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事件的影响远不止股价暴跌。转型受挫是宝马最大的危机。

雪糕事件对宝马的伤害有多大?直观来看,因为冰淇淋事件,宝马市值直接蒸发6543.8+06亿元以上,但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影响远不止股价暴跌,而是在宝马谋求转型的关键节点上,本该发生的最后一件事。

这次冰淇淋事件是对宝马品牌形象的打击,也是品牌危机的一次公开失败。本来只是几块钱的雪糕,却花了宝马几百亿,被贴上区别对待中外用户的标签,无疑会给宝马的全球发展蒙上阴影,也会让宝马失去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发展机会。

与危机并存的是宝马的野心。

众所周知,宝马是一个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有着悠久的品牌形象积累,在中国拥有大量的忠实粉丝。与此同时,中国市场在宝马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根据2022年的销售数据,宝马在华销量超过79万辆,占宝马全球销量的33%。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宝马在全球销量已经超过奔驰,成为最畅销的豪华品牌。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宝马在中国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2022年,虽然宝马新能源汽车在华实现了965,438+0.6%的同比大幅增长,但总销量仅为46,5438+0.9万辆,甚至比不上一线新动力品牌。

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宝马今年也把重点放在了新能源汽车领域。根据宝马的规划,2023年宝马将推出11款纯电动汽车,包括宝马iX1、i7、i5。从今年的上海车展,宝马携全电动车型参展,可以看出宝马转型的决心。

此外,宝马原本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借助中国的电动车生产线实现宝马MINI纯电动系列的量产。而这次上海车展本来是宝马展示纯电动汽车实力和品牌形象的好机会,结果却成了品牌危机。

即使后续网络负面效应减弱,宝马纯电动产品想要发展,重新树立品牌形象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其在上海车展上放出的豪言壮语,受冰淇淋事件影响,势必让宝马的转型更加艰难。

事实上,宝马已经走下坡路了。

别看宝马去年是豪华车市场销量冠军的位置,但是隐藏的危机也不小。比如销量方面,宝马去年全球销量下滑4.8%,国内销量同比下滑6.4%,结束了在华17的正增长。

对于销量下滑的原因,很多人都归咎于疫情,但疫情之下,很多汽车品牌都实现了销量的大幅增长,其中比亚迪和广汽丰田就是代表。将销量下滑简单归咎于疫情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在车轮看来,宝马销量下滑的问题还是在于市场环境和自身的短视。宝马销量的主要来源仍然是燃油车,但是随着国内高端新能源车的崛起,宝马在高端市场的份额被稀释,二线豪华品牌一直在降价求生存,导致宝马的竞争力大不如前。

从自身策略上来说,是转型新能源汽车慢造成的。特斯拉进入中国时,宝马已经推出了i3和i8两款新能源产品,但消费者很难看到宝马的诚意。以宝马i3为例。售价高达34.99万元的2022款宝马i3,从上市之初就被质疑“油改电”。不仅内饰和外观与宝马3系一模一样,而且没有独立的造车平台。用“油改电”忽悠消费者自然不会成功。

由此看来,宝马虽然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较早,但并没有投身于新能源革命,仍在通过生产燃油车来打造纯电动汽车。这可能是因为宝马对新能源还是有所保留,也可能是因为技术储备不够。但无论如何,一个不合格的产品永远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

当然,宝马的老对手奔驰和奥迪现在也好不到哪里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BBA是一线豪车的代名词,是实力和地位的象征。然而,和宝马一样,奔驰和奥迪没能抓住新能源转型的窗口期,在一批造车新势力和本土车企的夹击中日渐迷失。

写在最后:

通过今年的上海车展,我们看到宝马终于正视了新能源汽车,但雪糕事件也让国人看到了宝马“双标”的丑恶嘴脸。在宝马转型的关键时期发生这样一个让国人反感的事件,势必会让宝马的转型不会太顺利,甚至会导致更大的蝴蝶效应。

本文来自郝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请以任何形式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车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