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经济发展怎么样?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江阴再次当之无愧地当选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魅力的城市。
什么样的活力造就魅力?金秋时节,我们走进江阴,江阴经济走近,探索江阴经济的新活力。
品牌——9月初,以孙牌精纺毛纺织行业全省乃至全国排名第一,荣获国家质检总局称号。巡抚梁作了特别指示:要重赏。
“阳光”呢绒早在1992就已经成为中国品牌的一部分。然而,阳光集团并没有满足,而是踏上了争创世界名牌的宏伟征程。今天,品牌的生命力是辉煌的,阳光是成就。在国内市场,每米面料的平均售价为5-10元,高于国际市场同类产品0.3-0.5美元。
阳光集团的品牌生命力是江阴经济发展的代表。早期
江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实施了1996的品牌战略和项目。2001,2003年江阴市成立。为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质量,明确规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企业品牌建设的意见》等政策:50元授予中国名牌企业;对获得国家免检产品和省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65438+万美元。近三年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名牌奖项10多万元。与此同时,江阴市委市政府一直鼓励企业积极承担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在第一个县级市发布的承诺,并制定了“技术标准实施战略”和各种标准的业务实践时间奖励。
不断推动政府的积极性,激发企业创造品牌。仅今年以来,申达集团江阴牌塑料包装薄膜、尼家巷集团精纺毛纺厂虎牌精纺羊毛、江阴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海达牌铝塑复合板、云舍弗牌蝙蝠毛衣裙有限公司等4个产品为中国驰名商标。
到目前为止,中国江阴有10个著名品牌,11个国家免检产品,40个省级品牌,商务部重点培育出口品牌。江阴工业百强企业中,承担高新技术企业20余家,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50余家。
在江阴,不仅大企业用品牌,一些中小企业也知道品牌的重要性和品牌生命力,赋予企业竞争力。江阴谢赫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曾经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华虎尹福总经理认识到“劳动创造产品,创造品牌的灵魂”后,突出了品牌发展的重要性,精心打造了江苏省名牌产品“鞋机”品牌。2002年,协基的产品在铝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国际项目不仅是上海金茂大厦,还有上海展馆广场,那里推出了谢记产品。产品还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亚和东南亚。
既定的品牌理念和设计科学不仅为企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动力,也使公司的销售额和产品质量飙升。2005年,江阴省级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2.5亿多元,占全市7000亿元工业销售总额的近40%,利税占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37%。
毫无疑问,让江阴品牌“名利双收”,已经成为江阴新的活力和经济发展的象征。
创新——生命线
今年7月,法尔胜集团被授予国家创新型企业联合会、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第一批试点单位。首批103创新试点企业中,江苏省和无锡市仅有1家收紧。
江阴法尔胜集团是众多企业技术创新的典范。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阴从大型集团企业向民营中小企业不断转型和技术创新,建立了自主创新体系和产业特色。截至目前,江阴共有R&D机构140余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家。今年上半年,江阴R&D活动支出1.7%,低于全国平均GDP 0.5个百分点。
一批初步形成创新体系的国家、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江阴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十五”期间,江阴市实施了省火炬计划150863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800多项,新成果4项600多项。同城,国家火炬计划在江阴市挂牌,国家863计划项目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数、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数均居全国首位。
经过多年的创新和变革,大多数公司已经脱胎换骨。现在,江阴已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了产业特色和优势的核心技术。对于企业的特色和优势,最终开拓了广阔的市场。扣紧世界单打冠军产品5和全国单打冠军产品11;阳光集团每天开发50多种新产品,在同行业中市场份额领先;波尔汽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5%,是世界气门芯行业的冠军...江阴由此打造了最大的精纺面料生产基地、最大的出口包装材料生产基地、最大的磷化工生产出口基地、最大的子午线轮胎钢帘线生产基地、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最大的港口机械出口基地。
技术创新不仅确立了江阴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也促进了江阴产业结构的调整。如今,江阴的产业结构已由纺织、轻工、冶金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为以发展新材料产业为先导,以电力、特种冶金、石化加工、软塑包装、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汽车零部件、高档纺织产业为支撑的八大优势产业结构。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占行业销售总额的32%。
