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关于现金流量表的问题

省事:用财务软件。目前大部分财务软件都可以自动生成现金流量表——对于设置为现金流量类别的现金账户,在录入会计凭证的同时录入现金流量,月末即可生成现金流量表。

具体解释:看看能不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帮助。

一、现金流量表主表项目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

+(预收账款期末数-预收账款期初数)

-本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因库存商品用途改变而应付的产出金额

特殊调整项目

对于特殊调整项目的处理(不包括三个账户的内部转账业务),如果借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不是“收入和销项税”,就要加;如借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不是“现金”,它会被减去。

①与收坏账无关。※

(2)客户以商品抵债的进项税在此不体现。

2.收到的退税=退回(增值税+消费费用+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与上述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相关的现金

4.为商品和服务支付的现金。※

=[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费用)

& lt即:本期存货贷方发生额-存货商品变动方式的减少>;

+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应付账款期初数-应付账款期末数)

+(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

+(期末预付款项数-期初预付款项数)

+库存商品使用价值的变化(如项目申请)

+库存货物损失

-当期计入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

——计入生产成本的大修理费用,制造费用折旧费用,当期摊销。

——计入库存商品增加额的制造费用和生产工人工资。

特殊调整项目

对于特殊调整项目的处理,如果借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存贷款类)不是“现金类”账户,会被扣除;如信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款等。,借方不是“销售成本或进项税”科目,它将被添加。

5.支付给员工的现金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

+(年初应付职工薪酬-期末)+(年初应付福利费-期末)

附:当存在“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时,请注意“在建工程”是否包含在期初、期末及计提中,并根据以下公式考虑计算关系。

在此期间支付给员工的工资。

=(期初总额-含在建工程期初数)

+(准备金总额-包括在建工程准备金)

-(期末总额-含期末在建工程数)

当题目只给出当期计入生产成本的工资和福利,期初没有在建工程的工资和福利时,公式为:

生产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工资和福利费

+(应付工资、福利待遇期初-期末)

-(在建工程期初应付工资及福利费-在建工程期末应付工资及福利费)

6.缴纳的各种税(不含耕地占用税和返还的增值税所得税)。※

=所得税+主营业务税及附加

+应付税款(增值税-已付税款)

+消费费用+营业税

+关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

+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排除各种因素的费用+罚款费用+保险费等。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8.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不包括从长期债务投资收回的利息)。※

=短期投资收回的本金和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删除),到期收回)

+长期股权投资收回的本金和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删除),到期收回)

+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本金

9.投资收入收到的现金。※

=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现金股利和利息。

10,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现金-扣除相关费用

(包括因灾害造成的固定资产和长期资产损失的保险赔偿)

(如果为负,则反映在与投资活动相关的其他现金项目中。)

11、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购买股票、债券时支付的已宣告但尚未收到的股利、已到付息期但尚未收到的债券利息、与上述投资活动以外的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入。

12、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按实际处理该事项支付的现金。※

(不包括反映在筹资活动中的固定资产贷款利息和融资租赁租赁费的资本化)

13,投资支付的现金。※

=当期(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及手续费和佣金。

14.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购买时宣布但尚未收到的现金股利。

+已达到付息期但购买时尚未收到的债券利息及其他与投资活动相关的现金流出。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5,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发行股票和债券收到的现金。※

-支付佣金和其他发行费用。

支付的审计和咨询费用不能扣除,在“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反映。

16,贷款收到的现金=短期贷款+长期贷款收到的现金。※

17,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与上述筹资活动以外的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现金捐赠)

18,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偿还贷款本金+债券本金。※

19,支付股息、利润或利息的现金。※

=已付(现金股利+利润+贷款利息+债券利息)

20.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上述筹资活动支付的现金以外的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流出(如捐赠现金支出、融资租赁租金)

现金流量表主表中几个主要项目的审计

1.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可以参考以下公式进行分析性复核:

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不含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入)×1.17+应收票据(期初期末)+应收账款(期初期末)+预收账款(期末期末期末)-应收票据贴现利息+上期核销坏账-销售发生。

使用该公式时,(1)如果公司销售的产品包括零税率(如出口)和低税率13%的产品,则应消除该因素的影响;(2)若本期存在应收票据背书转让、应收账款核销、债务重组、应收账款抵付等情况,则应排除在公式之外;(3)外币账户造成的汇兑损失(减去收益)也应排除在公式之外。如果公式法计算的数据与企业报表反映的数字有较大差异,应要求企业查明原因,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作出适当记录。

