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保险资产管理将分为四类,D类企业业务范围受限。

65438+10月12日,银监会发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评级暂行办法》。

按照地产新媒体的观点,《办法》明确了评级要素。监管评级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能力、全面风险管理、交易与运营保障、信息披露五个维度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综合评分。

评级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满分为65,438+000,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能力、全面风险管理、交易与运营保障、信息披露五个要素分别为20、30、25、65,438+05和65,438+00。在监管评级得分的基础上,银监会根据调整项目的详细情况,结合日常监管的相关情况,对评级进行修订,形成监管评级结果。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评级周期为一年,评价周期为每年65438+10月1至65438+2月31。涉及的财务数据和经营数据以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为准。同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评级应当按照公司自我评估、银监会审查评估、监管评级结果反馈、档案收集的程序进行。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评级结果分为A、B、C、D四类,其中,监管评级最终得分85分(含)以上为A类,70分(含)至85分为B类,60分(含)至70分为C类,60分以下为D类..

此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未在规定日期前提交自评的,评级将下调1级;在监管评级结果确定截止日期前未提交自评的,直接评级为D类公司;对于在公司自我评估中隐瞒重大事项,或提交和提供数据和资料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公司,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可视情节轻重将公司评级下调1至3级;年度监管评级工作结束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风险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对该公司的监管评级结果进行动态调整。动态调整的起始时间原则上应在最近一次监管评级确定之时起3个月以上。

银监会表示,A类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较强,资产管理水平良好,投资风格长期稳健,能够较好地管理各类业务风险,有效控制新业务、新产品的风险。对A类公司,以非现场监管为主,定期监测各项监管指标,在市场准入、业务范围、产品布局、创新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

B类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较强,资产管理水平良好,投资风格稳健,能够较好地管理经营风险。对于B类公司,采取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监测各项监管指标,并适时开展现场检查,督促其持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C类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较弱,资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风险管理基本能与现有业务相匹配。对于C类公司,应适当增加非现场监管的频率和维度,加大现场检查力度,督促其持续加强风险管理,必要时依法限制其高风险业务。

D类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较弱,存在较多问题和缺陷,可能影响其持续经营,个别公司潜在风险可能超过其承受能力。对D类公司,要给予持续监管关注,加强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依法限制其高风险业务,督促其采取措施改善经营状况、降低风险水平,必要时采取限制其业务范围、责令其停止接受新业务等监管措施。

银监会认为,根据监管评级结果,对不同类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区别对待。一方面,对于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公司,应优先考虑非现场监管,定期监测各项监管指标,通过谈话、调查等方式掌握最新风险情况,在市场准入、业务范围、业务审批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另一方面,对于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较弱的公司,要给予持续监管关注,在业务上做“减法”,必要时采取暂停业务资格、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等审慎监管措施。

同时,银监会提到,下一步将加强评级结果与监管政策的衔接,强化评级结果的应用,确保分类监管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维护监管评级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