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巴菲特“被套”的反思
偶像巴菲特真的很幸运。除了超人的品质,他遇到的都是贤惠的人(除了他老婆),投资也很幸运(赶上了漫长的牛市)。无论如何,巴老是基本面投资者不可磨灭的标杆。
以下zz来自21cbh。
-
没有人会怀疑巴菲特过去投资的成功,除了这次还没有奇迹发生的投资。
随着巴菲特的伯克希尔第三季度净利润下滑77%,这位原本备受崇拜的“股神”开始遭遇诸多质疑。在质疑者看来,在美股乃至全球股市单边下跌的趋势下,巴菲特的抄底行为是如此“不合时宜”。
提问者声称巴菲特在抄底后被“做空”,理由是股神在股市大跌中的两次主要投资:高盛股价已跌至55.18美元,比巴菲特注资时的股价115美元低了近55%;通用电气股价已跌至14.45美元,创历史新低11美元,较巴菲特注资时的22.25美元也已跌逾35%。在高盛和通用电气,巴菲特持有优先股。
巴菲特的“交货单”
那么,研究了巴菲特在二级市场的抄底,是怎样的收益呢?
暂且抛开上述两项有争议的投资,如果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公司三季度报告公布的股票全部是增持或新买的,按照美国2月4日收盘价65438来说,用“腰斩”来形容恐怕也不为过。
在全球49个国家设有办事处的国际能源公司康辉能源(Kang Hui Energy)第三季度增持了40.66%或约2427万股,占伯克希尔第三季度投资组合的2.54%。以第三季度康菲石油公司(COP)72.74-90.46美元的区间价格计算,巴菲特增持的平均成本约为80.2美元;截至2月4日,65438,康菲石油公司收于49.76美元,比平均持有成本低38%。
单位美国五大银行S.Bancorp第三季度增持6.27%,约430万股,占其第三季度投资组合的0.22%。以U.S.Bancorp(USB)第三季度25.43-37.53美元的区间价格计算,巴菲特持股的平均成本约为365438美元+0.1;截至2月4日65438,U.S.Bancorp收盘价报27.965438美元+0,比平均持有成本低10%。
德州第二大电力生产商NRG Energy Inc三季度增持巴菲特5445438+0%,占其三季度投资组合的0.06%。根据NRG能源公司(NRG)第三季度26.41 -46.97美元的区间价格,巴菲特的平均持股成本约为35.5美元。截至2月4日65438,NRG能源企业的收盘价为23美元,比增持的平均成本低35%。
巴菲特在第三季度买入了290万股美国燃油液压系统制造商伊顿公司(Eaton Corp .)的股票,占其第三季度投资组合的0.23%。以三季度(NRG)57.41美元-81.71美元的区间价格计算,巴菲特增持的平均成本约为71.1美元;截至65438年2月4日,伊顿收盘价为43.46美元,比增持平均成本价低39%。
从上面的投资成绩单来看,基于巴菲特三季度在美国市场的抄底股票,他可谓是深陷套牢,总共亏损约8亿美元。但在唯一与中国相关的投资——比亚迪,却有不少账面收益。
9月27日,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与中国最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以2.32亿美元购买后者9.9%的股份,约合每股8港元认购2.25亿股。截至65438年2月4日,比亚迪每股报11.72港元,较巴菲特收购价溢价46.5%,账面利润1亿美元。
现在不同了吗?
显然,经过巴菲特的频频出手,至少在美国市场,并没有成为引领投资者的风向标。
美国投资策略有限公司、上海信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部总裁吴影认为,巴菲特倡导的“抄底”并没有使标的股票从所谓的底部中解脱出来,反而进一步创出新低,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大量持有这些标的股票的机构基本上并不认同巴菲特的价值理念,而是做出了抛售的选择。
对此,有“中国巴菲特”之称的通威资产管理公司的李赤并不认同。
“全世界永远不会和巴菲特一样。去年卖中石油时的一切还历历在目。熊市让人们很快知道,真正拿着自己的真金白银去实践‘别人怕我就贪,别人贪我就怕’有多难!”
