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原理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财务杠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公司管理层可以利用财务管理中的几个杠杆来把握投融资决策的“度”,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大多数学者对财务管理中杠杆的应用原理描述模糊。本文将从更清晰、更直观的角度阐述如何理解杠杆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杠杆原理评价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
一、财务管理中杠杆原理的本质
财务管理中杠杆原理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每个会计期间固定成本或费用的利用程度。这里所说的固定成本或费用分为两类:(1)经营活动产生的固定成本或费用(以下简称固定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员工工资、办公费等。;(2)企业从事筹资活动所产生的固定成本或费用(以下简称固定财务费用),主要体现为债务资本的利息或发行股票应支付的股利。在下面的分析中,作者假设债务资本的利息是筹资活动中唯一的固定财务费用。
二、描述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经营杠杆
经营杠杆是指企业利用其经营活动产生的固定成本的程度。当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最终会通过支点(固定成本)导致其经营成果(息税前利润和EBIT)的变化。笔者拟从操作杠杆的利益和风险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程度和原因。
(一)经营杠杆利益的描述与评价
经营杠杆的利息是指在固定成本或杠杆支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对息税前收益的贡献和放大。笔者拟以A公司为例进行说明,相关业务活动信息如表1所示:
表1单位:万元
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
增长率的可变成本
(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0%)固定成本EBIT EBIT
增长率
2004 2400 1440 800 160
2005 2600 8% 1560 800 240 50%
2006 3000 15% 1800 800 400 67%
从表1可以看出,当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比2004年增长8%时,相应的息税前收益EBIT增长了50%,EBIT增长幅度较大;当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比2005年增长15%时,相应的息税前利润EBIT增长了67%,EBIT增长率也很大。换句话说,主营业务收入的小幅增加会导致EBIT的大幅增加,因为杠杆支点或固定成本的存在,从而产生杠杆效益。以上分析可以用图1来描述:
(二)经营杠杆风险的描述和评估。
经营杠杆风险是指主营业务收入下降时,EBIT下降较快带来的经营风险。假设A公司的相关业务活动信息如表2所示:
表2单位:万元
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
增长率的可变成本
(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0%)固定成本EBIT EBIT
增长率
2004 3000 1800 800 400
2005 2600 -13% 1560 800 240 -40%
2006 2400 -8% 1440 800 160 -33%
从表2可以看出,当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比2004年下降13%时,相应的息税前盈利中EBIT下降了40%,EBIT大幅下降;在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比2005年下降8%的情况下,相应的息税前利润EBIT下降了33%,EBIT的下降幅度也很大。也就是说,主营业务收入的小幅下降会导致EBIT的大幅下降,因为杠杆支点或固定成本的存在,从而产生杠杆风险。上述分析可用于图2。
3)经营杠杆效应的衡量
从图1和图2可以直观地看出,主营业务收入的小变化会导致EBIT的大变化,即通过杠杆或固定成本的转移,要么产生经营性杠杆收益,要么导致经营性杠杆风险。如何从定量的角度准确反映经营杠杆效应,还是可以用图1和图2来分析。根据分析,经营杠杆效应可以用息税前盈利对主营业务收入变化的敏感性来描述,由此从直观的角度导出了衡量经营杠杆效应的经营杠杆系数的基本公式: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EBIT变化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化率。
三、描述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对融资活动(债务融资)产生的固定财务费用的利用程度。当企业的息税前收益(EBIT)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最终会通过支点即固定财务费用导致企业净利润的变化。笔者将从财务杠杆收益和风险的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程度和原因。
(一)财务杠杆效益的描述和评价
财务杠杆效益是指在固定财务费用或杠杆支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收益对净利润的贡献和放大作用。假设A公司的相关业务活动信息如表3所示:
表3单位:万元
息税前年收益息税前年收益增长率债务利息所得税(33%)净利润增长率
2004 160 150 3.3 6.7
2005 240 50% 150 29.7 60.3 800%
2006 400 67% 150 82.5 167.5 178%
从表3可以看出,2005年的息税前利润比2004年增长了50%,对应的净利润增长了800%,净利润增幅非常大;与2005年相比,2006年息税前利润增长67%,对应净利润增长178%,净利润也大幅增长。也就是说,一个很小的息税前盈利变化,就会导致净利润非常大的变化,原因就在于杠杆支点或者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从而产生财务杠杆效益。上面的分析可以用图3来描述。
(二)财务杠杆风险的描述和评价
财务杠杆风险是指在财务费用不变或杠杆支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息税前收益减少而导致净利润大幅下降带来的巨大风险。假设A公司的相关业务活动信息如表4所示:
表4单位:万元
息税前年收益息税前年收益增长率债务利息所得税(33%)净利润增长率
2004 400 150 82.5 167.5
2005 240 -40% 150 29.7 60.3 -64%
2006 160 -33% 150 3.3 6.7 -89%
从表4可以看出,2005年的息税前利润比2004年下降了40%,对应的净利润下降了64%,净利润下降幅度很大。与2005年相比,2006年息税前利润下降33%,对应净利润下降89%,净利润降幅较大。也就是说,息税前收益的减少会导致净利润发生很大变化,原因在于杠杆支点或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从而产生财务杠杆风险。上述分析可以用图4来描述:
(三)财务杠杆效应的衡量
从图3和图4可以直观地看出,息税前收益的小变化会导致净利润的大变化,即通过杠杆支点的转移或固定财务费用产生财务杠杆收益和财务杠杆风险。如何从定量的角度准确反映财务杠杆效应,还是可以从图3和图4中分析出来。分析表明,财务杠杆效应可以用净利润对息税变动前收益的敏感性来描述,由此导出财务杠杆程度的基本公式,从直观的角度来衡量财务杠杆效应:
财务杠杆程度=净利润变化率/息税前收益变化率。
四。综合杠杆——描述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
综合杠杆应理解为上述固定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综合利用程度,即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通过经营杠杆支点O1和财务杠杆支点O2传导,使企业的经营成果(净利润)相对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有较大的变化,变化程度取决于两个杠杆支点的* * *互动。以上述信息为例,作者用图5来描述:
从图5中可以直观的看到,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的情况下,通过杠杆支点O1和支点O2的相互作用,净利润增长了800%,增长幅度非常大,因为杠杆被大大放大了两个点。从图5的分析可以看出,综合杠杆效应可以用净利润对主营业务收入变化的敏感度来衡量,也可以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叠加来衡量,由此从直观的角度得出了衡量综合杠杆系数的两个基本公式:
综合杠杆系数=净利润变化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化率
=经营杠杆系数χ财务杠杆程度
综上所述,如何在上述经营杠杆(或财务杠杆)上找到一个支点位置O,转化为确定合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或债务融资规模),使企业的经营杠杆或财务杠杆的利益和风险达到企业可以接受的水平;同时,为了降低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的管理层可以利用本文的分析方法,用直观的思维同时考虑财务杠杆支点和经营杠杆支点的相对位置,从而做出满意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