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电视机的发展趋势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任何产品都会进入衰退期,即进入淘汰阶段。产品在衰退期的表现是:产品销量和利润持续下降,产品在市场上老化,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上又有其他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新产品出现,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时,成本较高的企业会因为无利可图而陆续停产,这类产品的生命周期会相继结束,最终彻底退出市场。
按照这个理论,CRT电视在中国经历了50年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它的替代产品——液晶电视。在液晶电视的冲击下,CRT电视的销量和利润不断下滑。产品在市场上老化了半年多,但还是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在二三级市场和广大农村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CRT的替代产品液晶电视在性能上还存在拖尾现象、无动态对比度等缺陷,所以在性能上不如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CRT电视。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CRT电视从制造到组装销售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产业链,这使得生产CRT电视的成本远远低于液晶电视,液晶电视在价格上也没有优势。液晶电视的高价格无法满足低收入人群(国内仍占多数)的消费需求,CRT电视也无法被挤出市场。相反,由于中国没有生产液晶电视的核心技术,电视厂商需要用CRT电视创造的利润反哺液晶电视。
外资企业退出CRT市场的原因:一是生产成本和服务成本高于中国企业。二是销售渠道过于狭窄,仅限于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的CRT电视已经趋于饱和。第三,国外品牌拥有液晶电视的核心技术,有降低生产成本和技术创新的条件和优势。所以大部分外资企业会先于中国淘汰CRT电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目前CRT电视的市场状况并不完全符合生命周期理论中产品衰退的特征,尤其是关键的价格和市场需求条件,所以我们说CRT电视还处于由成熟向衰退的过渡阶段,其退市论还为时过早。
2.CRT电视短期内还是有优势的。
CRT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所以在亮度、对比度等画质因素上表现都很好,技术稳定耐用。CRT电视的寿命通常比液晶电视长。另外CRT视角大,反应速度快,色彩还原好。对于中国的广大消费者来说,CRT还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其低廉的价格。
渠道方面,CRT电视依靠多年来建立的管理体系,渗透到各县的商场和电器专营店。凭借送货上门服务的优势和丰富的售后服务网点,赢得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此外,中国政府继续维护中国CRT电视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将高清CRT列为未来5 ~ 15年中国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与LCD、等离子、有机电致发光等显示技术并列。2007年“家电下乡”计划直接推动了CRT电视在农村市场的销售。
3.CRT和平板在未来中国电视市场仍将并存。
中国是CRT电视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中国有13亿人口,近4亿个家庭,其中8亿人、2亿多家庭在农村。据赛诺估计,每年有50%-60%的彩电被农村家庭购买,而这些彩电大部分是CRT彩电。
在中国,低价仍然是CRT电视的杀手锏,而且CRT电视产量大,技术体系完善,所以CRT电视被平板电视取代的水平明显慢于全世界。2007年上半年,中国彩电行业保持了小幅增长的态势。统计期内,电视机总产量为3835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CRT彩电产量占比67.5%,液晶电视产量占比30.8%。CRT仍然占据生产优势。虽然CRT电视的市场份额在逐渐减少,但是对于不同的消费群体来说,其市场空间还是相当大的,CRT电视仍然是近几年的销售主流。
根据Displaysearch对彩电市场的预测,到2010年,中国CRT电视和平板电视的总需求将分别占50%。中国电子商会调研数据显示,2007年6月5438-5月,各家电卖场CRT电视销量为254181.2万台,占总销量的66.1%,销售额为393737.2万元,占总销量的71.2%。目前,康佳、海信、TCL、创维等厂商都表示将积极研发新型CRT电视。所以我们说CRT和平板在未来的中国电视市场将会并存。CRT电视在中国至少有五六年的发展历史。
4.CRT正在淡出市场
根据DisplaySearch的预测,全球电视出货量已经连续两年持平。2011%对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市场的电视出口总额比去年低,这低估了新兴市场8%的年增长。随着CRT和等离子电视逐渐淡出市场,液晶电视将继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对于新兴市场来说,降价也加速了平板电视取代CRT电视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