从“股神”投资的历史来看,大众对其被套甚至长期锁定的评论始终是无法回避的话题。
1973仔细评估后出手的《华盛顿邮报》同样不被看好,买入后不久下跌20%左右;1987年买了所罗门兄弟公司的优先股,但两年后因为公司丑闻几乎全部赔光;1988股灾后买的可口可乐,买后不久跌了30%。就连中国投资者津津乐道的中国石油h股,最初也是3年账面亏损。
然而,正是上述被“套牢”的股票,在几年内为巴菲特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为他的投资经历增添了传奇色彩。
问题是,历史经验在今天是否可以复制?
算上巴菲特的两次危机,“1987股灾”,现在看来更多的是意外。当时美国实体经济根本没有危机。实际上,美国股指已经恢复到1988股灾前的水平,开始了90年代的黄金时代。
2000年互联网科技股泡沫破灭,但在格林斯潘连续降息的调控下,美国实体经济迎来繁荣(即使现在连续降息的政策受到质疑)。“但这场金融危机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中,并将继续影响美国的消费体系,复苏将需要很长时间。”
“当遇到类似1929的实体经济衰退时,就连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也在股市持续低迷中遭遇了近乎破产的危机。”
上海瑞信投资董事长KIWI不愿意把现在的金融危机和1929相提并论。
他说:“1929没有凯恩斯主义。当时的危机是基于市场万能论,市场的自我修复功能被过度信任。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发达国家政府平抑经济波动的能力已经大大提高。现在评论巴菲特的错误还为时过早,因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股市总是会上涨的。”
追随者的反映
慢即是快,少即是多。
打开李赤的博客,很明显除了他一贯的投资相对论,还有巴菲特新书《雪球》的超大封面。
对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李赤毫不掩饰他作为信徒的虔诚。10月27日,165438+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李赤对记者针对巴菲特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不屑一顾。
在李赤看来,巴菲特的投资没有“抄底”的概念。“如果满足安全边际和自己的价值评估标准,如果4毛钱可以买1元,为什么不投资呢?”
早在8月初上证综指接近2700点时,李赤就开始大规模建仓a股,尤其是金融股。
“他们的表演很透明,太暴露了。”
“我们建仓的公司永远是蓝筹股,永远是最好的公司。因为只有这样,哪怕是被套,也还是安全的。”当时,李赤回答记者提问时仍然情绪高昂。
然而,65438年2月2日,李赤的博文更像是对他一直坚持的理念的反思:“等待是价值投资的本质,但如何等待,何时出手,真的需要终身学习!”
“今天回想起来,去年下半年在一个绝对昂贵的市场上购买相对便宜的资产构成了巨大的潜在风险。稍纵即逝的时间是释放一切风险的催化剂。绝对高的安全边际是所有投资的绝对生命线。此时此刻我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但一项资产便宜到什么程度?”
在博文中,李赤对前期暴跌的海通证券感慨良多。“热闹的市场里大打折扣卖的东西都被抢光了,海通增发,钱少买不到,结果发现一点都不便宜;在冷清的市场上,优质资产已经在市场上折价出售,但更多的人还在等待它更便宜、更安全。而且,市场冷清的时候,几乎无人幸免。”
在博文的最后,李赤罕见地透露了他对当前熊市的谨慎态度。“不断犯错似乎已经成为市场和我们自己的常态。但是千万不要在市场上犯致命的错误。留得青山在,必有柴烧。”
在另一位著名私募投资人KIWI看来,巴菲特的操作模式不是别人可以模拟的。“从他的资金来源来看,大部分是自由资金。伯克希尔本身就是一家上市投资公司,不存在其他机构时刻都要面对的赎回问题,所以长时间等待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至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奇异果说,“巴菲特的神话诞生在一个属于美国的世纪。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但这个时代可能正在改变。我赞同索罗斯的判断,二战后长达60年的全球牛市已经结束。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缩短,股市波动也会加大,投资者也会面临新的问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