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用黑泥和白泥的成分是什么?

答:

白泥:是一种混合高岭土,属于非金属矿物。主要化学成分大概是:SiO2Al2O3Fe2O3。

黑泥:黑泥,其色如墨,如夜晚的浩瀚天空,深不可测,带一点金砂窑温:约1140℃收缩率:约14%。泥料:原材料比较疏松,加工成型一定要小心谨慎。难度:易跳砂易皱,射速中等。特点:很多玩家误以为缎泥会“吐黑”。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是,过去的窑都是低温窑,缎泥是高温泥(一般烧制温度大概是1175 ~ 1180)。

外延:陶瓷原料包括高岭土、粘土、瓷石、瓷土、着色剂、青花料、石灰釉、石灰碱釉等。以高陵村命名。其化学实验式为:Al203 2Si02 2H20,重量百分比为:39.50%,

大部分器皿都用石灰釉。

钙碱釉的主要成分是助熔物质氧化钙和碱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钾(K2o)和氧化钠(Na20)。其特点是高温粘度大,流釉困难,施釉厚。在高温烧成过程中,釉中的空气会飘出釉面,在釉中形成许多小气泡,使釉中残留一定数量的未溶解的应时颗粒和大量钙长石结晶。这些小气泡、应时颗粒和钙长石的结晶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散射,从而使釉层变得不透明、不透光,产生润泽如玉的视觉效果。钙碱釉的发明和应用是传统青瓷技术的一大进步。北宋汝窑青瓷出现了石灰碱釉。龙泉窑瓷器在南宋时期被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