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苹果的品牌价值这么高?

近年来,乔布斯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关注的焦点和研究对象。苹果以其独特的产品创新创造了巨大的产品附加值,甚至品牌价值。从iMac、iPod、iPad到iPhone,苹果的电子产品在电脑、音乐播放器、手机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昂贵的高端时尚电子品牌的象征。

苹果的成功告诉我们什么?是因为他们的产品性价比高吗当然不是。认为性价比是最高追求的企业,将无法领略品牌价值的盛宴。

苹果产品的背后,体现了苹果在品牌管理体系中的产品管理能力和品牌价值管理能力,使其掌握了价值链中的战略制高点。这些全新的管理理念的集合,就是我一直在努力的“系统化品牌管理”。在这些新的管理理念背后,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和范式也将孕育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模仿苹果产品的外观并不难。但是,中国企业要学习苹果的管理精髓,如何像苹果一样勇于创新,善于设计独特的产品,创造高价值的品牌,并不容易。

在企业的品牌管理体系中,产品管理是最重要的管理内容,因为新产品管理不仅是追求产品性价比,更是追求产品附加值,这是实现品牌价值提升的最重要的管理内容。

传统的产品管理和营销(其实就是销售)管理往往是本土品牌企业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产品基础性能、传播推广的层面,传播容易停留在单层次灌输式广告传播的层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大多数企业因为难以打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而选择模仿和跟风,希望产品的性价比和推广能够解决销售压力。所以,随波逐流,急功近利,成了很多企业的经营理念。这种管理理念会产生相应的HR战略导向,即企业资源和HR成本倾向于销售型人才而非品牌型人才。

这个误区在于没有理解品牌管理的系统性特征。事实上,这种系统性特征从品牌创立之初就存在,这就决定了品牌价值管理(也称品牌价值链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即品牌与产品、价格、服务、供应链、渠道、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管理。如果一开始品牌体系不匹配或者不完善,必将导致品牌定位、产品价格、消费者需求的错位。这也是很多中国品牌先天不足,从一开始就步履蹒跚的原因。

早在iMac时代,苹果就展现出以产品创新为主导的巨大核心竞争力。苹果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在乔布斯的领导下,苹果已经具备了“系统化品牌管理”的能力。

国内一些研究者认为,苹果的成功在于乔布斯的个人魅力。我认为企业家或CEO的个人魅力很重要,他们的个人能力往往能决定企业的成败。但是,一个企业仅靠个人能力支撑是脆弱的。只有用个人能力去影响企业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才是长盛不衰、拥有强大品牌的根本之道。

苹果尝试了乔布斯离开和衰落的教训,因为那个时候苹果还没有建立起乔布斯倡导的创新文化和管理体系。乔布斯曾经离开苹果另起炉灶,却最终失去了最适合自己的品牌土壤和基础。乔布斯需要什么样的土壤?这是专业主义文化传播的土壤。在我看来,乔布斯是品牌企业中最稀缺的品牌管理人才,也就是具有艺术家特质和审美能力的“专家型经理人”,尤其是在时尚界,这样的“专家型经理人”尤为珍贵。这样的品牌经理也善于大胆吸收、识别、吸引和管理创意人才,比如设计师。苹果的设计师工资比同行业的设计师高50%。所以当乔布斯离开苹果自己创业的时候,多面手的企业家角色不适合他也就不足为奇了。

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经济变化,不仅仅是资源配置的变化,更是全球产品流通引起的消费趋势的交替变化。消费者对产品个性的追求愈演愈烈,追求品牌个性是发展的终极。所以,每一个成功的品牌都代表着一个庞大的或有特色的个性化消费群体,每一个品牌的“消费群体”都代表着一种文化认同,他们在其中感受到自己的归属感、信任感、自豪感和理解感。苹果品牌人群就是这样一个个性化的消费群体。

苹果品牌的个性是独特而简单的,苹果呈现的商业模式也是简单的。但是,这种简单是针对掌握了品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士而言的。对于我们中国的企业来说,掌握这种简单的管理能力并不简单。很多企业热衷的“本土创新”或“新鲜创意”虽然有一定的即时效应,但并不能从根本上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国的经济发展理念和管理水平导致大量中国企业甘愿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最低端,成为苹果这些品牌的血汗工厂和利益之源,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悲哀。

如何创造高附加值的产品,如何进行高利润的价值链管理,总之如何通过系统的品牌管理提升品牌价值,我们仍然需要放弃短期成功后的傲慢、虚荣和浮躁,虚心、用心地学习苹果,并在管理实践中深入理解和运用。中国企业的管理理念需要创新,中国企业的管理范式也需要创新。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创新!

当然,苹果的品牌策略也并非无懈可击,比如其对中国市场的傲慢态度,手机领域的单品策略是否适合手机市场快速演变的时尚潮流,导致其品牌定位的瓦解,产品创新的创新瓶颈。只是这些超出了本文的范围,以后我会对其他载体做详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