8月,发布第一款BIPV产品“丁龙”。京科、汉能、中信博和英利能源等其它光伏企业也在推出自己的BIPV产品。

然而,随着光伏平价的临近,“补贴驱动”将转变为“需求驱动”,BIPV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届时,具有品牌、渠道、集中度等优势的龙头企业将有明显的机会。

以下是BIPV主要制造商的总结:

特斯拉(TSLA):专注于太阳能屋顶BIPV产品的全球BIPV领导者,已经推出了第三代产品。

隆基股份(601012):国产BIPV龙头,以特斯拉为标杆。2019才开发了BIPV市场。2020年,推出“丁龙”和“金龙”等BIPV产品,供应工业和商业屋顶客户。公司计划未来五年BIPV的收入将达到100亿。

中信博(688408): BIPV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2016,BIPV系统开发,做足了技术和市场积累。2017,首款BIPV产品——支钉上市。2019年承接国内江西梅玮陶瓷40.9MW、江苏东方日盛3MWBIPV项目,当年贡献收入百万。2020年,公司推出支钉迭代产品,BIPV业务进一步成熟。

(文章来自:分析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