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邦保险怎么样?

从申请三年偿付能力过渡政策,到向股东申请增资计划未能达到预期,最近,都邦财险偿付能力生存并未迎来新的拐点。

根据都邦财险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公司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8%,偿付能力风险综合评级由上季度的B级降至D级..根据偿付能力监管要求的相关规定,都邦财险属于偿付能力不达标的保险公司。

另外,从业务结构来看,都邦财险保费收入最高的险种是车险业务。近三年公司车险保费收入占比超过75%。但车险业务占比高也带来了较大的承保亏损。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办法(二)》(以下简称“偿二代”)一季度正式实施,给很多中小保险公司带来了很大压力。此前,银监会表示,对于受影响较大的保险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过渡政策,允许部分监管规则逐步到位,最迟在2025年前全面实施。

都邦财险是第一家公开表示已申请过渡性保单的保险公司。今年3月21日,银监会偿付能力监管部正式批准授予都邦财险2023年至2024年三年过渡期保单。

2023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都邦财险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65,438+0.38%,较上季度提升65,438+0.6个百分点。虽然从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角度来看还是合格的,但是从风险评级的角度来看,都邦财险已经从2021四季度的B级降至2023年一季度的D级。综合来看,都邦财险的偿付能力还是比较着急的。

针对如何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的问题,都邦财险透露,公司在改善经营状况的同时,正在积极推进资本补充计划。近期将通过增资扩股,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将大幅提升。

今年5月,都邦财险公布增资方案,表示公司全体股东将以现金方式出资4亿元。增资扩股后,公司注册资本将由目前的27亿元增加至365,438+0亿元。

但从保险公司的长远发展来看,增资补血只是实现资本充足、满足发展的最直接方式。要实现可持续经营,提升核心竞争力,就要提高造血能力。

车险业务转型之路阻且长。

公开资料显示,都邦保险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27亿元,注册地为吉林市,目前在国内拥有32家分公司。

查阅年报数据发现,其经营状况并不突出。继2017年微利之后,从2018年到2021年,开始连年亏损,分别实现净亏损8800万元、6700万元、4000万元和2.43亿元。

伴随着净利润的亏损,都邦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不断下滑。2018至2021,其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38.47亿元、38.58亿元、37.85亿元、35.53亿元。

都邦财险非常依赖车险。2018至2021,都邦财险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32.25亿元、365438+98亿元、30.49亿元、26.7亿元,车险占整体业务的比重保持在75%以上。高比例的车险业务也带来了较大的承保亏损。2018至2021,都邦财险车险承保利润分别为-2.6亿元、-216万元、-18万元和-4.05亿元。

今年7月,都邦保险召开2023年上半年经营分析会。总裁纪表示,产品方面,车险两项费率之和(赔付率和佣金率之和)大幅下降,目前经营状况向好,但下半年仍存在保费和成本双重压力。意大利健康保险今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仍然处于负增长趋势。

今年上半年,都邦财险意外险和健康险的总签约保费为654.38+0.44亿元,仅占总签约保费的8.54%。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都邦财险意外伤害险和短期健康险原保费收入分别为2.92亿元和0.50亿元,承保利润分别为-0.35亿元和-0.02亿元,均出现承保亏损。

众所周知,随着车险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小保险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由此,保险公司纷纷走上转型之路。虽然都邦财险也在探索发展非车险业务,但这种转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