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应急演练的内容

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

1.紧急情况识别和预警

2.应急计划、应急小组和应急演习

3.应急联合组织和应急指挥平台

4.应急物资和资金

5.应急培训、应急联动和应急响应

应急管理的内涵:

预防: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分析和调查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然后采取措施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具体措施:

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尽可能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假设意外事件必然会发生,可以提前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降低或减缓其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

准备:指针对特定或潜在的突发事件所做的各种准备,以便快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

具体措施:

(1)利用现代通信信息技术建立重大危险源、应急队伍、应急装备等信息系统;

(二)组织制定应急预案,并随时修订和完善;

③按计划组织演练和训练;

④建立应急响应级别和响应级别;

(5)与政府部门、社会救助组织、企业签订应急互助协议,落实应急处置现场的设施设备使用、技术支持、物资装备供应、救援人员等事项。

应对:指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开展的各类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

具体措施:

(1)报警和通知,启动应急预案;

(2)进行灭火和工程救援;

③实施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

(4)紧急疏散事故可能影响的区域人员;

⑤提供现场急救和医疗转运;

⑥评估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并向公众通报进展情况。

恢复:指突发公共事件得到初步控制后,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正常状态的各项善后工作。

具体措施:

①评估损失;

②调查事故原因;

③清理事发现场;

(4)提供意外险理赔。

什么是应急演习?

生产经营单位针对特定突发场景,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前开展的培训和演练活动。

应急演练有三种类型: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综合演练。

桌面演练:参与者根据预先假设的演练场景,利用地图、沙盘、流程图、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讨论和推演应急决策和现场处置的过程,促进相关人员掌握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指挥、决策和协调能力。

职能演练:针对某项应急职能或某些应急行动的演练活动可分为单项演练和联合演练。一般需要调用有限的资源进行现场演练,并形成书面报告。

综合演练:是指针对应急预案中的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功能,测试和评估应急组织的应急操作能力的演练活动。一般来说,综合演练应该持续几个小时,并以互动的方式进行。演练过程要尽可能真实,调动更多的应急人员和资源,进行人员、设备等资源的实战演练,检验协同应急能力。与功能性演练类似,演练结束后,除了口头评论和书面报告外,还要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

应急演练的工作流程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锻炼计划——锻炼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和现实条件。

演练形式: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演习频率:适度和分散。

演练时间:在高危期到来之前演练。

锻炼区:满足时间和情境的需要,防止扰民。

演练准备——成立演练准备工作组,启动演练准备,分析演练需求,确定演练范围,确定演练目的,安排准备工作日程,确定演练目标,设计演练场景,编写演练控制指南,编写演练评估指南,编写演练手册,编写演练脚本,准备资金物资,准备人员和技术安全。

演习实施-首先,进行动员演习,包括动员评估员、演习员和管制员;其次,我们应该适当地控制练习的过程。

评估总结——总结包括演练的实施情况;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指挥官的指挥能力;参与者的可支配性;钻井设备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应急物资、通讯、交通、安全等保障是否充足;演习的成本效益。

跟进-在演练总结和评估过程完成后,计划小组安排人员督促相关应急组织继续解决突出问题或事项。为确保演练中发现的不足得到有效解决,策划组应对演练中发现的不足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纠正并落实预防措施,指定专人负责跟踪。

延伸阅读:如何买保险,哪个好,教你如何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