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保险盈利模式

第一,寿险的利润是有时滞的。很多寿险保单的利润并不计入当年的会计利润,而是在次年慢慢释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剩余边际。比如中国人寿2017年的剩余利润率高达6079亿元,未来将逐步释放到会计利润中。会计年度实际业绩与计算业绩的差异造成了当期承保利润偏低的假象。

第二,对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没有正确的认识。从会计周期的角度来看,寿险公司应被视为投资公司,而不是生产公司。如果把承保亏损加到投资收益上,就会发现另一种情况。

比如2017年,中国人寿财务报表总投资收益为135亿元。综合来看,中国人寿2065438+2007年主营业务整体利润为1350+(-835)=515亿元。

一般来说,中国人寿的客户资金成本率为-0.93%,这说明寿险公司持有大量的客户保险准备金,但基本上不需要向客户支付任何资金成本,承保收入本身就可以弥补保险业务本身的风险。

保险公司的主要资金成本是公司的运营成本,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手续费和佣金支出。

手续费及佣金占比高达63.2%。这主要是因为广大消费者不太喜欢保险本身。需要大量的营销人员来执行销售保险合同。当然,随着人们对保险认识的深入,手续费、佣金等支出可能会下降,所以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率低于投资回报率,也就是常说的费差。

从利差水平来看,中国人寿整体利差只有1.03%。是高还是低?这个高或低需要纵向比较。2016年,中国人寿的利差水平仅为0.56%,2017年的利差比2016年增长了83%。仅利差的增加就能让中国人寿的利润增加近83%。同时考虑到保险准备金相对于2016的增加,实际利差带来的利润增加会更大。

如此高的推广关键原因是保险公司的高负债管理。在行业景气度高的时候,投资债基公司会获得更高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