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真的像网上说的那么累,工资那么低吗?
先说说我自己的情况:
我叫查宏宇,男,自由翻译。本人活跃于翻译组,百度翻译,外文版块,从事翻译工作近六年。我有500万字的翻译经验。本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系(教育学),在中学做过三年计算机老师,做过三年电路板工程师。目前在江西吉安县做全职翻译,月收入13K-15K(。我2001高考,当时比一本线多了30分。这个分数在当时安徽高考考生前10%之内,我的学习能力应该是一般,足够有代表性。我把每一个今天都当成一个起点,把每一篇稿子都当成自己成长的机会。我曾与广州汇泉翻译有限公司、元培翻译有限公司、中国外文局CTIS、北京大禹时代翻译有限公司等合作或做过许多翻译项目。刚做翻译的时候,月费400元,后来逐渐增加,基本上每年增加2K以上;
首先,能不能用数字说明一下自己的“微薄收入”,具体一点?多少是微薄的?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如果王健林一个月收入1万,对他来说是非常微薄的。在一个资深精算师眼里,月入2万可能算微薄;不同的人对“微薄”有不同的理解
毫无疑问,翻译和程序员有两个共同点:他们是否有计算机码字或者写代码加班的问题?
为什么人家会有你上面听到的言论?我来给你分析一下。
目前翻译收入低的原因:
(1)从业人员整体水平低,合格人才比例很低:
专业翻译要求更高,有个四六级的工作肯定不够。即使你拿到了人事部的CATTI 2翻译资格证,或者翻译硕士毕业,也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翻译行业要学的东西还是太多了,语言、文化、知识背景、术语、SDLX、WordFast等翻译工具。不过,合格的翻译不缺稿件,收入稳定,不用担心;这一点可以从我曾经几次请一个翻译伙伴完成项目的翻译测试中得到验证。在最新的合作中,测试了34名候选人(均为本科/硕士,多为翻译或英语专业,部分非英语专业),只有1人合格,为17年翻译经验的翻译人员。其他测试人员的测试内容都有些问题,无法配合。
(2)外语或翻译教育的培养模式落后。
目前大学的英语或翻译教育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脱节,最需要的技能在大学教育中处于真空状态。学校教的那些东西,大部分都是空洞的理论和空谈,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契合度非常低。培养出来的所谓“人才”往往做不到本职工作。语言基础好的班级不懂技术和行业背景,有技术和行业背景的往往语言基础差,很难找到合格的翻译。国内真正有实力培养优秀翻译的学校很少。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广外大学的毕业生一般在实践合作方面表现较好,但这类学校毕竟数量太少,很多这类学校的毕业生不愿意从事专业翻译工作,无非是待遇差。
(3)社会意识和客户意识跟不上。
很多人都有“会外语就等于会翻译”的错误观念,社会也是如此,所以很难认识到翻译的重要性、专业性、难度和贡献。很多地方翻译一份文件只是为了装面子,实际上根本不需要,既浪费了客户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也浪费了翻译的时间和精力。建议为了更好的交流信息,我们在翻译的时候确实需要考虑翻译。既然要翻译,就要注重质量和效果。不能随便找人做;外语≠翻译!!
(4)翻译水平的衡量缺乏统一的尺度。
翻译市场混乱,没有规范,没有统一的高认可度的衡量机制。谁的翻译水平高?谁更有资格做一个项目?没有量化的结论和标准;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也是原因之一。希望各方努力改善这种情况,我也经常和大家一起努力改变这一点,这需要时间!
(5)行业内待遇普遍较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IT、电子、金融等行业就业五年,月收入稍微好一点2-3万没问题。所以翻译的待遇相对较差,这也是这个行业很少留住优秀人才的最大原因。按照现在的翻译市场和报酬,一个优秀的翻译即使做自由翻译,一个月也只能赚15000-20000元。这样的收入对于很多行业的一个高水平从业者来说都没有吸引力,更何况翻译经常加班加点,每天对着电脑8个小时甚至更多,普通年轻人也不愿意从事这样的工作。国内顶尖外语、翻译机构的毕业生普遍不愿意从事全职翻译工作。而普通学校的毕业生基础和能力较弱,翻译的培养潜力较小,很难在这个行业得到更高的发展。MTI第一批15院校和MTI第二批25所院校,基本可以算是国内翻译和翻译培训的高地。
(6)翻译普遍收入较低,从行业收入分配角度看是合理的。
任何一个行业的收入都是金字塔形的,这个行业的能力和资源水平在顶端,收入自然也在顶端;翻译也不例外。有的翻译年薪40多万(这里不包括开翻译公司),有的可能年薪6.5438亿,这就是差价。如上所述,这个行业大部分从业者的技能和水平都有待提高。没有高水平高技能,我凭什么因为你辛苦就给你好待遇?这是不可能的。市场讲究价值创造和价值奉献。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更多的回报。想获得高端的待遇和收入,先让自己的能力高端起来!!如果汉译英能达到母语水平,可以通过proz等平台直接接触国外客户,年薪30万以上为宜;和国内一些翻译同行交流,他们拿到的国外订单单价大概是1000,这在国内很少见;所以,作为翻译,在提高自己水平和能力的同时,也要看得更远,采取优胜劣汰,倒逼用人单位重视质量,提高翻译待遇!
所以不要听信别人片面之词,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判断。
最后,我需要澄清一点,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神经网络、自动学习的进步,以及机器翻译算法的不断完善,机器翻译也有可能在未来取代人工翻译。专家预测,这个时间大概在30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