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估上市公司的价值

在研究上市公司时,无论是分析其在行业中的地位、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判断其股票的内在价值和投资收益,还是评价其资产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人们都使用历史会计报表的数据,而且往往强调这些指标的增长性。一转身就不用犹豫了。

在评价上市公司时,我们应该区分“成长”和“发展”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可持续发展的量化表现,往往是一个“增长”的概念。但是,企业“发展”是一个比单纯的数量“增长”更高的概念。要防止为了企业“短期增长”而牺牲企业“长期发展”的倾向。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还表现为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钱纳里的话说,经济发展就是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

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型,企业的市场环境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大部分行业的竞争空前激烈。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市场竞争的考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立足点在于其产品的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开发新技术,降低成本,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管理。如果上市公司的经营机制没有很好地转换,一些上市公司,尤其是那些有明确任职期的总经理,为了达到配股资格的标准,会在管理上出现短期行为,而不是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蠢事,而是靠扩大负债来支撑企业的“成长”。这个债务包括账面上的显性债务和应该支付而没有支付的隐性债务。企业发展和利润最大化是矛盾的统一体,利润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结果;没有利润就没有发展,发展也不一定要牺牲所有的利润。但是,即使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有时也需要在短期内限制利润,以便在未来获得更多的利润。近两年盛行的资本管理,是中国从“实物管理”到“价值管理”的飞跃。在这个飞跃中,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企业的“价值增值”,而不仅仅是净资产的保值增值。在股票市场上,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已经成为比传统的资产价值概念更重要的衡量标准。分析主流资金的真实目的,寻找最佳盈利机会!)

在有效率的资本市场中,企业总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会使所有者和经营者追求的财务目标趋于一致,即崇尚真实利润,追求企业的整体价值和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