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创投的一个投资案例

总统

董烨,男,1964,江苏徐州人。从1983考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合作系(6系)。1988毕业后在中国国际信托咨询公司工作。来自1990曾就职于美国硅谷一家高科技企业。1996起,担任风险投资业务咨询公司Interpac合伙人。2000年创办风华华美中国创业投资基金,200654成立。2002年,他成立了国内第一只由风险资本运作的国际投资基金,专注于中国的环保产业。现任青云创投总裁,中华环境基金创始合伙人。

校园黎明

董烨是个商人。他在投资领域。2002年被评为“最活跃的风险投资家”,200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险投资家”。董烨是一名科技人员。他在美国硅谷出入多年。2003年被评为中国“100新经济年度人物”。董烨是环保主义者。他专注于清洁环保项目,并被提名为“2004年环境年度人物”。2005年,他被国际清洁技术投资论坛授予“清洁技术先锋奖”。董烨是一位学者。在母校的五年时间里,他担任了四年文学社的社长。他的血液里永远充满激情和文采。

从1983说到1988,董烨的身份也是比较多面的:大学生,文艺青年,学生会主席,学生党支部书记,校团委宣传部部长。一踏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他就很方便地加入了校内最大的大学生社团黎明文学社,高二的时候就是社长了。李的另一个成员机构,仍然有一套完整的油印黎明。“黎明”意味着黎明的曙光,这个标题似乎暗示了董烨未来的一个预兆:黎明起床,抓住机会,领先一步。他写的《我们没有赶上末班车》发表在1985的《萌芽》杂志11月号上,获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届文学比赛诗歌创作一等奖。当时广为流传,至今仍有同学对他的彩色片段朗朗上口。

当时国际经济合作第一系招生40人,简称第六系。这个系是“黎明”专业。这个专业的诞生,恰逢改革开放初期,外经贸部两个部门的整合。时任副校长的王教授是合作部的第一任院长。课程开发完善,贴近国家经贸发展实践前沿。1994,随着我校“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的实施。

五年大学,1800多曙光,浓缩了董烨的青春岁月,为他注入了国际化的专业知识和视野,让他在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舞台上驰骋,释放了他的激情和能力。从65438到0985,他作为系学生会主席组织策划了全校文学比赛,至今让他和六岁的同学印象深刻。在他们的精心组织和运作下,六部作为一个小部门,在比赛中获得了全校第一名!董烨获得了两个奖项:诗歌创作和诗歌朗诵。

事业的曙光

大学毕业二十年,董烨经历了职业生涯的三次转折:第一次,从国企转到外企;第二次,从给别人打工转到自己开创投公司;第三次,重点投资清洁环保。随着职业领域的变化,20年来他的工作区域也发生了变化:国内2年,美国10年,国内8年。

1988大学毕业后,董烨有幸加入了中信咨询公司,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国际经济咨询公司。他也是当年贸易大学分配到这家公司的唯一一名毕业生。

从65438到0990,他应福斯特惠勒公司的邀请来到旧金山,在硅谷的几家高科技和创业公司担任经理。10年,他涉足这里的投资领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加州西部狭长的山谷城市带,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高等院校,微软、惠普、苹果等斯坦福大学等名校的高科技工业园。在这十年里,董烨从头到尾见证了高科技概念的跌宕起伏,伴随着一些产业从黎明到日落的兴衰——半导体的兴衰,计算机从“286”到“586”,互联网的启蒙、崛起和繁荣。科技的魔力和经济的魔杖在这里是最紧密的结合和更集中的体现。这个丰富的课堂让董烨兴奋不已,为他未来回国投资,掌握了职业生涯“曙光”的秘密,积累了广阔的视野和不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2001,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董烨回国创业。他首先担任任清华风险投资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并建立了第一个小规模的中国环境保护基金。到2008年,他的第三只海外基金已经达到近3亿美元。从黎明到晨曦,积累了丰富的直投经验,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兼具本土和海外基金管理经验的风险投资人。他以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以及调动国内外资源的能力,帮助投资企业成长,在企业家、投资同行和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建立了广泛而深厚的关系网。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环境基金在2004年取得了显著的投资回报。例如,所资助的企业中电光伏于2007年5月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江西LDK于2007年6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两项投资都取得了4到5倍的投资回报。他相信在中国这个领域会有很多值得投资的项目。

