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安保险估值800亿。
安联破产了,一个车牌脱了枷锁。
安联保险一直在中国市场积极探索。从规模来看,安联在全球保险巨头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安盛保险集团。就实力而言,安联是唯一一家获得中国市场几乎所有业务牌照的外资企业(农业保险除外)。就能力而言,安联在全球保险市场中最著名的是其强大的保险产品精算和设计能力。然而,安联的野心与其在中国市场的保费规模排名完全不符,且不顾中国金融业外资企业身份的种种限制,安联自1999正式进入中国以来,并未真正释放实力。
受保监会规定限制,传统保险公司必须在业务所属地有实体存在。自1999以来,安联在中国市场只有屈指可数的8家分支机构。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直是个命题。但自古以来,中国保险业渠道为王,不能生根发芽,意味着业务拓展陷入死胡同。入股百安显然解决了安联长期以来的大问题。根据保监会新规,获得互联网保险牌照意味着业务范围直连全国,传统保险公司无需按分支机构申请各地业务发展资格。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安联这样聪明的外资保险公司怎么可能不放过?
对于安联来说,参股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拥有一张覆盖全国的牌照,无异于直接松绑业务发展范围,告别在锁链中起舞的旧时光。凭借安联的精算和设计能力,全球鲜有对手(承保能力全球第一),在中国市场的优势立刻显现。它唯一需要的就是获取客流场景,本地化中国市场,这是百度可以提供的。
百度破局,场景覆盖更广,数据更有价值。
在互联网保险的运营实验中,阿里巴巴和众安最准确的结论是,金融业务必须捆绑在互联网场景中才能落地生根。无论是退货运费险、质保险,还是双十一期间名声大噪的天猫正品险,总之,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这些保险产品是绝对不会存在的。但新的问题是,阿里巴巴和众安除了基于电商交易场景的高频低保费财险,在车险、寿险等低频高保费的险种上并没有提升。
传统保险行业不同于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公司更注重用户数量,传统保险公司只注重保费规模。这种对业务指标的不同视角,也是2014年保费规模只有8亿人民币,但保额达到6.3亿,用户达到150万的众安保险被估值80亿美元,引起各方震动的根本原因。传统保险公司的收入结构与互联网保险公司完全相反。在整个保费市场中,寿险占比最大,其次是刚需车险,最后是其他类型的财险。对于传统保险公司来说,只赚用户不赚保费的业务,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结果。目前基于交易的阿里场景可以带来大量用户,但无法带来溢价的规模,诱惑确实有限。
百度的词条给了更多的想象空间。相比阿里的电商场景,百度更庞大的流量,更多元化的业务场景,对非常规财险的业务更有指导意义。寿险方面,阿里没有医疗场景流量,这是百度的强项;就车险而言,百度地图的打开频率足以让其成为更好的* * *建设场景,而不是非保险公司在天猫开一家车险旗舰店的效果。百度布局糯米后,甚至可以在线下O2O场景中植入交易型保险——李彦宏自己在发布会上也提到了外卖延误险的例子。作为互联网间接交易的第一入口,百度的线上生活场景+线下消费确实可以提供足够的场景流量,可以覆盖教育、医疗、乙类财险等场景。,这可能会产生高单位溢价客户。这是阿里和腾讯根本不具备的优势领域。这些场景和互联网保险的结合,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在数据方面,百度也可以提供更强的支持。与阿里合作,保险公司可以获得用户作为消费者的画像数据,但目前这个画像对保险公司用处不大。一是目前业务客户单价低,大数据的引入对业务的帮助有限;第二,阿里的数据回流仅限于电商消费者画像,但这部分画像数据对高净值产品的销售没有帮助。相比较而言,保险公司更倾向于了解用户作为“自然人”而非“消费者”存在的全貌。一直以来,保险公司都在尝试与可穿戴设备厂商合作,获取用户的健康数据,但这种尝试收效甚微。用户不愿意为可穿戴设备付费,收集的样本量很差。和保险公司原始数据库匹配的结果只能说是惨不忍睹。但对于百度来说,它覆盖的领域更多,获取健康数据的相对门槛更低。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用户长期在百度搜索糖尿病相关信息,百度掌握的数据会比其他平台更准确,无论是对用户病情的了解,还是用户购买慢性病保险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于用户的消费行为,这才是保险公司真正在意的数据。
业务断了,百安和其他巨头的利益完全不一样。