2.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到的财务折扣或拨款与固定资产购建直接相关的,应适当归入“收到的与投资活动相关的其他现金”。此外,根据原《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下简称“股份制度”),捐赠现金收入在本项目反映,而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应在“收到的与筹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中反映。

3.为商品和服务支付的现金。本项目也可用公式法验证,其基本公式如下:

商品和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费用-不含商品和劳务支出)×1.17+存货(期末)+应付票据(期末)+应付账款(期末)+预付款项(期末)。

使用该公式时,还应排除以下因素:(1)应付及预付款项中的工程及设备资金;(2)应收票据、应收款项抵付款项和已核销的应付款项;(3)经营性外币应付及预付款项产生的汇兑收益(减:损失);(4)应付票据中包含的利息。如果公式法得出的数据与企业的报表数有显著差异,也应查明原因并作出处理,记录在底稿中。

4.支付给员工的现金。这个项目可以根据企业职工人数和年人均工资进行分析审核。如有重大差异,必须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5.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审计时要注意这个项目是否大大低于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的总额。如有异常,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此外,《股份系统》规定捐赠现金支出在本项目反映,但《新系统》规定在“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反映。

6.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本项目的基本验证公式为: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固定资产本期增加-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工程材料本期增加+在建工程本期增加-资本化利息+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本期增加+应付票据中的工程和设备(期初-期末)+应付账款中的工程和设备(期初-期末)+预付款项中的工程和设备(期末)

在使用该公式时,应注意:(1)根据股份系统的规定,固定资产第一期支付的现金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以后各期支付的现金作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现金流量表准则和新制度均无此规定);(2)不包括应付外币款项、预付工程款和应付票据利息产生的汇兑收益(减:损失);(3)开办费和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的列示在现金流量表编制指南和准则中没有提及。笔者认为,这两项费用在性质上与待摊费用类似,应根据其具体内容分别归入“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项目。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部分项目的审计

1.预提费用增加(减少)额=营业预提费用(期末-期初)。注意,应计利息不属于经营活动(计入财务费用),此处应排除。

2.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和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审计时要注意这两项的区别。处置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的,其利得和损失应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损失”科目列示;处置固定资产采用“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科目核算的,其利得或损失应在“固定资产报废损失”科目中列示。

3.财务费用=利息支出+金融机构为筹资活动支付的费用-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筹资活动(如外币贷款)造成的汇兑损失(减:收益)。

4.投资损失(减:收益)。在审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计提的投资准备金都应排除在本项目之外,因为投资准备金已经反映在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中。

5.库存减少(减少:增加)。注意,存货的取得和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的存货交换不属于经营活动范围,应剔除。

审计合并现金流量表应注意的问题

1.关注集团内部票据结算业务的现金流量列报。如果集团内有票据贴现业务,则在期末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进行抵销。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期末票据到期应支付的,应冲减双方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差额(即票据贴现利息)在“分配股利、利润及支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列为利息支出;另一方面,如果期末票据尚未到期,一个企业收到的票据贴现净额应作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列示,可以在“收到的与筹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项目中列示,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

2.关注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变化时现金流量的列报。实践中经常出现被投资公司去年未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今年由于增加投资等原因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情况。由于被投资公司不是新成立的公司,有其货币资金的期初数,但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如何列示其货币资金的期初数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被投资公司货币资金的期初顺序可以参照现金流量表准则的有关规定,在合并现金流量表的“收到的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项目中列示。

一些建议

1.应高度重视现金流量表与当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报表附注和以前报表之间的内部核对关系。审计时应注意现金流量信息与其他财务信息,特别是会计报表附注是否一致,本年度现金流量信息与上年度现金流量是否存在内在的交叉核对关系。

2.建议将现金流量信息审计作为审计各报表项目的必经程序。在现行的审计工作底稿中,现金流量表审计是作为一个综合审计程序来进行的。考虑到现金流量信息分散在各个科目中,建议在各个科目的审计程序中增加现金流量审计的内容,以提高现金流量表审计的准确性。

3.对于准则和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一些特殊项目,要求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以帮助会计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