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市经济概况
2004年,乐平被评为“全省工业三年翻一番全方位先进单位”和“全省农业发展先进县(市)”。形成了“工业有实力、农业有特色、民营有活力、园区有后劲、资源有潜力”的综合优势。乐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有江西省政府批准的4平方公里土地,年供电35亿千瓦时的赣东北供电局枢纽就在乐平。此外,总投资654.38+8亿元的500千伏乐平变电站2006年可投产,年采煤能力90万吨的井明年可建成投产。日产5000吨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一期已建成投产,二期也已开工。可以说,未来三到五年是乐平的高速成长期。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5亿元,同比增长12%,三次产业之比为13.7:50.5:35.8;6月1-6月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89亿元,工业增加值9.90亿元,同比增长22.33%;1-11期间,财政总收入3.73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14.4%。从1到10,固定资产投资1731亿元,同比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1亿元,同比增长1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79元,同比增长10438+0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44元,同比增长19.42%。
投资情况:1-10,* *引进项目125个,实际完成投资1689万元,同比增长19.11%,占史静下达任务的93.83%。南方投资、百科普、隆盛集团3家全国500强企业签约落户乐平,盛隆化工、巨野化工、精益化工、江乐化工等项目顺利开工或投产。基础设施建设实力:全市新增国债项目19个,争取上级资金319万元。城市建设投资达到3.2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6倍,城市土地经营收入65438+5500万元,是去年的5倍。京鹰高速公路、向勇高鑫一级公路、新迎战备公路等项目相继开工;天乐线、206国道万年至朱克段路面改造工程全面建成通车;村村通工程已完成274.13公里。“两湖”、“三路”工程已全面启动,进展顺利。一批“城建重点工程”——投资5000万元的家家吉酒店顺利开业,投资2000万元的乐平火车站建设工程竣工。站前广场、站前路、塔山路、反贪技侦楼、疾控中心、纪委培训楼等重点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安全:今年已炸封非法小煤矿700余处,拆除非法井口建筑240余处。全市小煤矿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零开采”目标。越级以上,数量下降明显,数量不到去年的三分之一。刑事案件总量明显下降,8起重点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26.4%。
2008年,在乐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以“深化解放思想年”、“实施项目建设年”、“和谐社会进步年”活动为契机,攻坚克难,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了城市崛起和新跨越的良好局面。
整体经济增长迅速。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543.8+006.5亿元,比上年增加20.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9万元,比上年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561%,第三产业增加值33.165438+。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694元,比上年增长22.07%。
价格涨幅低于国家和省水平。2008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5%,比上年上涨5.5%,涨幅分别比全国5.9%和全省6.0%的平均水平低0.4和0.5个百分点。八大消费类别中,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居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分别上涨7.9%、3%、0.7%、2.5%、1.8%、3.3%、4.9%。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08年末从业人员481.2万人,年末从业人员4.9万人,累计增加就业岗位7448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农业发展迅速。乐平是江南蔬菜之乡,农业特色明显。盛产优质粮食、蔬菜、棉花、蚕桑、油料、生猪、农禽和水产品。是商品粮生产基地,江西重点产棉区,优良生猪养殖基地,江西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是江南蔬菜的集散地、价格中心、住宅通讯中心。2007年被中国园艺协会命名为“江南蔬菜之乡”。
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虽然比较大,但经济运行质量仍然不高,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仍然突出;二是产业层次普遍较低,资源能源集约利用有待提高;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第四,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经济发展环境和行政效率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