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我本科专业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现在准备申请德国的硕士。德国哪些大学有光电?
9月4日至14,为了更好的了解国内光电产业和科研的发展情况,我走访了中科院。
北京半导体学院,北京富创光电子公司,北京海特光电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大学,86。
3光电总体组、武汉固体器件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光电系、昌飞光纤公司等。
通过与相关人员的接触,我对中国光电产业的现状和未来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1体制和缺乏市场意识对光电产业发展的影响。
富创公司和海特公司位于清华东路中科院半导体所院内。富创以王伟院士为技术带。
负责人北京伊施兰德公司带来了it发展资金,正在积极引进德国政府的政府贷款。
海特的历史要悠久得多,陈良辉院士是带头人,北京节能公司是合伙人。在整个光电子生产中
在行业蓬勃发展的带动下,这两家公司今年发展势头良好。富创现在是622M以下的DFB激光(
DIL封装)和收发模块在市场上都有很好的体现。公司刚刚召开了董事会,通过了对
任命新的领导,并积极准备进一步扩大生产和ISO9001认证。技术和日本公司的一样
我司随时准备合作开发包装技术。富创公司现有员工40余人,2000年计划目标为10万人民币。海特
目前公司980nmTO封装激光器、1310nm激光器等产品销售非常好,月产量近千。
主要订单来自国外。目前,该公司正在招聘工人和技术人员,以进一步扩大生产。今年的销售额
金额将超过5000万人民币。海特和富创都有芯片制造能力,大部分产品都是自己做的。
芯片,并实现了大量出口。这是全国光电工业的一大成就,证明了我们的
光电产业可能真的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另一方面,我感觉这两家公司的发展还是有欠缺的。
有东西不见了。我私下鼓励他们搬出半导体厂。事实上,我认为他们应该转向传统系统。
告别要大胆融入市场经济大潮。比如一年有两个半导体研究所。
节假日期间,水电供应有限。这些都影响了海特和富创作为公司的发展。又
比如海特的销售部只有两三个人,销售人员很少需要自己出去找订单。再比如两家公司。
分部在扩大生产的速度明显缓慢,第一线的生产工人并不多。从整个半导体研究所来看
总的来说,两家公司的产品线是重复的,在技术上无法互相借鉴,这是半导体多年积累的。
很多技术优势是两家公司无法充分利用的。喜欢北京的整体气候,我觉得他们的市场很受欢迎。
经济意识还没有真正形成(可能面临很多我不知道的困难)。如果放在深圳,整个情况都可以
这会有很大的不同。海特和富创的问题可能也是研究型校办企业的通病,福建也差不多。
水晶公司、重庆航威公司等。作为重要的技术来源,如何处理与研究所的关系?
这应该是这些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武汉固态器件研究所的情况要好得多。
当我走进它崭新的建筑时,我感到震惊。基本上,他们有一个公司应该有的外观。
武汉器件所本月将与信息产业部脱钩,年底前可能正式作为公司运营。目前正在与
一些外商洽谈合作事宜。目前,研究所的主要客户主要集中在中国,主要是烽火公司。目前,
我们正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观了研究所的生产线,除了安排不够紧凑,确实很有气势。
,具备生产性企业的条件,在这方面比武汉电信设备公司要好。眼睛
以前的产品线主要是EDFA、跳线、WDM器件和分路器。引人注目的是,该研究所是中国第一个可以
提供FBG产品的单位。与其他研究机构一样,该研究所也承担了许多863项目,显示出强大的
技术优势。我还要特别指出的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据说许多外国公司已经私下
我向很多员工招手,但最后一无所获。另一方面,武汉固态器件研究所并没有完全摆脱研究。
研究机制的束缚。她的销售部还是叫管理部,很多20多人的销售团队也就四五十万
对于重要的海外市场,研究院的人员还是要层层出国审批。这一切都在公司意料之中。
系统后完全变了。
科研的重点应该转移到光学器件上。
这次旅行,我还参观了清华、北大、华中科技大学,在国内基本都是光纤通信。
光电研究的一个缩影。其实我这次来北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向科技部提交科技。
部下达的攻关项目建议书。在火车上,我在想我们国家的最高科技发展部门。
在自己的研究计划中应该如何体现对行业的指导?原来,我国的光纤通信和
光电子研究的发展走过弯路。两年前,我参加了一个863计划光电子主题的课题评估。
在试验过程中,我仍然记得简院士提出的研制铒光纤和980nm泵浦激光器的建议。许多专家
我对此不置可否。863项目支持的WDM/OTDM系统实验在今天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1
1995年我在IOOC的时候,我记得当时还有很多国内单位在研发设备,但是在过去的五年里,展示设备的政策意味着
在逐渐偏向系统研究的指导下。华中科技大学五年来一直坚持研制器件,并取得了成果。
光电系在黄、、等老师的带领下,在SOA和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深的