然而身处商界,黎明从未离开过他,文学的素养和功底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事业。这种影响渗透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形式不再是优美的韵脚或华丽的辞藻,而是锐利的工具和为人做事的素养和修养。看看他办公桌上的投资报告:从每个季度为投资者发布的季度投资报告到一份年度报告,从中文到英文,无一不是努力的凝结,无一不是从写作素养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文学背景,他对文章结构的掌握更得心应手,思维更有条理,文笔更专业,从而更有说服力。

他在美国公司的时候,公司发给高层的所有信件都要经过他的修改和整理,才能最终发出去。他能以专家的眼光一眼看出这些报告和信件在文字和思维上的严谨性。创业之初就亲自写这类报告,因为请律师写集资管理报告要几十万!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他对员工的写作能力要求非常高。

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最早也是中国第一家清洁技术基金管理公司就是在他的笔下诞生的。他用严谨简洁的文笔和环环相扣的结构,让观众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到“清洁技术”这一新兴行业的核心价值。

文艺气质往往伴随着理想主义,而董烨选择的投资方向,恰恰让他心中的理想主义有了归宿。

晨曦实业

商场的“黎明”是一个若隐若现、稍纵即逝的机会,黎明起步的人可能成为行业的先行者。21世纪,人类对过去的一个觉醒是如何修复过去一个世纪经济“发展”造成的破坏。一个新的环保产业——清洁产业应运而生。它被称为“朝阳产业”,即“黎明”产业。在互联网的鼎盛时期,董烨毅然转向进入一个最不受关注、更不用说主流的环保和清洁技术行业。

董烨的企业战略是专注于环保产业的投资。青云创投也是国内的一系列环保基金,而且是首创,成为行业的先行者。董烨有幸亲自发起并推动了中国清洁技术投资的爆炸性增长。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寒潮席卷全球,环保投资迎来了更好的机遇。但是董烨喜欢做前瞻性的事情。他抓住了“冷”与“热”之间的机会,比中国人早了5-7年。青云创投已经成为全球中国环保投资第一品牌。

抓住机遇

董烨看到了环保产业面临的巨大机遇:当所有政府和企业都开始用环境来衡量社会发展时,清洁技术也在经历一场革命,这既是投资的革命,也是观念的革命。在中国,所谓“革命”的一个核心就是从追求GDP绝对增长转向追求社会和谐进步。董烨说,他的清洁技术基金投资和基金管理公司是一家投资三重底线的公司——追求经济和财务回报、环境和社会回报最大化、增加就业税收,即实现商业目的和社会责任的统一。面对环保投入这篇大文章,他在不断注入更丰富的内容,有行动计划,有警示,有经验。一个多世纪造成的世界性环境后果,不是几个基金的投入就能修复的,他的文章必须超越纯商业的局限。

董烨在“日出车”中一路高喊,引起广泛关注。他在许多场合发出自己的声音: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举办的世界清洁技术投资论坛和年会到达沃斯论坛...他表达了对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他最喜欢的比喻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经济是“毛”,环境是“皮”。

在董烨的名片上,还有一行小字:“环保再生纸”。这也是一种“宣传”,说明董烨作为环保清洁产业的投资者,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不忘履行自己的环保义务,尽量减少个人消耗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再次回到母校

2008年,毕业20年的董烨回到母校,受邀参加2008年毕业典礼。作为校友代表,他对新毕业生提出了希望。他深受感动,说了这样一番肺腑之言:

"...在当今环境恶化、能源紧张、资源枯萎、全球变暖的世界,地球一万年积累的资源只够人类一天使用,所以需要三个地球才能满足现有的人类使用。没过多久,我们就为自己“世界工厂”的名声沾沾自喜了。自2008年以来,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此时此刻,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这个社会,我想这里的每一个大三学生都在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每个毕业生都在向往和追求自己的成功,无论是事业上的,爱情上的,孩子上的,家庭上的。那么,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尤其是在急功近利、浮躁虚荣的状态下,钱的多少自然就成了衡量标准。但这种措施最终会使人不快乐或痛苦。

责任心

在我看来,有社会责任感的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今天,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新词,叫做社会责任成功(SRS)。这种社会责任感包括对自然、环境、资源、国家、社区、公司、陌生人的尊重、爱、强化和责任。.....在清洁技术和环境投资领域,我们是社会责任投资者——Sri。为官一任,廉洁勤政造福乡梓;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生意,创造就业和税收利益,清洁和减少消费,回馈社会;做人,友善和谐,守望相助。只有有社会责任感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成功的创始人才能享受收获,问心无愧!"

面对台下即将毕业的2000名学生,走过20年职业生涯的董烨想告诉他们一个强烈的感受:以社会责任追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