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金发的学术成就
2015年2月6日上午,首届“河南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颁奖典礼在郑州举行。史金发教授获此殊荣并出席颁奖仪式。
在基金资助期间,针对大型零件面形非接触测量这一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聚焦、光电图像信息转换、伺服随动和软件插补的非接触测量理论和方法。建立了随动测量规则,讨论了保持测头与被测表面等距的原理和技术。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克服测量盲区的综合创新方法;还研究了克服激光表面反射引起的测量误差的实用镀膜和后处理方法,对于大型零件或不适合接触的零件的轮廓测量技术和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2篇,其中EI收录4篇,ISTP 1;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优秀论文奖8项,成果鉴定3项。
1,申请人近三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1)河南省高校优秀科研人才创新项目,2005KYCX001,网络环境下生产企业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研究,2005.10-2008.10,20万(配套),河南省教育厅主持,结题。
(2)航空科学基金项目,2008ZG55008,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08.10.01 ~ 2010.09 . 30,800,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主持,在研;
(3)横向项目,20091207,激光测距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研制,2009-201080万元,AVIC光电研究所主持,在研;
(4)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611052200,基于GIS的铁路水电设备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应用研究,2006.01-2007.122000,参与,河南省科技厅,结题;
(5)河南省教育厅科技重点项目,2007460024,基于Web的网络化分散制造电子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2007.1-2008.12,10,000,河南省教育厅参加。
2.近三年主要论文、论著和科技成果目录
A.近三年(2006年以来)主要论文:
(1)孙建辉金发石。汽车CAE拓扑优化创新综述,2009国际电子计算机技术会议(ICECT 2009): 457-460EI索引。
(二)金石,和君饶平人,孙建辉人。面向网络化制造的中小企业协同设计系统研究。第38届国际计算机与工业工程会议录(2008):2146-2153 ISTP索引。
(3)石金发、、焦、。基于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网络化制造安全检测[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8 (06): 93-96。
④史金发、、焦。面向网络化制造的中小企业协同设计系统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 (12): 43-46。
(5)史金发、焦。基于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网络化制造安全检测研究。2009智能人机系统与控制论国际会议(IHMSC 2009):32-35,中国杭州
孙建辉、史金发、谢金发、赵延水。拓扑优化技术在车辆工程CAE中的应用[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8 (08): 7-11。
焦,史金发,。网络化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J].价值工程,2007,(09): 101-103。
(8)史金发、周、。车身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研究。机械传动国际会议论文集(2006):1590-1593
(9)焦、史金发、。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加权支持向量机的网络化制造资源状态估计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02): 78-80。
(10)史金发。建立和完善教学督导制度,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11-115。
(11)石金发。加强本科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148-151。
(12)胡中岩,宗斯圣,史金发。Bezier曲线控制点算法的程序研究与实现。第38RH届计算机和工业工程国际会议录(2008): ISTP索引。
(13)、、冯、金发石。球墨铸铁损伤力学表征的研究。《关键工程材料》,2006年第324-325卷,第327-350页,ISTP-收录。
(14)江志强、Xi兰峰和金发石。热处理对铸造铁硼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先进材料研究,2008年,第33-37卷,第459-462页,ISTP。
(15)孙建华,张琳,史金发,严金波。RPW方法在混合装配线过程同步中的应用,工业工程,2008,(01):101-103,108。
(16)于永玲,宗斯生,史金发。基于MRPII的高架仓库库存管理系统及界面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06,(20): 118-120。
(17)、冯兰、史金发、宗学文。基于Web服务的航空制造业BPM集成应用研究。计算机科学讲义(LNCS),价值:3842/2006,第1049-1052页。(包含在SCI-BDV 63、EI-2006279982372和ISTP-BDV63中)
(18)江志强,冯喜兰,史金发。面向CR的基于PFSC的航空转包生产PCM模型研究。2008年知识获取与建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KAM 2008),2008年12月6-6日,中国。嘿,ISTP。
(19)冯喜兰、、石金发和宗。基于Windows DNA的制造信息系统集成应用研究。第一届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6月20-24日,中国浙江杭州,第372-377页。(EI-20065110322815。