深圳宇舶通投资300万元人民币建设联合实验室,深圳富士康也准备与之合作。更重要的是,
在当今国内各大光器件公司和光通信公司中,都有大量华中科技大学光电系的毕业生。
。我深深敬佩他们的成就和远见。相比之下,曾经很活跃的北大、清华都很明显。
我比较落后。北大一批人去美国成立适马公司,可惜和北大方正等公司合作。
相比气候,谢教授去做了信息产业部主任,现在只有徐安石先生等人还在工作。
保持形象。我为与深圳瀛海威光电的合作感到骄傲。在成功吸引香港人投资后,
该公司在今年的上海展览会上大出风头,但遗憾的是市场上没有太大的动静。希望北大能带来新一代
公司引进了光网络设备,使之成为中国的康维斯。最新消息是北大微电子所开发了我。
正在封装MS设备的样品。这对于北大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在国际上开发这种。
设备公司几乎都被大公司买断了,现在就看北大行动了。清华大学是我们的国光。
光纤通信与光电研究中心拥有一批优秀的人才。但是股市中的清华概念。
还没有引入光电行业。据说清华正为此与一家公司合作。原来清华有些传统很强。
铌酸锂调制器、EA调制器等项目近几年进展不大,错过了产业化的大好时机。在家里,这里
面对一轮光电产业热,我觉得清华吃了大亏,能卖的只有他自己的名气。我想,就写到这里吧。
反思我国的科技发展政策,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应该是典型的社会业主。
什么是正气的特点,什么是计划经济时代发展起来的,什么是领导和专家研究出来的,可以说都算,但是在
市场经济下,也要听听市场的意见。应该说我们的决策者是意识到这一点的,从19。
1997年,863主动找到童菲公司建立国家863产业化基地,这一点我们都可以看到。但是把市场
我觉得场的意见从来没有被放在重要的位置,顶多是个重要的陪衬。向我朗读
从那以后,我就觉得我们的科研和产业是脱钩的,不知道在学校做什么有什么用,不知道做什么。
做什么才有意义,做什么并不总是很明确。这些年我一直在飞来飞去,我想
我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我清楚的知道市场需要什么,应该做什么样的产品,应该怎么做?
在哪些技术方面。我觉得我的改变也应该发生在我们的科技发展政策上,从表面上看。
是关注现实转变的主要依据,需要从计划经济的国家计划向市场经济的科技贷款转变。
审核(更好的应该是风险投资机制),释放申请权,让更多的新创公司可以
申请。把执政权交到专家、领导和市场手里。国家基础科技计划应该更加基础。
基础研究,包括理论、技术、原材料等。,应该从整个行业的发展角度促进相关的国民经济。
从…的角度制定计划。与实际相关的产品应该更多地投入到公司与公司的合作开发中(如宇舶表通
投资华中科技大学)或者像美国一样由国防部等特殊部门资助。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应
有一个明确而单一的目的,比如欧洲的比赛计划。我强烈建议国家确定一个明确的光电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重视发展电子陶瓷、电子胶经济、加工设备等相关配套产业,重视技术人才和市场
领域人才培训(为什么不能建立光电人才培训中心,专门针对那些想做光谷的城市)
其他意思)。不管我的观点对不对,我呼吁更多的人和我一样反思。
3华科和康顺公司
我没有去福州,但是通过我最近接触的一些华科公司的前员工,我从他们那里了解到这两家公司
我对…的发展感到震惊。“华科的生产线像机场跑道一样壮观”,“他们想干什么?”
哪一个能成为世界第一?”“华科和康顺明年能实现2亿美元的销售额。“这是命令
印象最深的几句话。也许你和我一样惊讶,也许你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从来没有
只有一位华科前员工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康顺被华科以6500万美元的价格被JDS联合收购。
另一家生产相同产品的公司是由以前的主要技术人员建立的。我浏览了他们的网站,如果
如果不仔细看,你几乎看不出这是一家中国公司。这从侧面说明他们的管理方式非常西化。
华科创始人得到香港的投资,被研究机制束缚后使用原福建晶体所。
和其他积累的技能和才能,利用其在北美的众多同学取得成功。这和厦安特的陈波是一样的。
学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与安托万不同。他们的市场观念更强,西化更厉害,胆子更大。
。华科和康顺无疑是中国光电产业发展的一个传奇。我认为他们最成功的地方在于。
永远把眼睛放在外面,永远开拓国外市场。另外华科的发展出了康顺,他们也在中国。
中国的光电产业贡献了一批人才,这也是他们的成功之处。
4富士康
富士康精密元器件公司无疑是中国光通信、光电子行业的典型公司,除了钱。
什么都没有。但是他们坚决进入光电行业的决心也很典型,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如此。
传统行业成功的公司都在积极寻求进入光电行业。这个消息是给从事光谷的人看的。
这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如何帮助他们进入并不只是嘴上说说。他们缺少第一个
一是好项目是起点,二是人才。没有这些条件,富士康依然活跃。
这次得知富士康准备投资北大、清华、华中科技大学,请高校找他们。
项目,准备产品,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