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全:唯快不破期货交易速度之争。

随着未来IT技术的升级,交易系统提速是必然趋势。

在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斧帮所有人都拿出了快枪和利斧,对准了火云邪神!火云邪神回应,把枪对准额头开了一枪。慢镜头显示,子弹即将击中头部时,突然被手指牢牢抓住。所有人都震惊了。火云煞很霸气的说:天下武功皆牢不可破,唯快不破。

这一幕不禁让人想起现阶段期货公司的IT发展格局,以及围绕期货市场交易的“军备竞赛”。

现在很多投资者、投资机构和为他们服务的期货公司创新发展的核心都是围绕着交易和系统的高速、稳定、安全发展。

从设备配置、网络环境到交易软件、交易策略、交易技巧的竞争越来越聚焦在“快”字上。如果说市场交易是投资者之间的一场隐形战争,那么“快而不破”越来越成为这场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

“快”已经成为利润的代名词。

高频交易像风暴一样席卷华尔街,原因无非是其“先发制人”的巨大盈利能力。早期,复兴科技公司西蒙斯在2008年通过高频交易获利25亿美元,成为当年收入最高的基金经理。

我们来看看摩根大通投资银行部的记录:高频交易的使用使其交易损失日从201的31下降到2012的7天,2013为零,令市场人士刮目相看。

2014年3月,全球顶级高频交易策略公司Virtu在招股书中宣称,在过去4年的所有交易日中,只有1天出现亏损。奇迹般的交易记录让它的竞争对手大吃一惊。

传统交易技术侧重于水面的波涛汹涌,高频交易侧重于水面下的涟漪。高频交易所使用的交易机会,可能不被交易者注意到,也可能容易被交易者忽略,但正是市场上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交易机会,构成了高频交易的核心。高频交易的秘密在于土壤的积累和风雨的繁荣。

天下武功快,牢不可破。当武术的速度达到极致时,往往不需要复杂的招式,一个简单的“先人一步”的招式就能克敌制胜。

期货市场的高频交易速度是最重要的条件,是利用计算机从极短期的市场变化中寻求利润的程序化交易方式。这种交易的速度往往在毫秒甚至微秒量级,人很难达到。

高频交易正在渗透全球许多市场,其中美国和欧洲最为突出。然而,由于近年来采用这种方法的交易员越来越多,华尔街逐渐难以从高频交易中获利。而在美国已经普及的高频交易,在中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如何进入“快”的行列

期货实行T+0交易制度,加上交易接口的开放性,极大地促进了程序化交易。交易所每500微秒发送一次市场信息。高频交易者希望收到行情后尽快发佣金,把现有交易单里的报价“抢”过来。更多的高频交易机构希望空传信号能进一步减少时间损失。据测算,信号通过光缆传输的速度为每秒20万公里,而通过空气传输的速度为30万公里。美国Jump Trading LLC公司花费670万美元购买了一座退役的军用信号发射塔,以提高传输速度。Tradeworx也在建设一系列微波传输设备,实现空中传输。

交易员对期货公司的交易速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量期货公司也以其所谓的速度优势吸引客户。在期货公司的宣传引导下,人工炒家也要求期货公司供应更快的交易通道,希望通过专线甚至更靠近机房的方式来提高速度。比如我想把交易场所到机房的网络延迟从3微秒降低到1微秒。但是对于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交易者来说,无论是手工还是程序,这都是没有意义的。据统计,上期所到机房的网络延迟如下:上海5微秒,广州30微秒,北京30微秒,海口45微秒,Xi安40微秒,成都35微秒。结合人工反应时间及其波动性可以看出,无论操作员手动炒多快,无论他是坐在上海的机房附近,还是在国内其他城市,网络延迟都不会影响他的快速交易。网络时延的差异和人自身波动带来的速度影响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现在期货公司除了主交易系统之外,还为程序交易者提供专门的快速交易系统。期货公司为了追求更低的延迟,将柜台系统和客户交易服务器放在交易所撮合引擎服务器所在的数据中心(共址)。整个交易环境相当于在同一个局域网内,从而达到最快的交易速度。但是当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仅仅是协同定位是不可能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因此,在每一家公司,如何减少系统的延迟,让交易数据从策略所在的电脑到交易所的交易引擎,双向都达到最快的速度,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也就是现在华尔街常说的“归零”。

“快”包含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程序化交易被应用,高频交易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修改和取消大量的买卖。鉴于高频交易的高速度和复杂性,与之相伴随的高风险也是密不可分的。

2010年5月6日,电脑程序错误发送的交易信号导致美国股市异常。道指日内大跌1000点,近1万亿美元市值蒸发,随后大幅反弹。这一事件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动荡的20分钟。SEC和CFTC将事故归咎于高频交易公司。

从当今国际金融市场对高频交易的监管来看,德国是公认处于领先地位的。2013 5月15日,德国新《高频交易法》正式生效,这标志着程序化、高频交易被正式纳入监管范围。新规的核心内容是提出高频交易的资质和组织架构义务,以控制风险。新规要求采用程序化交易技术的金融机构在独立交易金融工具时,必须取得高频交易资格,因为高频交易对自有资本规模要求较高。此外,对于组织架构的义务,要求相关股票交易公司、资本投资公司、自办投资公司确保其交易系统能够承受压力,有足够的容量,不被用作操纵市场的工具。

高频交易者确实要为一些掠夺性行为负责,因为他们很容易被市场上的一些不良行为所诱惑,就像其他交易群体一样。但这些都是市场结构造成的,不能简单归结于那些高频算法。当然,一个粗糙的算法也会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问题的关键在于高频用户是否有操纵市场的企图。

对于高频交易涉及的风险,国际上的监管经验是,要给高频交易者分配识别码;每日或交易结束后及时分析其交易行为,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识别和限制对市场和其他投资者有害的策略;分析交易策略的类型、概念、操作方法、提供的流动性质量及其在正常和极端条件下对其他市场的影响,识别和限制损害其他交易者利润的掠夺性策略,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在技术手段上完善托管制度,公平地向市场供给托管服务,从多方面建立高频交易的监管框架。

“快”是一种趋势

在弱肉强食的金融生态链中,狙击手总是潜伏在暗处,埋兵布下无数陷阱。当猎物出现时,它们闪电般地战斗,整个过程快速、无情、准确。他们是高频交易者——他们创造了许多“麻雀变凤凰”的财富神话,也创造了许多“乌龙指”、“肥指”等烦恼。市场参与者越来越重视高频交易的扩大,并逐渐使用各种量化和高频工具。高频交易者对速度的追求已经到了狂热的程度,个别资金甚至到了纳秒级别。

市场的缺口那么多,谁的速度快,谁的收益就多。全球顶尖的高频交易团队都是硬件直接编码,反应速度计算精妙。而国内最快的交易柜台平台几乎是毫秒级,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相信随着未来IT技术的升级,交易系统的加速肯定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