江阴市委、市政府的企业经历了技术创新的浪潮,但也有着清醒的预见性认识。他们意识到,江阴的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必须从高新技术产业或产品群形成调整产业结构的效应。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是促进科技创业。
2004年-2009年,165438+10月,高新创业园应运而生。自成立以来,其地位一直是鼓励科技创业和提高科技水平的重要载体。江阴被称为孵化器的竞争力。
成立不到一年,之前10000平米的孵化面积捉襟见肘。江阴决定扩张。在启动时,江阴市创新推出了“政府引导、企业投入、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理念:法尔胜宏盛公司投资的创业园,建设创业园主体设施,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创业园管委会负责人才招聘和日常经营管理。今年4月,江阴高科技创业园建成了45000平方米的住房,这是孵化的第一阶段。8个月,江阴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原创业园是江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一部分,在市政府部门现有资金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新设立了创业投资基金。
目前,园区已有30多位华侨博士注册了50多家公司。镁合金制品、长输管道安全系统、配电网监控系统、半导体激光器等高新技术项目。已经或正在创业园孵化的,拥有数十项自主知识产权。这包括新材料的竞争力,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和科技企业,更多的创造力和江阴的经济活力。
开放——一个充满活力的灵魂
“有自来水是从破石堰拆除过来的。”江阴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开放型经济。抓住了浦东开发和入世带来的发展,创造了新形势下江阴开放型经济的机遇。“十五”期间,江阴新合同外资5641亿美元,2006年前累计次数5438+0.71。历年来,2000年至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01亿。
江阴市江阴经济开发区是最先开放的热点。多年来一直是江阴的外资利用率,“南天柱”是江阴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截至2005年底,全区注册外资30亿美元,本地注册投资1.85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0余家。兴成特钢、汉宇博德、福辉纺织、化工等一大批亿美元以上的新桥项目落户开发区。今年上半年,帝斯曼和荷兰贝卡尔特开发区在亚太地区的R&D中心已经确定。到目前为止,该地区有六个外国研究机构。
就像开放的水,必须不断有澎湃的生命力。江阴市委市政府对全球经济的认识和融入,需要进一步放大优势,挖掘潜力。优势是沿江现代物流业的潜力。
2005年8月,江阴市委市政府在江阴国际制造业基地初具规模之际,从战略高度抓住洋山港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第三次发展机遇,拓展沿江开发深度。随后,长江某港口城市“500天行动计划”全面展开。
65438+10月1今年,江阴临港新城党委书记、管委会揭牌成立,标志着临港新城进入战斗阶段。同日,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一起,苏南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成立并投入运营。江阴和上海标准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以港兴市以港兴市,城市的繁荣与互动发展。”依托江阴港口优势,随着先进制造业基地配套物流基地建设的加快,临港新城作为国际物流链上的重要节点,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着力引进港口现代物流业、临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关联的基础。188平方公里江阴临港新城是经济增长新领域、国际新窗口、城市现代化新亮点。
带来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活力。临港新城迅速成为江阴的经济,开了一张新牌。9月22日,江阴临港新城正式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的第二天,荷兰前首相、德国鹿特丹市副市长?鹿特丹港先生率团在江阴举办物流与投资研讨会。最近几个月,周边地区已有23家企业开始选择在江阴港开展进出口业务。新港三号集装箱码头自3月起正式启用,集装箱吞吐量翻番,3-8月月吞吐量120箱7012缓冲罐。
江阴的经济活力还体现在开放释放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上。目前,挪威正在建设奥德菲尔德嘉盛化工的仓储、物流等大型阿尔法石化项目。6月5438-8月,江阴现代物流业实现876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6%,增值服务占比40%。物流业最具活力的城市,长江入海口的新型综合物流园区。今年物流园区新增各类企业157家,招商数量与去年上半年大致相当。每年有多少?与此同时,质量和数量大幅增加。新增流通费用65438+万元以上企业7家,包括注册资本为成都铁路物资,江苏省江阴分公司中国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江阴公司等“国字头”商贸物流企业。临港新城正成为江阴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希望和后劲。两岸潮,无风搅我孤帆。新一轮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江阴的旅途风光将是永恒的活力和增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