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的动机

私募又叫非公开发行,即向特定投资者发行新股。它适用于上市公司,类似于常见的海外私募,在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存在。

私募的动机:

(一)收购者的动机

1.实现资产证券化

从已完成的定向增发案例来看,收购方通常以控制的优质资产作为支付对价,尤其是收购方为上市公司母公司的情况下。从收购方的角度来看,以资产作为支付对价相当于实施资产证券化,可以利用上市公司的市场化估值溢价(相对于母公司未上市资产的账面价值)来放大其资产价值,从而提升母公司的市场价值,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2.巩固大股东地位

股权分置改革后,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会提高,大股东持股比例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于控股比例较低的集团公司,定向增发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巩固大股东地位。

3.提升公司价值

收购方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完成对目标公司的收购。根据信息论,当目标公司的股价被低估时,收购方可以选择进行并购。此时收购方采取定向增发获取更多股份更有利,从未来解冻后减持股份的角度来看也更有利。

(2)发行人的动机

1.快速融资

公开发行股票需要很长的时间,必须经过各级相关部门的审批。私募是一种民间融资方式,涉及范围小,所以整个发行耗时短,上市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或资产。对于一些业绩达不到发行和配股要求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可以绕过经营业绩上的“硬规则”,实现再融资。如ST小鸭在经营亏损的情况下,通过定向增发收购中国重汽集团优质资产,成功实现产业转型。

2.融资与投资相结合

如果收购方以优质资产注入作为支付对价,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定向增发将融资和投资结合起来,提高公司资产盈利能力,改善公司经营业绩。在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上市公司的资产多为集团公司拥有的生产性资产。由于规模的限制,生产性资产无法整体上市,导致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存在大量关联交易。通过定向增发,当收购方为上市公司母公司时,注入的资产多为盈利能力较强的生产性资产,可以实现上市公司生产性资产的整合,减少与母公司的关联交易,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3.引入战略投资者

私募的对象多为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可以帮助公司提高管理水平,引进先进技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提高经营业绩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