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管理系统?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管理系统非常重要。该系统是为了更好地评估风险而制定的,每个细节对于通过管理达到预期目标至关重要。仲达咨询公司将向您介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管理系统。

识别公司内部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

应用领域

本体系适用于公司内部的危害识别、评价和控制活动。

危险因素的术语和定义

危险因素是指能够造成人员伤亡或物品突然损坏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健康、引起疾病或对事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两者不加区分地统称为危害因素,解释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人、物、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缺陷,危害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或状态”。

危险源

指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来源或状态。

危险识别

指识别危险发生的时间、原因和方式的过程。危险识别的两个关键任务是识别可能发生的特定意外后果;识别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

风险评估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现有项目和系统可能发生的危险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出现的事故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实现项目和系统的安全过程。

事故

指造成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事故。

负责的总经理

负责组织领导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规划,提供重大危险源控制所需的资源。

安全环保部负责重大风险因素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和控制计划的制定。监督管理不可承受风险控制计划的实施。负责环境污染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负责环境污染不可承受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计划。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生产过程和工程项目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负责生产技术和工程项目中不可承受风险管理项目的项目管理。按照“三同时”的要求,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负责组织机电设备设施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负责机电设备设施不可承受风险管理项目的项目管理。财会部

负责支付不可承受风险管理所需费用,并确保专款专用。

车间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负责经营范围内不可承受风险管理项目的项目管理。实施本单位评估的风险因素控制计划。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工作程序领导小组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组织机构

组长:主管安全的副总经理。

副组长:安全环保部部长

成员:各部室主任、车间主任。

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专业小组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专业组分为安全专业组;生产技术专业组、电机能源专业组:

安全专业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小组组长由安全环保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安全环保主管人员兼任。生产技术和工程项目专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小组组长由生产技术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生产技术部副部长兼任;机电设备设施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小组组长由生产技术部部长担任,副组长由生产技术部机电设备负责人担任。专业组成员: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机电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环保技术管理人员。车间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专业小组

组长:车间主任

副组长:主管车间安全的副主任。

成员:安全员、设备技术员、生产技术员、班组长。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人员要求:具有安全管理经验或相关专业职称的人员;具有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和分析表达能力;关键人员应接受过专业培训。一般来说,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根据生产(工作)过程的阶段;按地理区域;根据生产设备;根据任务;上述方法的组合。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任务:实施地点、持续时间、人员、实施频率等。设备:可能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及其使用说明;材料:使用或遇到的材料及其物理形态(烟、蒸汽、液体、粉末、固体)和化学性质;现场控制方法:操作规程、安全规则、操作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员工的能力及其接受的相关培训、现场安全控制设施;手工操作:可用手移动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和表面特征,以及用手移动物料的距离和高度;数据:作业活动和工作环境的监控数据;事故:与本工作活动相关的事故经历;现场工作环境(条件):空间、高度、温度、湿度、安全防护设施等。危害因素识别的危害分类依据:法律法规(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85)和有毒作业分级(GB 12331—90+0—90)等。);事故的危害程度、规模和人员伤亡情况;事故频率;相关方的关注程度;财产损失金额;降低风险的难度。危险因素分类

根据事故的直接原因对危险进行分类。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管理缺陷四个方面。

人的不安全行为:误操作、忽视安全和警告;导致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的设备;手代替工具工作;物品(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芯片、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冒险进入一个危险的地方;在不安全的位置攀爬(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在被吊物下工作和停留;机器运转时的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洁等工作;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在有必要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和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略这些设备和用具的使用;不安全的服装;不正确处理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误操作;其他不安全行为。事物的不安全状态:有缺陷的设备、设施、工具和附件;保护、安全和信号装置的缺乏或缺陷。环境缺陷:工作场所的缺陷;工作环境不好。管理缺陷:制度缺失;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有缺陷;安全培训、教育和评估存在缺陷;安全投入不足;监督和日常检查;紧急救援有缺陷。事故分类

根据《公司员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主要分为20类,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溺水、燃烧、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渗水、爆破、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

危害识别的作业现场方面主要包括作业的全过程、作业环境、劳动防护用品和职业健康,并将上述方面融入到每个岗位或工种中,以“工种”为载体,贯穿于作业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每个工种的人在工作后、工作前、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的每一个步骤中可能受到的伤害。生产过程:设计:安全预评价、三同时、设计文件和图纸;生产技术:生产技术适合生产条件;考虑特殊灾害的影响;设备设施相互匹配,符合工艺要求;各工序相互配合,满足生产要求;生产作业的顺序和方式适应当前的生产形势;生产经营范围在工作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生产保证体系:交通线路、供配电、防排水、防火维护等。变更管理:变更管理体系、变更的体系文件、人员变动等。设备设施:全过程控制:计划、采购、安装(施工)、调试、验收、使用、维护、报废;原始技术资料和图纸;维护;检验:特种设备、安全标志产品和专用设施。危险识别方法

根据公司的生产特点和管理形式,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危害识别:

询问和沟通方式;专家分析法;实地观察法;查阅记录;任务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工作条件的风险评估方法。

主要以面谈的方式,通过召开班组会议的形式,工作组成员会对员工进行询问,与员工进行沟通,从而了解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可能遭受的各类伤害及其原因。

识别和评估程序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过程:

