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有色金属冶炼厂的分布

一是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在“十五”期间发展良好。

“十五”期间,广西有色金属工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企业,拉长产业链,实现了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预计2005年,全区氧化铝产量93万吨,电解铝产量30万吨,铝带材及型材产量65438+万吨,其他有色金属产量43.5万吨,销售收入15亿元,其中铝工业销售收入85亿元,其他有色金属销售收入70亿元,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探矿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发现了一些可开采的矿产。“十五”期间,广西加强地质勘查,加大老矿山、矿床外围及周边的普查和详查力度,提高资源保障水平。全区新发现24个矿床,并发现一批具有进一步找矿前景的矿床。“十五”期间,自治区地矿局发现铝土矿资源4.28亿吨,铅锌矿205万吨,锡矿1.77万吨,钨矿1.000吨,银矿240吨,金矿50吨,钒矿56万吨,为广西有色工业做强做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建设速度加快,投资建设不断推进。“十五”前三年,全区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建设投资41.5亿元,是“九五”期间完成投资的2.5倍,平均增长6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1.4亿元,技术改造投资1.65438亿元。预计“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3.9倍。“十五”期间,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有:中铝广西分公司25万吨电解铝二期项目、40万吨氧化铝二期项目、88万吨氧化铝三期项目、广西西华银铝65438+60万吨氧化铝一期项目、海印铝业5万吨续建项目、南南20万吨高精铝带项目这些项目的相继开工,掀起了广西有色金属工业投资建设的新高潮。

延伸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十五”期间,广西有色金属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以铝工业为例,广西已建成包括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板材、带材、箔材、炭素、烧碱、氟化盐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了从粗加工到深加工、从低附加值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逐步实现了广西铝工业从资源开发向综合加工制造的转变。广西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机械、电力、汽车、建筑、装饰、包装、印刷、电子等行业的发展。同时,辐射带动了当地市县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平果铝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民的收入,预计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将超过6543.8亿元。广西华银氧化铝2005年落户德保县。该县抓住华银氧化铝项目及其配套项目全面开工的机遇,发挥大型项目建设优势,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当年,其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比上年增长73%,成为百色市第七个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县。

目前,广西铝工业已建成包括铝土矿勘探、开采、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板、带、箔、碳、氟盐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从粗加工到深加工、从低附加值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的较为完整的生产链条,逐步实现广西铝工业从资源开发到综合加工制造的转变,广西铝工业正在腾飞。

“十一五”期间,广西将把铝这一支柱产业做强做大,计划到“十一五”末形成氧化铝500万吨、电解铝654.38+0.5万吨、铝加工654.38+0万吨的生产能力,建成全国重要的铝基地。广西发展铝工业的总体思路是,积极引进国内外投资伙伴,加大铝工业投资,优先发展氧化铝,积极发展铝电结合的电解铝,加快现有电解铝厂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大力发展高精度铝板带铝加工,把广西建设成为全国大型铝工业基地。

二,广西有色金属工业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

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在全国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近10年来,产业结构单一,企业弱小,技术粗放,布局分散,同时伴随着乱采滥挖现象,导致资源浪费严重。今年7月,广西河池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拉开了全区有色金属产业资源整合和大开发的序幕。

(一)富人家逐渐亏损。

广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品种较为齐全,分布广泛,拥有矿产地1008处,其中锡、锑、钨、铝、铅、锌的探明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已发现147种矿产(含次生矿产),探明资源98种,其中锰、锑、钪、锡、铟等64种位列全国10强。在国民经济赖以生存的45种支柱矿产中,广西已探明资源储量35种。然而,经过10多年的滥采滥挖,广西有色金属之乡正逐渐亏损。许多建于50、60年代的大中型矿山,经过多年开采,已基本消耗了原有的探明地质储量,一些矿山已经关闭,如平桂矿务局、板栗有色金属公司等。有些正面临资源枯竭,如泗顶铅锌矿、环江北山铅锌矿和莫拉锌矿。

家庭财富逐渐空虚,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以1999年末持有的储量为基础,根据现有生产能力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计算消耗储量。到2010,广西部分有色金属矿产剩余资源储量分别为:铜金属储量3.52万吨,锌金属储量123.45万吨,铝土矿储量32072.74万吨,钨金属储量8.58万吨。除铝土矿外,其他六种都不能满足需要,而且由于乱采滥挖的严重后果,情况十分严重。

(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上世纪80年代末,广西出现了私办矿山、乱采滥挖的混乱局面,有色金属矿山首当其冲,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据广西国土资源厅调查,存在严重地质环境问题的9个区共有矿山258处,面积1.98万平方米,占广西总面积的8.36%。13区有矿山357处,面积23500平方米,占广西总面积的9.93%。地质环境问题严重的矿井有615个,占矿井总数的13%。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四种形式:

第一,露天采矿场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

广西国土资源厅查处的4745个矿山中,有4278个露天矿山。统计显示,广西露天矿山占用和破坏的面积已达14056.56公顷,平均每个露天矿山占用和破坏3.29公顷。在4745座矿山中,有800座砖瓦用粘土和页岩矿山,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加剧了水土流失。

二是矿山固体废物堆场和尾矿库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

被调查的4745家矿山企业,年产量1383805吨矿石,年排放固体废物(废石、尾矿等)6457.42万吨。),平均每65,438+0,000吨矿石产生0.47万吨固体废物。目前,广西矿山固体废物堆场和尾矿库占用和破坏的土地总面积为3516.438+0公顷,土地资源以每年约65公顷的速度被侵吞。

第三,地面沉降破坏土地资源。

采矿引起的地面沉降严重破坏了广西的土地资源。* *广西目前有111地面塌陷和聚落,共破坏面积505.76公顷,平均每次地面塌陷破坏面积4.56公顷。

第四,矿山生产设施和矿山建设占用土地资源。

很多矿山关闭后,矿山地面设施基本废弃,占用的土地难以复垦,造成大量土地资源闲置、荒芜。据初步统计,广西矿山生产设施和矿山建设占用土地面积约3377公顷。

(三)整合资源,加快企业重组

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如何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被誉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锡都”的河池市率先破局。河池市位于广西西北部。所辖11县(市、区)发现多条优质矿脉。目前已发现46种矿藏,潜在价值超过700亿美元。其中锡储量占全国的1/3,占世界的1/4,锌和铅锑储量居全国各省区第二位。

根据资源整合的总体要求,2007年6月18日,由南方有色金属公司、河池金河矿冶有限公司、成元冶炼厂、无极有限公司、金泰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广西唐汉锌铟有限公司、河池丹泉集团、金山矿业有限公司、河池铜厂等9家有色金属企业强强联合,组建了广西河池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河池有色金属集团总资产118亿元,将向多元化、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力争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就在河池有色金属集团重组尘埃落定的同时,广西有色金属集团也在加速筹备。这家由广西国资委牵头的集团公司,将以华西集团为母公司,整合全区有色产业,并向有色金属深加工领域延伸,开发一批高新材料、复合材料、高精深加工产品,还将酝酿成立有色金属价格联盟,确立广西在有色金属领域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