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逐渐实现自动化,农民工该何去何从?
农民工为了不下岗,需要提高自己的技能。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民工增速已降至0.1%。2010,这个数字是6%。不出意外,明年中国农民工会出现负增长。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用机器代替人工成为企业的现实选择。
“机器换人”时代已经来临,直接受影响的是制造业工人。“如果使用机器人,是不是意味着未来会有很多劳动者面临失业?”这是许多工人的问题。
“机器换人”字面意思就是机器和人的矛盾。广州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兴指出,机器换人缺的不是机器,关键是操作机器的人的变化。“人类的灵活性和多变性是目前工业机器人无法比拟的。”在他看来,现在的机器人更侧重于机器,未来机器人会加入更多人的功能。
昆山一家机器人公司的销售总监林卓友认为,“机器换人”并不是不需要人,而是让机器代替人做简单、重复、恶劣的工作环境,让工人转变为操作机器的人,工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轻松体面。
广东印稿厨具有限公司是机器换人背景下的典型应用公司。该公司副总裁陈从汉表示,传统工人可能面临转岗。“比如传统的抛光师傅,经过培训后可以凭借自己的抛光经验成为抛光质检员。未来传统制造业需要高技能、复合型的产业工人,工厂的用工需求也会增加。”
国内机器人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并不多,大多是引进国外先进零部件后重新集成。例如,佛山力迅达机器人系统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核心产品的30%都花在进口手臂上。
逐步培育核心技术是国内机器人产业崛起的必经阶段。东莞市机器人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认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落后国外二三十年,短时间内超越甚至完全取代国外品牌的产品优势可能性不大。所以包括东莞在内的珠三角需要更多的耐心来完善机器人生产链的上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