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用农商行的二维码,为什么现在不用了?
原因一:花呗的品牌隔离。
165438+10月24日,柏华正式宣布推出品牌隔离。公告称,品牌隔离后,柏华将专注于中小规模的消费需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全力促成“赊购”消费信贷的建立。“信用购买”服务与花呗的免息期一致,只能用于消费,不能套现。
这一次,柏华终于与银行划清了界限。
不久前,作为的一哥,“借呗”也宣布进行品牌隔离。借呗声称借呗将由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提供,成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专属品牌。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独立提供的信贷服务将显示在“信用贷款”页面上。
柏华和借呗的品牌孤立,不免让人想起蚂蚁金服在2008年6月+2月被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外管局联合约谈。被约谈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蚂蚁金服的资产证券化。蚂蚁金服的资产证券化操作,让过去的消费者在使用蚂蚁金服产品时,不知道谁是提供资金和服务的主体,有“隐瞒”之嫌。此外,在蚂蚁集团2020年向科创板联交所和港交所提交的上市申请中,蚂蚁披露其信贷规模为2.1万亿,其中98%的资金来自合作银行和ABS发行。也就是说,花呗、借呗、网商银行的用户获得的贷款或授信额度,98%都不属于蚂蚁。
“一方面,这样的品牌隔离有助于限制集中度,降低杠杆,防止某个主体的风险过多转嫁给其他机构;另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品牌隔离解决了花钱借钱屏蔽银行品牌的问题,也避免了风险出现时可能存在的合作机构之间法律责任界定的问题。另外,这样的品牌隔离有助于银行竞争。”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告诉《中国农村金融》记者。
这种隔离很好地解决了监管一致性的问题。“小贷公司的金融属性比银行弱。原则上,小贷公司形成的杠杆比银行低。对银行来说,有杠杆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所以对小贷公司来说不言而喻。”曾刚表示,蚂蚁金服此前的运营模式(包括银行贷款和资产证券化)使得实际杠杆远超银行,这种隔离将有助于提高监管一致性,减少监管套利的空间。
另外,这次品牌隔离也表明了监管的态度和决心。对于蚂蚁来说,消费信贷将与银行结算,蚂蚁可用于放贷的资金将比以前大幅减少,随之而来的是花呗和借款芽的杠杆率。这种情况下,部分用户减少甚至停止使用花呗是正常的。
原因二:华远征信授权升级
除了上述品牌被孤立的原因,华远征信授权升级也是一大原因。9月22日,柏华明确表示,由于柏华所属的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与银行捆绑,受银监会监管,其服务记录信息应像银行征信一样纳入征信系统。
从9月底开始,也有不少用户收到了花呗服务升级的通知,提醒用户必须同意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才能继续正常使用花呗。如果用户拒绝,他们随时可能被停止。
据悉,此次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与去年支付宝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有所不同。为了提供优质的服务,部分用户需要信用授权,这个接入是全覆盖的。“征信是经济身份证,不良征信记录会影响我们大额贷款。因此,未停止借花的用户要注意保持良好习惯,谨防不良征信记录。”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