准备;危险识别;将危险转化为风险的条件;量化风险结果;划分风险等级。识别和评价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在中毒窒息的风险评价中,应考虑可能的原因,包括:有害气体聚集区、通风不良和火灾影响。在洪水风险评估中,应考虑不同的可能突水水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降雨和积雪融化。火灾风险评估是否应考虑不同的可能火灾类型,包括固体物质火灾、液体或液化固体火灾、气体或液化气体泄漏火灾和粉尘爆炸火灾?在机械伤害的风险评估中,应考虑不同的可能原因,包括:穿刺机械;铲装机械;运输机械;倾倒机械;粉碎机械;排水机械;空气压缩机;配套机械。在事故爆炸的风险评估中,应考虑:燃料油;锅炉。在评估移动设备和交通的风险时,应考虑采购、维护、检查、自然环境、运输材料的特性、路线和及时性等因素。在对关键设备进行风险评估时,应考虑其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在调查人机工程学时,应该包括:重复运动、电动工具的使用、工作姿势、座椅舒适度、环境条件和可达性。识别心理危害时是否考虑了以下因素:工作因素、人为因素和个人生活环境因素。照明测量过程应考虑应急照明设备、照明时间、能见度、照明光源布置。应定量监测暴露于物理、化学、生物和人类工程学的已识别危险中可能导致严重健康风险的比例。应考虑对职业危害的监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比例。应考虑职业危害监测设备定期校准的比例。应考虑风险状况的一致性、可审核性和连续性。风险评估方法LEC评估方法:

LEC法使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三个指标的乘积来评估系统人员的伤亡风险。这三个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e-人类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事故发生时的损失后果。

风险值D =后果L×暴露E×可能性c

初始风险评估所有新工艺和新项目都必须接受初始风险评估。初始风险评估过程应综合考虑:生产过程风险;有害物质的风险;设备和设施的风险;环境风险;职业健康风险;管理风险;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相关方的观点。

5.4.3.3的初始风险评估结果应包括对各种风险可能发生过程和风险等级的描述,并根据其风险大小进行排序。

5.4.3.4初始风险评估结果形成文件,各单位应根据初始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风险分类管理。

持续风险评估各车间应持续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处理重大风险。连续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包括:使用前检查;计划任务观察;设备检查;工作前危险预测;交接检查;定期安全检查和定期维护;安全标准化体系的评价。风险评估计划根据生产特点,应制定如下风险评估计划:冶炼作业风险评估;工程地质风险评估;设备和设施的风险评估;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交通运输风险评估;危险材料的风险评估;火灾风险评估;洪水风险评估;紧急风险评估。风险评估计划必须配备相应的资源。风险评估

根据已完成的初步风险评估结果,安全环保部对各车间汇总的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验证,并进一步完成其他评估工作。

核实已完成的风险评估:核实各车间所列工种是否全面,主要设备设施是否全部包含,工艺流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各职能部室的评价是否准确;验证作业过程评价表中各工种的作业过程是否有条理,是否有差距;验证评估中使用的LEC方法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准确,验证确定的风险等级是否准确;验证确定的不可承受风险是否准确;验证所提出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合理。审核以下三个方面:获取和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收集各部门、车间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审核其是否健全、有效、执行到位,即符合性、执行性和有效性;对过往事故进行分析和总结,收集过往事故和事件的资料,并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分析和总结;审查现有的规章制度、文件、机构和职责,审查其是否健全、有效并得到落实,安全责任是否明确。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应按照实施导则的要求进行,可参考政府单位认可的有资质机构提出的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

5.4.7风险等级的确定:LEC评估法用于评估以下风险等级。

5级:320以上,风险非常高,极度危险,无法继续手术。考虑放弃和停止这个操作。

四级:160到320,属于高风险、高危险,需要立即整改纠正。

ⅲ级:70至160,中等风险,明显危险,需要整改。

二级:20到70,这是可能的风险,一般比较危险,需要注意。

一级:20以下,为可接受风险,轻度危险,可接受承受范围。

风险控制措施如果风险分级管理的风险等级为四级或四级以上,则指定为公司的重点任务、重点设备或重点工序,由生产技术部和安全环保部组织所管理的单位制定现场安全措施;危险程度达到三级的,定义为车间的重点任务、关键设备或关键工序,由车间主管领导组织车间生产、安全相关处室现场制定安全措施;作业风险达到二级的,为车间或班组的重点任务,由车间或班组组织本单位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制定安全措施。风险控制计划

风险控制主要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措施的组合:

A——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计划;(例如:技术改造、硬件设施安装)

b-制定安全规章制度;

c-制定应急计划和响应;

D——编制关键任务的作业指导书;

e-执行工作票制度;

F——执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

g-编制安全操作程序;

H——制定安全检查表(日常和特殊);

一.加强培训和教育;

j-维持现有措施。

安全环保部监督协调各部门、各办公室、各车间有效控制重大风险;监督和评估所有部门和车间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车间根据当年的内外部条件,每年对本单位的管理和生产活动进行一次危害辨识和危害评价,并将辨识和危害评价的结果报安全环保部。各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总结本单位的风险等级、关键任务、关键设备、关键过程和各项风险控制措施。生产车间和安全环保部应根据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有效控制。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消除;替代;工程控制和隔离;管理措施;个人保护。当员工安全和健康与财产保护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确保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措施。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应按照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执行。作业过程中的重大风险控制按照安全标准化体系作业管理制度执行。设备设施的风险控制按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执行。工艺风险控制按照工艺管理制度和相关生产保证体系管理制度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按照《职业病危害控制制度》执行。危险作业或危险区域作业应按照许可作业管理制度进行。认真执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和工作票制度。供应商和承包商的风险控制按照供应商管理制度和承包商管理制度执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按照安全标准化体系的相关制度执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更新:安全环保部每年3月组织相关单位对公司的危险源、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再次确认,如有变化及时更新。安全环保部应定期审查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根据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和更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施工单位负责人应对新建工程项目组织危险源辨识,并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表》。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