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乐凯与柯达的联姻?
美国柯达公司通过“98 M&A协议”措施收购了中国除乐凯以外的所有国内感光材料生产企业,但柯达公司并未就此止步。为了在中国感光材料市场取得绝对优势,柯达公司在“98 M&A协议”后明确提出了与乐凯合作的强烈愿望。站在合资的立场上,乐凯提出三个条件:保留乐凯京派,控股乐凯,拥有经营管理权。乐凯的要求与柯达在海外建立合资企业的原则相冲突。在中国市场,柯达遇到了两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乐凯和富士。由于中国公民对支持民族水晶品牌意识的抵制和富士公司的强力竞争,柯达垄断中国胶卷市场的愿望迟迟未能实现。于是中国电影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对于美国的柯达和日本的富士来说,他们都很清楚,谁能先和乐凯联合起来,谁就能在中国的胶片市场上抢占先机。
乐凯集团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乐凯成为中国电影界民族品牌的代表。1995在柯达和富士的低价竞争中,乐凯的市场份额一度下滑。1998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感光材料行业全部不景气。面对跨国公司咄咄逼人的市场攻势,乐凯集团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与柯达和富士相比,乐凯的技术相当落后,而乐凯一直无法在高感光度材料方面有所作为。在电影市场,乐凯的旗舰产品主要是传统产品和中低档产品,而高档产品几乎是空白。中国加入WTO后,电影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由于技术、管理、资金等原因,乐凯集团的经济效益严重下滑,甚至面临亏损局面。为了摆脱困境,提高竞争力,乐凯在新世纪的第二年就开始考虑成为合资伙伴。这正是柯达主导中国市场的策略。所以双方更容易达成合作的协议。
2003年6月29日,代表中国电影工业民族品牌的乐凯集团与美国柯达公司签署了为期20年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柯达将支付4500万美元现金,提供一条感光乳剂生产线和彩色产品的相关生产技术,并提供295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以提升乐凯电影集团在中国的两条现有TAC生产线和相关业务的技术质量,从而获得乐凯电影集团在中国持有的乐凯电影有限公司20%的股份。乐凯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将向柯达支付某些技术的专利使用费,并为柯达拥有的股份支付股息。在协议中,柯达承诺不吸收市场上的流通股,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将继续生产和销售乐凯净品牌产品。这样,乐凯集团“保留乐凯水晶品牌、乐凯控股、拥有经营管理权”的三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到目前为止,美国柯达公司在中国感光材料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由此可见,柯达在中国感光材料市场上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通过两次并购,柯达几乎拥有了中国所有的感光材料企业,扩大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特别是在与日本富士公司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增强了在世界感光材料市场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