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宣布建成至今已经100天。小米的“手机供应链模式”行得通吗?
距离小米宣布造车已经过去了100天左右。
从3月30日到7月25日,雷军在2020小米春季发布会上宣布造车后,小米的造车计划就像“化为乌有”,小米官方再也没有放出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这就让人不得不开始怀疑小米的车到底是真的车还是抬高公司股价的噱头。
但实际上,虽然雷军在宣布造车后就没动静,但他先后拜访了包括长安、SAIC、东风、广汽、上汽通用五菱、长城等国内主流车企。值得一提的是,雷军也出现在博世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总部。此外,小米还先后投资了穆宗科技和何塞科技,并被曝收购Deep Motion。在自动驾驶公司布局之后,小米开始加速自动驾驶工程师的招聘,甚至将其贴上了急需工作的标签。
不久前,有媒体爆料称,小米已成功投资400家企业,形成了国内除阿里、腾讯之外最大的“朋友圈”。从小米投资的特点来看,主要投资与自身产业生态相关的企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小米生态链的战略投资,一类是基于供应链的产业投资。具体来说,生态链投资更倾向于产品品类,被投企业为小米提供智能家居、生活用品、可穿戴、出行等多个领域的产品。小米和他们的关系是采购和供应,在小米之家和优品商城有卖。
供应链主要偏向产品品类,为小米手机和智能硬件提供技术和核心零部件。例如,小米投资的陈静半导体主要开发多媒体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此外,小米投资的小米高端电子材料制造、方邦股份等企业为其发展提供了充分保障。
随着雷军宣布造车,小米开始布局汽车相关的供应链。相比小米的手机供应链,小米在造车供应链的布局不再局限于硬件设施,而是将自动驾驶技术纳入供应链范围,包括穆宗科技领投的D3轮融资,以及激光雷达创建公司、沃赛科技等的融资。一系列投资都证明小米在为自己的造车计划做准备。
其实很多人不理解小米为什么要把小米手机的供应链模式复制到小米的造车计划中。大多数人认为的是,小米为其造车计划构建供应链,以保证产品的稳定生产,拥有更多的自主控制权。这个回答不是没有任何问题。唯一的缺点是,它没能说出整个小米供应链的好处。
在互联网模式下,小米的供应链实行的是拉式策略,优势是信息传递迅速,提前期缩短。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TTC,它是指从产品需求预测、收到订单到将产品交付给客户的时间。TTM是指从新产品设计、研发到进入市场的时间。
以小米手机为例,TTM是每一代新手机从早期研发、粉丝参与设计、量产设计到新品发布的时间。TTC反映了企业满足订单客户需求的供应链速度,即从订货到收货的时间。对于新产品,供应链的优势在于TTM,实现了TTM最小化供应链战略的主要目标。
我们可能不懂理论,但可以以小米手机为例,介绍一下TTM/TTC的优势。小米手机在研发过程中,与上游核心供应商紧密合作,包括参与联发科和高通的芯片研发,以便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低的价格获得量产芯片。此外,将终端客户带入R&D链,体验并反馈其工程样机,将供应链与开发链紧密结合,尽快向市场推出量产手机。当产品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供应链的优势在于TTC,在平衡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TTC,包括采购、生产、配送等流程。
换句话说,TTC和TTM在产品的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如何将他们最小化,对产品能否成为市场的“焦点”起着关键作用。同理,小米将小米手机供应链的成功复制到小米的造车计划中,势必会对小米造车起到极好的作用。尤其是在各大车企都在加速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背景下,如何快速打造一款高性价比的产品,将对小米造车计划的成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以小米收购激光雷达为例,华为曾提出将激光雷达成本降至200美元以下。事实上,如果你想把激光雷达的价格压到200美元以下,现在就可以实现,比如采用半导体激光MEMS振镜APD接收的方案。然而,该方案中半导体激光器的峰值功率有限,50m的探测距离已经达到极限。换句话说,降低激光雷达价格的最好方法就是实现规模化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小米能够结合整个供应链的优势,实现小米汽车的量产,lidar也将实现规模化生产。到那时,不仅激光雷达的价格会降低,小米汽车的供应链也会健康发展,小米汽车的性价比也会进一步提高。不过,这个目标能否实现,还要看小米如何打造一个专门做小米汽车的供应链。
除了成本优势,完善的供应链会给产品带来更强的反应能力,保证产品的推出速度能跟上市场的发展。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供应链战略设计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横向层面:需要设计多少条不同的供应链来满足不同需求特征的产品;一、纵向层面:时间维度上,如何将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调整到最适合的供应链策略。
以小米手机系列为例,横向上,小米1到小米4的需求和供给特征差异较大,对应供应链战略的SC1-SC4。纵向来看,每一代产品都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1代产品已基本退出市场,二代产品处于成熟阶段,三代产品处于成长期,四代产品处于R&D引进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米手机有能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加强小米的竞争力。同理,在汽车“四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非常重要。所以小米成功打造独家小米汽车供应链后,对汽车行业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总的来说,汽车比手机复杂,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关系。他们都有许多相同的属性。所以小米除了爱你生态链的闭环,更希望在小米手机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很多人会说小米造车有很多优势,包括完善的供应链,充足的资金。但是,这并不是小米汽车最大的优势。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筹码。最新数据显示,蔚来汽车6-7月交付49887辆,位居新势力榜第一。蔚来汽车的成功离不开安徽SASAC的推动。毕竟,在蔚来汽车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是安徽SASAC帮助了蔚来汽车。当然,安徽省国资委在投资蔚来汽车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超额回报。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安徽省国资委正在与小米汽车接触,有意将小米汽车引入合肥。据相关人士透露,“合肥和小米正在洽谈,小米有望落户合肥,但具体的投资政策还不清楚。”对于这一消息,小米公关部表示“不予回应”。某种程度上,小米现阶段处于观望状态,因为在安徽省国资委接触小米之前,包括成都、武汉等城市都向小米伸出了橄榄枝。因为小米一旦在某个城市造车,不仅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还能为这个城市的GDP做出贡献。
与蔚来汽车不同,蔚来汽车当年的选项是唯一的,而小米现阶段是多选,有谈判资格,筹码更多。为了吸引小米落户,各大城市都开出了丰厚的条件。虽然我们还无法得知小米最终选择入驻哪个城市,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小米正式宣布入驻某个城市后,一定会得到大力支持,发展也会更加顺利。
评论
距离小米宣布造车已经超过100天。看似没有动作的雷军,其实已经为自己的造车计划铺好了一条坦途。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小米汽车正式宣布“启动”的时候,意味着小米汽车的准备工作已经达到了完美的状态,甚至有可能突破现阶段新势力头部玩家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