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和实施零缺陷管理

在大多数企业都在炒作零缺陷质量管理,热衷于推行六适马的时候,笔者却在做一件我们在咨询和培训中做过,但几乎被遗忘的事情,那就是反复强调“把正确的事情做对”。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实现零缺陷质量管理呢?我们一再强调,零缺陷质量管理的核心是“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对”。要第一次就做好,以下三个因素是不可或缺的:

做正确的事

做正确的事

第一次就做对

我们反复说明如何在生产中“把正确的事情做对”,防止“把错误的事情做对”或“把正确的事情做错”。

零缺陷质量管理的例子

有一次,广东惠州一位姓张的学生回到工厂,开始实践“DRTR”理论。他在焊接部门。

我们的生产主管,其前工序是铸造和精密配件部门,如果前工序部门交付给焊接部门的产品质量有缺陷,将直接导致工作量大和不良率高。导演张设计了一个

《前站不良统计表》张每天如实统计前工艺部门交付给焊接部门的各种不良数量,并将此表提交给前工艺部门进行改进。另外,他在焊接部门严格执行。

许多企业知道但没有执行“不接受缺陷,不制造缺陷,不交付缺陷”的原则。

焊接部门的每个员工都是合格的质检员。只要是前道工序交付的不良品,就能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坚决拒收。导致之前工艺部门的员工和主管都很谨慎,绝不敢轻易将不合格品交付给焊接部门。

张导演其实在生产管理上做了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他先确认是生产中“正确的事”,然后开始“做正确的事”。

张主任实施“DRTR”的效果是焊接部门人数减少30%以上,工艺不良率控制在250PPM(百万分率)以内。

企业如何实现零缺陷质量管理

“零缺陷之父”克罗斯比弃医从事质量工作后,发现每个人都不愿意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事后总是修修补补。造成这种荒谬现象的原因是大家都接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观念。这种想法直接导致了多少质量失效成本和效率损失成本?真的很难估计。

我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是,以下检查项目的重要率是多少?大部分人的答案是:源检20-50%,独立检10-20%,专职检。

30-70%。所谓源头检验,就是在生产中对图纸、样品、首件、工艺条件进行确认;自检就是员工的自检;专职检验是质检员的一项特殊检验活动。

以上回答每次都让笔者有些啼笑皆非,专职检验的重要性占70%左右。难怪有的企业只有65438+万左右的员工,但是质检员却有65438+万以上的员工。

这些质检员在做什么?很多时候,他们“要么从好产品中选坏产品,要么从坏产品中选好产品”。这样的质量管理思想怎么能创造“零缺陷”呢?

零缺陷质量管理

重点是查对确认来源,也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先做正确的事”。事前分析可以降低事后修改的成本“零缺陷”是一种“事前”而不是“事后”的度量

“现在”的演练。“零缺陷”的核心是预防,重在分析,有两层意思:一是找原因,二是控制。如果一开始就做错了,再加上员工的正确执行,岂不是很好?

是为了加速次品的增加吗?“DRTR”——真的值得我们每一个生产主管和质量主管深刻反思并很好的执行。

实施“零缺陷”不可忽视的是公司质量文化的改变。一个质量经理问:“零缺陷是要求员工做到100%正确,不能出任何差错吗?如果有错误,会怎么样?”

求解?如果企业要求员工绝对不能犯任何错误,是否扼杀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创新精神?”这让我想起了和一个公司总经理的对话,我对他说:“智者在哪里。

聪明是因为不重复犯错,愚蠢的人是因为重复犯错而愚蠢;那么,什么不会出错呢?那不是人。你见过不犯错的人吗?“当然,这只

这只是一个“一行程序”。在质量管理中,我们希望“第一次就把它做好”,而不是在犯了错误之后花很多钱去纠正错误。因此,我们强调实施“零缺陷”制度。

同时,首先要改变质量管理文化。

零缺陷质量管理的“三不原则”

“零缺陷”不是不允许犯错误,而是不允许犯同样的错误。“零缺陷”管理可以简化为“三不”:不要害怕错误,不要放过错误,不要重蹈覆辙。某企业正在实施“零”

在“缺陷”制度之前,他们的质量文化是:“员工一旦被发现做错了,就要受到惩罚”,也就是“本来就应该做对,做错了也活该”。因此,每当出现问题时,该企业的员工首先想到的是

为什么不隐瞒,导致工厂问题越来越多,失控。后来企业改成了“做对了奖励你,做错了帮你改进”,厂里很多问题很快被“澄清”,顺利解决。

绝对的。当企业的员工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企业就有了实施“零缺陷”体系的坚实基础,质量文化的改变就成为了零缺陷质量管理的实施。

系统的灵魂。

然后,“DRTR”强调“把正确的事情第一次做对”,上述“三不零缺陷”强调“不要怕错,绝不再犯”。与“DRTR”矛盾吗?企业应该如何实现零缺陷质量管理?

这里我想说明的是,在一个企业中,质量事故是老问题多还是新问题多?答案肯定是老问题多,比例占70%左右。老问题是什么意思?这表明我们正在犯严重的罪行。

一错再错,说明我们没有解决老问题,说明我们对老问题麻木了。解决了这70%的老问题不就大大降低了我们的不良率吗?

从质量管理的“三无零缺陷”到“DRTR”的实施,需要持续改进;在这个过程中,生产主管必须时刻要求员工确认上道工序的零部件加工质量,本道工序的技术、工艺要求和加工质量,以及交付到下道工序的成品质量。这样,“DRTR”的实施才能有据可依,零缺陷质量管理对企业来说不再只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