(20)孙建华、胡中岩、阎金波、史金发。基于多品种混合装配线的平衡设计方法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07): 4-6。
B.出版作品:
(1)史金发,尤丽华,梁锡昌。机械模块化[M]。重庆出版社。国际标准书号7-5366-3586-9,1997。
(2)江志强,史金发,王金凤等.先进制造系统概论[M].科学出版社。ISBN 7-03-016945-X,2006。
③史金发、、胡、等。Dreamweaver CS4简介1和改进示例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26473-6,2009。
(4)葛瑞金主编,刘文主编,史金发主编。生产管理实用手册。航空工业出版社,ISBN 7-80134-520-7,1999。
C.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基于MRPII思想的企业现代生产管理系统及其应用研究(横向项目HX200410),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厅2005年完成,编号1;
(2)《零件形状非接触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0021),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南省科技厅2006年完成,编号1;
(3)基于GIS的铁路供电段电气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横向课题),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南省科技厅2007年完成,编号1;
(4)DC-21连接器端子挤压成型机的研制(横向课题),2005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南省科技厅,第二完成人;
(5)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节水滴头快速开发(省重点课题0224310017),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第二完成人;
(6)三维曲面宏观形貌非接触测量方法研究(航空基金98I55003),2003年河南省科技厅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号完成;
(7)信用社银行综合业务处理网络系统(横向课题),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1。
D.获省级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省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一、二等奖15篇(列表略)。
E.发明和实用新型国家专利:
(1)付冷光,江志强,史金发。一种低裂纹高速钢轧辊及其离心铸造方法,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号:340761),专利号:ZL 200610041705.3,专利申请日期:65406。出版号:CN 1803339,出版日期:2006年7月-19。
②江志强、傅冷光、史金发。一种高速线材轧机钢坯导入用导辊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号379220),专利号ZL 200610042770.8,申请日:2006年4月15日,授权公告日:2000年。出版号:CN 1847439,出版日期:2006-10-18。
③傅冷光、江志强、史金发。一种用于耐磨钢材料的中间合金及其用途,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号426083),专利号ZL 200610104502.4,申请日:2006年9月5日,授权公告日:2008年9月。出版号:CN 1916215,出版日期:2007-02-21。
(4)、付冷光、冯喜兰、宗、史金发、、张毅。一种低合金高速钢轧辊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号:474791),专利号:ZL 20071001865438。出版号:CN 101078090,出版日期:2007-11-28。
(5)唐、梁锡昌、史金发。激光扫描曲面测量装置,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号:166270),专利号:ZL 93 2 38983.x,专利申请日期:1993年7月9日。
F.省科技厅鉴定结果:
(1)“基于GIS的铁路供电设备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应用研究”(横向开发课题),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7;
(2)“改进型铸造高速钢的组织、性能及应用研究”(省重点课题0624250005),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7年;
(3)“基于GIS的郑州水电站电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横向开发课题),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6;
(4)“基于MRP的企业现代生产管理系统研究及其应用”(横向发展课题),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4;
(5)“零件形状非接触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0021),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4年;
(6)“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节水滴头快速开发”(省重点课题0224310017),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3;
(7)“DC-21连接器端子挤压成型机的开发”(横向开发课题),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3年;
(8)“机载高清显示器模具材料的研发”(省重点课题0424250045),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4年;
(9)“三维曲面宏观形貌非接触测量方法研究”(航空科学基金项目98I55003),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2;
(10)“信用社银行综合业务处理网络系统”(横向开发课题),河南省科技厅鉴定结果,1998。
