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制作三明治。
1尾盘摘掉帽子后,加加食品(002650。SZ),酱油第一股,还没来得及庆祝就被二级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近日,佳佳食品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7月28日开市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佳佳”变更为“佳佳食品”。
第二天,Gaga Food开盘上涨近8%,随后股价一路下跌,一度触及跌停。截至当日收盘,报收6.68元/股,下跌7.99%,振幅18.99%,换手率9.06%,成交7.5亿元,登上当日龙虎榜。8月12日,加加食品股价收于5.57元,进一步下跌。
为什么“脱帽”是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
成功“脱帽”
资本不看好,多与业绩有关。在这一点上,Gaga food确实无法反驳。
自2012上市以来,业绩几乎停滞。数据显示,2012至2018,公司营收分别达到1657亿元、1678万元、1685万元、1755万元和18。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56%、1.30%、0.40%、4.17%、7.50%、0.24%和-5.44%。
2019年,佳佳食品业绩回暖。全年营收20.4亿元,同比上涨14.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4.38+620亿元,同比增长40.86%。综合来看,2019的业绩增长较为喜人。
然而好景不长。2020年,加加食品去年实现营收20.73亿元,同比增长1.63%;净利润6543.8+670亿元,同比增长2.9%。增长势头再次濒临停滞。
本来虽然增长不明显,但是持仓就不错了。然而,9年过去了,竞争对手在不断进步,而嘎嘎食品却“落后”了。如今,海天味全已经成为市值5000亿元的“酱油一哥”,但停牌前的加加食品市值仅为84亿元,总市值不到竞争对手的2%。
业绩方面,海天叶巍2020年营业收入227.92亿元,同比增长15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03亿元,同比增长19.61%,相比于加加食品。
以前远不如佳佳食品发达的千和味产业,现在业绩增速已经超过了佳佳食品。2020年,千和伟业营收同比增长24.95%,至654.38+0.69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06亿元,同比增长3.81%。
此前,加加食品公告称,在自查中发现公司为控股股东湖南卓悦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违规担保4.66亿元,占公司2065,438+09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65,438+09.94%。因违规为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担保,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根据深交所相关规定,加加食品未能在一个月内解决上述违规担保事项,公司股票自2020年6月15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加加食品”变更为“ST加加”。
“戴帽”期间,加加食品被限制再融资机会,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根据加加食品发布的2021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万-22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9.51%-86.03%。
加加食品称,受社区团购、新零售投入大、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影响,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近日,佳佳食品成功“摘帽”。开市后复牌,其他风险提示取消。公司股票简称由“ST佳佳”变更为“佳佳食品”,但股价走势继续下行。7月28日至30日,加加食品股价三个交易日下跌18.46%。
再次“出发”
曾经风光无限的行业第一股还有机会翻盘吗?
资本市场方面,2021一季度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迎来两位新股东,分别是李辉和范社斌两位牛股散户,分别以1142万股和642万股位列公司第五大股东和第七大股东。
此前,两位大牛也看好舍得酒业,两人都在去年9月份跻身舍得酒业前十大流通股东。舍得酒业是历史上第一只股价超过百元的st不封顶股,而复星集团入主后,公司股价开始暴涨,屡创新高。可见,加加食品仍然是部分投资者看好的潜力股。
从业绩上看,虽然加加食品增长不明显,但创始人杨震从基层做起,一直想做高端酱油企业。佳佳食品产品基础扎实。然而,在多元化转型中,加加食品疯狂开启“买中买”模式,希望并购提升业绩,但大多事与愿违。
除了收购王四川忠旺食品有限公司带来大量收益外,大部分收购计划要么失败,要么收益不明显,对公司造成严重影响。
“企业上市后发展缓慢,主要是我个人从2013开始投资,然后恶性循环,持续投资,没有专注主业,所以错过了发展机会,这是我责无旁贷的。”杨振曾坦言。
但杨震强调,这与上市公司无关。在杨震个人投资陷入困境的时候,佳佳食品几乎成了杨震的“提款机”,导致企业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中错失发展良机。
如今,纠纷正在逐步清理,实际控制人也在自我反思。近两年来,加加食品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坚定地将战略重心推回主业,聚焦大单品,欲将原酿酱油打造成中国酱油界的“茅台”。
同时,在销售渠道方面,加加食品在探索传统线下网络的同时,加大力度深耕市场,重新布局线上销售。
对于嘎嘎美食来说,接下来的路虽然艰难,但也是一次“新”的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