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期限

债券期限是指债券发行时的年限。债券发行人到期必须偿还本金,债券持有人到期收回本金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债券按期限可分为长期债券、中期债券和短期债券。长期债券期限大于10年,短期债券期限一般小于1年,中期债券期限介于两者之间。债券期限越长,债券持有人的现金流越慢,这可能会影响银行利率上升时的投资收益。债券的期限越长,债券的投资风险越高,因此需要更高的收益作为补偿,收益率越高的债券价格越高。因此,为了获得与所承受的风险相称的回报,债券持有人当然要求期限长的债券有较高的收益率,因此长期债券的价格一般高于短期债券。

中国国债的期限划分与上述标准相同。但是,公司债券的期限划分与上述标准不同。我国短期企业债券的偿还期在1年以内,中期企业债券的偿还期在1年以上不满5年,长期企业债券的偿还期在5年以上。短期债券的发行主体主要是工商企业和政府。金融机构中的银行因为以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很少发行短期债券,很大一部分存款的期限在1年以内。

公司债券的期限是如何确定的?

第一,公司债要还本,所以它有一个多久还本的问题。从公司债券发行之日起至偿还之日止的期间称为公司债券期限。目前,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公司债券一般称为短期公司债券,期限在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称为中期公司债券;期限超过5年的长期公司债券称为长期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的期限应根据发债企业使用资金的周转期限、市场利率的走势、流通市场的发达程度和投资者的投资意愿等因素确定。

第二,发债企业考虑债券到期时,投资者如何规避债券风险?首先要考虑自己资金的周转期,因为不同期限的债券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的具体资金需求。如果企业发行债券为生产项目筹集资金,很少能在项目投产并盈利前偿还本金。因此,企业债券的期限一般应与资金周转期相适应。其次,要考虑未来市场利率的发展趋势。如果预测未来市场会下跌,发债企业应尽量缩短债券期限,发行短期债券为宜。另一方面,如果预测到未来市场利率会上升,发债企业应尽量发行长期债券,这样既可以规避利率风险,又可以降低市场利率上升带来的融资成本上升。第三,要考虑流通市场的发达程度。如果转让市场发达,投资者就敢买长期债券,因为债券随时可以变现。如果转让市场不发达,投资者就有回头看的优势,长期债券就很难卖出去。此外,投资者的意向、心理状态以及市场上其他公司债券的期限构成也是债券发行人决定债券期限的重要因素。

法律依据

证券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适用本法。本法未尽事宜,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政府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的上市交易,适用本法;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证券衍生产品的发行和交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根据本法的原则制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适用《证券法》第二条。本法未尽事宜,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政府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的上市交易,适用本法;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证券衍生产品的发行和交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根据本法的原则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