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市场现状如何?未来发展潜力如何?

以下是报告摘录:

一、2019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特征数据分析。

中国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消费的兴起、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对生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鲜活农产品容易腐烂,同时由于农产品产地分散,从田间预冷到运输,最后到消费者手中,有很多环节,所以保鲜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流通指标。因此,发展冷链物流意义重大。

冷链是指由生产、储存、运输、销售、配送、消费等环节组成的低温保障体系,配备专用设施设备,能始终保持产品质量所需的低温环境。冷链物流可以使鲜活农产品在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保持低温,保证质量,减少损耗。同时,冷链物流还可以应用到医疗领域,保证疫苗、生物制剂、精密医疗仪器等有温度要求的医疗产品的运输质量。

冷链物流由预冷、冷链加工、冷链仓储、冷链运输配送和冷链销售组成,涉及冷库、冷藏车、保温箱、冷藏展示柜等设施。

2019-2022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1.2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冷链物流业主要集中在食品冷链物流领域,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肉制品出口。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水平落后,冷库和冷藏车只是为了维持低温而改装的。2001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成立后,冷链物流基础工作全面开展,如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冷链物流科技工程、冷链物流理论研究、冷链物流总体规划等。,使中国冷链物流企业更加国际化和规范化。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推动了我国冷链物流业的不断发展。

2019-2022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1.3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建设标准

为保证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化,我国制定了冷链物流八大常用标准,从冷链分类、信息管理、追溯管理、冷藏/冷冻食品物流、易腐食品温度控制、冷藏车、冷库设计等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

2019-2022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1.4 2019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规模

尽管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但中国冷链物流市场仍保持快速增长,并出现了诸多积极变化。2018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需求约为180万吨,比上年增加0.33亿吨,增长221%。冷链物流市场规模3035亿元,比上年增长485亿元,同比增长19%。到2019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780亿元。冷链基础设施和设备水平进一步提高。2018年,全国冷库总量5238万吨(折合65438+3亿立方米),新增库容488万吨,同比增长10.3%。从冷库新增面积来看,武汉、杭州、福州、济南、重庆、大连等城市增幅较大,反映出二三线城市消费快速上升。到2018第三季度,全国冷藏车保有量为164200辆,新增冷藏车2.4万辆,同比增长33%。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国新开铁路冷链线路近20条,铁路冷链运输量超过1.6万吨,极大丰富了运输手段,降低了冷链成本。

2019-2022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1.5中国冷链物流产业链概述与分析

冷链物流涵盖冷冻加工、冷藏、冷链运输、冷链销售全过程。根据冷链物流的不同阶段,可分为以下技术:在源头使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储存阶段采用自动冷藏技术;冷藏运输采用冷藏车、铁路冷藏车、冷藏集装箱配套的物流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对冷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建立电子虚拟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

2019-2022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二、2019中国冷链物流行业驱动因素调查数据分析

2.1 2019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宏观经济数据。

2.1.2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在技术创新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工业增加值呈明显上升趋势。2018年,全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6%。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2019-2022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3 2019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社会需求调查与分析。

社会需求

以前由于技术限制,为了节省运输成本,食品商家会选择添加防腐剂来延长保鲜期。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冷链物流在食品运输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消费者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并愿意为此支付合理的溢价,推动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不断促进行业规范的形成。

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18年,我国生鲜电商整体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18年市场规模突破千亿,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600亿元。渐成气候的生鲜电商将持续为冷链物流企业带来大量订单。

2019-2022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4 2018-2019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物流行业环境。

2.4.2全社会物流

中国物流业目前正处于“物流硬件升级阶段”的后期和“物流成本管理时代”的前期。具体来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越来越规模化和专业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的兴起和成本控制要求的提高,物流业进入整合阶段,从无序走向有序,各种新的业态开始出现,如供应链管理、零担运输等。,涌现出许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成长能力的公司。

2019-2022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5 2019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冷链物流的发展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性很强,代表了现代物流发展的新方向,是物流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与国外相比,我国冷链物流技术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只有引进先进技术,加强自主研发,才能为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增加源动力。

2019-2022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三、中国冷链物流上游建设核心数据分析2018-2019

3.1 2018-2019中国冷库建设调查数据。

面对我国快速增长的冷链物流需求,我国冷藏设施建设略显落后。2018年,全国冷库总容量5238万吨,同比增长9.7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与冷链物流需求增速相比,2014年我国冷藏能力增速仅超过冷链物流需求增速。相信未来中国对冷藏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以适应中国冷链物流的增长速度。中国物联冷链委员会数据显示,在途冷链运输量约占冷链需求的50%,全国冷库总容量仍在4000万吨左右。

2019-2022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据统计,华东地区的冷库量最大,2065.438+08年达到654.38+08.98万吨,占比超过36%。我国冷库整体发展不平衡,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西北地区等内陆城市分布相对较少。

2019-2022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由于城市发展水平不同,冷库的区域租金差异很大,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趋势。其中,北京、上海、大连冷库平均租金均高于100元/m2·月;长沙、济南冷库平均租金低于70元/㎡月。

2019-2022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3.3 2019中国冷链物流产业链上游标杆企业案例分析

冷链物流产业链中的上游企业主要负责冷藏、冷冻设备的制造,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技术特点使他们建立壁垒,行业集中度高。典型企业有大连冰箱有限公司、青岛海容商业冷链有限公司、冰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四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

2019-2022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3.3.1大连冰箱有限公司

大连冰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冰箱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530)是大连冰山集团的上市公司,也是冰山集团的核心企业。大连冰箱有限公司前身为新民铁厂创建于1930,1954更名为大连冰箱厂。1993,公司股票在深圳上市,大连冰箱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大连行业、中国制冷行业第一股。大冷股份以制冷制热领域为核心,发展工业制冷制热、商用制冷制冷、空调与环境、核心零部件、工程服务和新业务领域,涵盖冷热产业链关键领域。大冷股份拥有完整的冷热产业链,可以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制造、安装、维护在内的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服务。

大冷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有吴昕制冷、冰山工程、冰山服务;参股公司有松下压缩机、松下冷链、松下冰箱,由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和大冷株式会社共同出资;合资公司分别是开尔文科技、华惠达、冰山慧谷、富士冰山智能控制。

2019-2022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18全年,大冷股份* * * R&D人员263人,比2017减少5人,但R&D人员比例有所上升。R&D投资7576.3万元,同比减少19.22%,R&D投资不足。作为一个技术型企业,R&D投资是其技术升级的保证。如果要保持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冷仍需要增加R&D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