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失败案例
从纺织龙头企业到农机航母再到国内最大的医药集团,华远在不熟悉的产业领域整合毫无起色。到2000年,华源纺织产量已经跃居全国第一,但始终看不到核心竞争力,没有突出的品牌,没有“单打冠军”。然而,农机行业无法实现整合的协同效应,亏损严重。华远最终于2005年5月全线退出。华源进入上海医药集团和北京医药集团,力争实现纺织和医药的一体化效应。但由于纺织板块下滑,医药板块内部很难有协调,只是“合而不合并”,使得并购流于形式。此外,华远内部控制薄弱,没有实现财务整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权相对分散,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财权较大,集团总部难以控制。二是未对各子公司建立有效的财务总监委派制度,集团总部无法全面掌握子公司的资本运营状况。第三,集团没有建立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制度。四是集团内部审计体系薄弱,对子公司没有必要的内部审计流程。第五,金融基础管理特别是金融信息化的基础非常薄弱。华远对外主要依靠高额银行贷款投入,内部无法实现管理、财务、运营的协同效应,无法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入。经营和财务风险与日俱增,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导致整个集团的崩溃。三。对华远1并购的思考。政府应对国有企业并购给予必要的政策引导和监管。在华远合并扩张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除了一路“绿灯”外,并没有给予相应的政策指导和监管。如果政府能对重点央企给予重点支持,同时也关注其在并购中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多进行例行检查,华远的问题可能会更早被发现。因此,政府在对国有企业并购给予支持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政策引导和监管。2 M&A企业要端正并购动机,华远M&A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盲目并购,多元化投资经营作为分散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可以减少企业的风险损失。但如果不切实际地进行多元化投资和经营,涉及的产品或项目过多,主营业务不突出,不仅不能分散风险,反而会使企业陷入困境。M&A企业应端正M&A动机,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立足长远发展,从理性层面考虑规模效应,实施强强联合、优化重组,达到优势互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3.注重金融风险的防控。从财务角度看,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现金流的合理匹配是抵御流动性风险、防范金融危机的根本措施。在M&A融资过程中,要遵循优化资本结构的要求,根据合理的资本结构,尽可能安排债务与股权的比例;在准确预测未来流动性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资产负债结构;长短期负债要适当平衡,使企业资金能够满足未来现金流的需要,不会有大量资金沉淀在企业,降低资金使用效率。4.加强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并购不重组,上市不整合”是华远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华远M&A失败的现实表明,如果只追求M&A的表面效应,而忽视M&A的金融整合,“捷径”可能会变成“两难”;即使拥有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本,但缺乏财务整合能力,仍然无法避免并购的失败。因此,在《M&A协议》签署后,M&A企业应根据事先的规划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金融整合。不同的M&A企业有不同的财务整合框架,但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到位、七个整合”。一个中心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中心的。三到位,即M&A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财务管理到位。七个整合包括财务管理目标、财务制度、会计制度、资产、绩效考核体系、现金流内控和债务整合。从中国M&A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提高M&A的成功率,企业必须加强财务整合,同时:制定系统的整合规划和有效的整合实施方案;加强收购方和被收购方的沟通、交流和协调,注重人员整合,调动被收购方员工的积极性,防止关键人员流失,解决收购方和被收购方员工的矛盾;另外,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成功的并购也必须考虑到双方企业文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