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创新

提高服务质量

在金融业寒冬中,桂林市商业银行各项业务逆势而上,放量增长,大踏步前进。在去年增速34.71%、全行总资产较年初增加2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6-6月,桂林市商业银行各项存款新增27亿元,提前6个月实现“超百亿”目标,大步迈入中等城市商业银行行列。

从2006年初的265438+亿到今天的103亿,桂林市商业银行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商业银行的持续快速发展?正是创新、变革、不断创造,赋予了桂林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动力。

“拿来主义”引领的创新浪潮

自2006年初桂林市商业银行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桂林市商业银行迅速进行市场定位,确立了“改革创新、特色创新、科学发展”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桂林市商业银行组织大批干部员工到上海、贵州、南宁、柳州等地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交流活动,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建立差异化的银行,确立金融产品的优势,才能在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如是,围绕差异化银行的建设目标,桂林市商业银行在桂林金融市场掀起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浪潮。

长期以来,融资难、贷款难、结算难严重制约了桂林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为了突破这一融资瓶颈,桂林市商业银行根据战略定位,及时转变观念,另辟蹊径,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引进德国IPC公司的小微企业贷款项目,于2008年6月28日正式启动。桂林也因此成为全国11城市,也是广西第一个开展此项业务的城市。“微企贷”给面临资金短缺的小企业、小摊主、个体户带来福音,受到个体工商户和微企的欢迎。

也正是德国IPC公司“小额贷款”项目的引入,给桂林市商业银行带来了管理和人才选拔制度的创新。桂林市商业银行引入德国式人才选拔方式,不再以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考试和业务测试为标准,而是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动手能力、合作沟通能力,每次都邀请德国专家现场指导。这种全新的选拔模式给城商行的各项业务带来了巨大的活力。近两年,新招聘的员工已经成为银行业务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有的甚至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

随着国有大行在部分服务上的收缩,桂林市商业银行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大举进攻服务,收获颇丰。

为支持园区发展,桂林市商业银行在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调研入园企业资金情况后,针对企业在缴纳购地费、办好土地证前建设资金困难的情况,创新开发了入园企业封闭贷款产品。这一信贷产品的推出很快得到了入园企业的响应:桂林某工贸公司在园区购买土地后,建厂资金紧缺,生产活动受到影响。桂林市商业银行工作人员了解到企业的具体情况后,迅速为企业办理了300万元的封闭贷款,帮助企业解决了急需的建设资金,使企业在半年内建成了厂房,及时扩大了生产,使企业年销售额从500多万元增加到2007年底的2500万元, 利润从30多万元增长到300多万元,日均存款余额70多万元。 此后,该企业与桂林市商业银行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在贷款创新取得显著成效的时候,桂林市商业银行推出了一个新招——漓江财富积分贷,主要为个人和生产经营者提供现金管理,根据客户在银行的现金流情况,为客户提供账户管理、授信额度、优惠贷款利率等增值服务。此项业务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桂林市商业银行的个人业务品种。据悉,漓江个人财富积分贷款业务是桂林市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期限不超过一年(含)、金额不超过654.38+0万元(含)、抵押担保的个人经营消费贷款。

同时,桂林市商业银行也推出了“漓江理财计划”,从2006年开始,不定期推出投资收益稳健的漓江理财产品。这种普遍高于市场收益的一年期定期存款,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仅今年6月,该行就推出两款丽江理财产品,5小时内被市民和客户抢购一空。截至6月30日,银行* * *发行理财产品39款,销售金额21.57亿元,每期可按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兑付。这些收益稳定、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成为市民追捧的“烫手山芋”。

大胆变革吹来的“改进风”

桂林市商业银行在与数千家中小企业的业务合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谙中小企业的现状、商业模式、发展规律和金融需求。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便捷有效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并响亮地提出了“中小企业伙伴银行、公民银行”的战略理念。基于这一战略思路,推出了微型企业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存货抵押贷款等一系列面向中小企业的专项金融服务方案,其中最短审批时间仅为1天,最长审批时间不超过10天,为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桂林汉特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是桂林市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的员工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管理制度健全。但由于资金不足,经营场所只能租赁,公司只能承接回款快、无需预付材料费的项目,影响了公司业务的拓展。桂林市商业银行信贷员了解公司情况后,及时为该企业发放贷款654.38+0万元。有了银行作为流动资金的后盾,企业放开手脚,大胆接单。截至目前,企业营业收入较贷前增长100%以上,利润翻番。

桂林的商会很多,如温州商会、福州商会等,其中很多商会会员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资金投入,但在向银行融资时往往苦于无门无路。为解决商会会员融资难的问题,桂林市商业银行与温州商会取得联系,达成协议,成立“温州担保公司”,将公司注册资本存放在商社,并设立专项资金账户作为担保。当商会成员需要贷款时,商会提供担保,桂林市商业银行向商会成员提供贷款。据悉,自2006年商业银行与温州商会达成合作协议以来,桂林市商业银行已与温州市人民担保公司合作,为各类商户提供贷款达6543.8+0.3亿元。桂林市商业银行担保方式的创新不仅带来了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桂林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发展,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目前,全市担保公司已超过20家。

特色服务品牌链

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桂林市商业银行在全市发展了30多家分支机构。为防止分行与总行相关部门之间、分行之间的业务冲突和市场竞争,桂林市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管理模式,明确市场定位,建立“特色分行”。总行“授权”各分行时,要求各分行按照既定的工作方向,专注于各项特色业务,建立相对稳定的客户群。

“特色支行”贴近市场,充分利用自身职能优势,在各自领域施展才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桂林市商业银行秀峰支行利用地处市中心商业区的优势,以服务中小企业为重点,确定了“小额贷款为主,大额贷款为辅”的贷款营销策略。同时,为重要客户制定长期综合营销服务计划,为小企业、小商户制定短期产品营销计划,最大程度满足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开辟简易贷款、临时贷款、经营性贷款“绿色通道”,仅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审批和发放。同时,该支行还开设了全市唯一一家提供夜班服务的银行网点,为商户提供个性化、特色化业务。

桂林市商业银行榕湖支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针对中小企业普遍资产较少、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该分行推出了仓单质押、汽车合格证质押、厂商与银行三方合作协议、存货质押等形式的信贷业务。,并成为“以汇票为主”的特色个性化分支。有一家钢材经销企业,年销售额占整个桂林市场的1/5。但是,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资金压力越来越大。该企业曾向几家大银行寻求融资,但都因无法提供相应担保而受阻。支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寻找企业,解决了企业担保难的问题,吸引了很多钢材配送企业到支行办理业务。目前,支行对这些企业的授信总额为110万元,这些企业经销的钢材占整个桂林钢材销售市场的70%以上。

特色支行的触角深入发展,拓展了城商行的发展空间,形成了桂林市商业银行的品牌链。正是这些独特的特征迅速提升了桂林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