3、主要学术成果、创新贡献及推广应用情况。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河南省技术进步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优秀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获得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三等奖6;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7篇,二等奖8篇;发表科学论文80余篇(其中EI 13,ISTP 9篇);出版4本书;省科技厅鉴定结果10;先后主持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项目、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省属高校优秀科研人才创新项目、横向发展项目等12项。
河南省高校优秀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网络环境下生产企业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区别于传统制造技术,提出了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一些原则和方法。研究了如何充分利用社会制造资源的理论和技术。
“基于MRPII的现代生产管理系统及其应用研究”是为Xi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实用生产管理系统,2004年4月公司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审验收,当年通过省级技术成果鉴定,2005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本课题的研究和开发为研究企业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奠定了基础。
“基于GIS的郑州水电站电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是郑州铁路分局郑州水电站基于GIS的应用系统。该项目于2006年通过省级技术成果鉴定,2007年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基于GIS的铁路供电设备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是郑州铁路分局面对“数字铁路”工程的迫切需求而提出的应用研究课题。该项目于2007年通过了省级技术成果鉴定,现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为三维数字信息集成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网络的虚拟制造技术研究”探索了网络化制造技术的一些原理和方法;研究非资产重组联合的虚拟网络联盟的组织生产模式;探索通过网络合作实现资产投入最小化、竞争优势最大化的策略。本课题的研究和开发为研究企业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总统框架奠定了基础。
“信用社银行综合业务处理网络系统”是河南省南阳市信用合作联社的一个实用横向课题。1998通过河南省科委鉴定,居国内领先水平,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相应的网络版软件——信用合作银行系统(简称CCBS2.0),已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本课题的研究和开发为研究异构数据库接口奠定了技术基础。
目前,这些制造业信息化研究成果已在Xi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Xi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飞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洛阳014中心(空空导弹研究所)、郑州于波机械有限公司得到应用,效果显著,各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有待开展的研究工作
该项目以服务科学与工程为基础,以现代制造服务理论为基础,研究产品设计、作业管理和定额管理信息服务的集成框架和理论,从图形信息、工程数据和管理信息服务共享的角度构建服务集成模型,探讨定额管理服务的优化算法,并开发和演示集成原型。
项目研究目标
(1)揭示了现代制造业信息服务集成的体系结构和方法,提出了现代制造业信息服务集成的理论和方法;
(2)基于GIS原理,从产品设计信息化、定额管理信息化、作业计划管理信息化服务集成等角度提出了信息服务集成的模型、技术、服务驱动和优化算法,丰富了信息服务集成的理论基础;
(3)通过信息服务集成系统的原型开发,验证和完善了集成模型、算法和相关理论。
该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制造业信息服务集成研究。考察服务科学与工程、现代制造服务业、共性服务共享技术、服务集成等方面的成果。以现代制造业信息服务为对象,分析了信息服务集成的体系结构,探讨了服务集成的理论、方法和领域。
(2)提出了现代制造信息服务集成的理论框架。在对现代制造产品设计信息、现代制造管理信息服务和GIS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产品设计信息、位置管理信息服务和工序计划管理信息服务之间的关系,利用它们之间信息服务的相关性和共性,提出了基于GIS原理的服务集成理论框架。
(3)服务集成建模。抽象规范将固定的环境和对象统一为固定的几何模型,设计固定的信息模型,设计图形信息归档结构,参考GIS信息模型构建固定的空间和关系信息模型;从产品设计中获取产品各部件的特征和结构信息以构建产品特征、信息模型和产品结构关系模型,获取作业计划中产品与设备的关系信息以构建作业计划模型和设备与产品的关系模型;构建信息存储模型。
(4)服务集成驱动。探索信息检索的开发方法,规范信息检索功能,构建信息检索公共服务驱动的WEB服务封装模型;设计图形显示的开发方法,构建动态显示服务驱动的WEB服务封装模式。
(5)优化方法。讨论了物料轨迹节点的设备重合度模型,提出了设备的时空重合度网格和网格参数指标。提出物料轨迹节点的设备搜索算法,统计网格节点的索引值,采用阈值法,提出优化路径算法并讨论其有限解。以空间和相关性为权重指标,提出了优化定解的算法,并利用CAD平台讨论了有限解的优化。
(6)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探讨了人机工程学在信息服务集成建模和原型开发中的应用,提出了人机工程学在优化方法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7)集成样机的开发和验证。进行应用研究、实地考察和分析,开发集成系统原型,测试和论证原型的有效性,并对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