互联网保险的概念最早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震惊业界,诞生了众安保险。那个时候,保险行业对于互联网来说还是一片未知的处女地。但经过两年的运营,阿里、腾讯、平安在众安保险显然已经各取所需,明确了保险业务对自己的价值。阿里前期不遗余力的投入和尝试,在其庞大的电商场景中看到了保险业务的巨大潜力。深化保险是必然选择。近两年众安保险90%的保费来自阿里系,这也让腾讯意识到受限于自身场景,短期内其主营业务与保险的结合不会有大的突破。更好的选择是将互联网保险业务作为长期的财务投资:一方面可以获得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红利,另一方面提前布局,避免未来落后。对于保险巨头平安来说,入股众安的尝试,显示了传统保险业深度触网后,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业务覆盖面都能展现出的巨大活力。借助“互联网保险”的理念和运营模式,完善组织机构,进入更多互联网场景,实现业务突破,是平安这样的传统金融巨头渴望得到的同业核心竞争力。
总之,众安的探索为互联网保险画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无论你以何种角色、何种方式参与这场盛宴,你都会从中受益匪浅。就此而言,作为中国市场巨头中暂时的失意者,安联与百度的合作是必然的结果。高瓴资本的接入,将此次合作的基调提升到了另一个层面:百度保险与安联联手,是传统数据获取与互联网数据获取的结合,急需玩出一些新花样来追赶领头羊。高淳的加入,把这定义为一个对业绩要求高,从股东利益回报的创业公司,而不是巨头延伸的触角。
在互联网保险的1.0时代,各保险公司都自建平台,以B2C的形式销售各种传统保险,而引流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SEM推出外部平台。这种方式相比线下渠道,只能是大海捞针,一单算一单。阿里打造的场景捆绑了互联网保险2.0时代,让用户在交易中买单,让保险公司大规模获取客户,但每单几毛钱甚至几毛钱的保费对保险公司的业务规模没有实质性影响。但在这两种模式中,前者受限于流量,无法做出用户规模;后者受限于单一的电商场景,无法做出溢价规模。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两者都不是最好的结果。互联网保险业务突破的关键点,是急需一个流量巨大、场景更加多维的巨头。至少从目前来看,BAT三巨头中,百度还是那个样子,还没有经过考验。
百安上市,百度有没有想好金融的风格和布局?
上个月,百度突然以百信银行和百安保险的双重打击,让很多金融行业的人大吃一惊。在此之前,百度一直给业界一个印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颇有用心,但又谨慎。自2013以来,百度先后宣布与中国平安、华夏基金、兴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巨头合作,并推出了一系列合作计划。但百安保险和百信银行成立时,却另立山头,选择了此前从未合作过的金融巨头联手的方式。这种变化意味着百度可能真的看清了自己在互联网金融的布局和打法。
阿里和腾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起步最早,成绩显著,挫折也不少。余额宝的爆发引起了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视。互联网保险在电商交易场景之外没有亮点。众安的崛起让阿里各自为战,腾讯无法凭借微信流量的人群取得突破。毫不夸张地说,阿里和腾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已经为百度交足了学费,踩上了深坑。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了结果是什么?不作为的两年,百度看够了风景。不明确的话,绝对不可能以资本参与的形式做新芽。对于百度来说,用户的社交发生在腾讯,用户的消费发生在阿里,但是用户的其他行为发生在百度。输出自己的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辅助金融业务进行产品设计和场景挖掘。互联网保险是最合适的试验田,也是避免阿里腾讯跨过那么多深坑的唯一途径。
从2015开始,百度其实做了很多动作。糯米的“第二产业”闹出了很多笑话,但它确实把百度钱包对金融业务的支持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时代。百信银行的成立,就是在逐渐丰富支付的基础上,再添一块敲门砖。百安保险的突然到来,显示了百度第三次布局互联网金融及其业务切入点的决心。这样的破局之旅,有理由吸引人群。
延伸阅读:如何买保险,哪个好,教你如何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