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可能翻盘蜗牛壳里的道场力帆?
近日有消息称,力帆控股持有的约6.04亿股无线流通股被冻结,占力帆控股的97.28%,占力帆股份总股本的45.96%。之所以会冻结资金,是因为力帆股份全资子公司通过融资租赁向横琴金投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募集的6543.8亿元资金逾期。对于此事,力帆汽车表示,此次被冻结的力帆控股所持股份占力帆股份总数的45.96%,不会影响其控制和正常经营。尽管如此,我们都知道,力帆汽车可能离退出不远了。......
力帆汽车这个诞生于重庆的汽车品牌,从摩托车行业转行到汽车行业以来,似乎一直没有交出什么亮眼的成绩单。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力帆汽车销量8502辆,同比暴跌51.6%,几乎减半。不能说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但确实是在扮演市场跟随者的角色,一直没有跟上行业主流。要说它的巅峰,也不过是靠着麦威月销一万多。
然而,力帆汽车的情况并不仅限于持续的阴雨。上个月经销商维权的新闻把力帆推到了风口浪尖。权利经销商表示,有未经授权的经销商可以4.5折销售力帆汽车,经销商需要承担200万元的损失。因此,许多经销商要求退网。最终经销商得到的结果是,力帆口头承诺退车,但经销商需要把现有库存车卖完。私底下这只是力帆缓兵之计。
毕竟力帆汽车已经两年没有推出新车了,为了生存甚至开始变卖资产。以6.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李想的车和家的生产资质;还出售了654.38+0.5万乘用车项目的生产基地。现在,力帆汽车为什么走到这一步,不是我们一句话就能概括的,也不是一声叹息就能化解背后的辛酸。
请问,力帆现在还有翻身的可能吗?很难说出真相。现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成为常态。没有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的力帆汽车,似乎只能在“蜗牛壳”里做道场。汽车制造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与制造业中的钢铁、电子、塑料等行业相关,纵向与销售、服务业、保险等行业相关。或许稍有不慎,就能决定未来发展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