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垦利卫兵的死法。

经济带头人、文明倡导者——记县人大代表盖魏军

2015 065438+10月16 11: 09点击:601文章来源:垦利日报。

他一直保持着一种爬坡过坎的压力感,一种争第一的使命感,一种创业的责任感。他以负责任的精神,带头带领干部群众开展村集体经济和乡风文明建设,扭转了家好镇大屋村的落后局面。他就是县人大代表、家好镇大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盖魏军。

曾经,大屋村的村民以分而散为主,经济收入较低。上任伊始,盖魏军就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分析集体资源优势和环境机遇挑战,鼓励村民解放思想,积极参与土地流转,靠集体力量实现致富。盖魏军带领村民成立了大武村资产经营运营中心和西郊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实现了集体资产的有效管理,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发展了村里的经济。

大武村经济发展了,盖魏军加大了乡风文明建设力度。几年来,先后投资10万元,对全村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惠民文化工程,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播正能量的活动;为村民缴纳养老保险和养老补贴,提高他们的幸福感。现在,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大武村是垦利县乃至东营市的明星村,也是垦利县唯一的市级文明卫生村。

盖魏军扎实的为民服务精神得到了村民的充分认可,但他深感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自己所做的还不够,离领导的期望和群众的需求还有距离。但他坚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一定能把大屋村建设得更好。

(记者李长振通讯员刘玉玺)

和美幸福大屋村

县新闻来源:东营网2014-01-10 20:57评论。

垦利县家好镇大屋村位于东营市西城区城乡结合部,东营市西郊现代服务区核心区,人口1,446,530户。这个村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是典型的城郊村、区村。近年来,该村紧紧抓住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东营西郊现代服务业建设。顺势而为,开办企业公司,改造村民生活环境,加快土地流转,加大项目建设,迅速走出了一条以打造服务业洼地、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说起三年前的大屋村,大家都摇头。为什么?“什么都上不了台面,镇上任何考核都是倒退。”一点也不夸张。由于大屋村地处服务业和工业核心区,村民们有着多年外出打工的传统。大部分是留在村里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村两委分散,村民保守,村里集体债务很多。这是这个村子长期以来的“三大困难”。

如果挖不到金山,为什么学不到先进富裕村的致富经典?大屋村新一届领导开始意识到,大屋村的区位优势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作和就业的机会,更是实现村集体经济快速转型和村民致富的大好机会。

去做吧。大吴村新班子要从解放群众思想入手,带领群众到广饶、临沂、江苏等地参观学习,定期召开党员群众会议。这样一来,他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了,也更民主了,大吴村干部和群众的信心也就足了。2012年,这个村采取村委会主导、村集体入股的形式,多渠道集资600万元,注册成立东营润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当年公司盈利500多万元,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务工的愿望,使大屋村集体经济迅速脱贫。

地处东营西郊现代服务业核心区,要做好“服务”。按照“方便群众、服务园区、壮大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的思路,大屋村加快了服务设施建设。在大屋村东面,一个占地3.3万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密密麻麻停放着近千辆新车和大型机械,场面十分壮观。家好镇是最著名的汽车销售行业,但车辆的存放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大屋村这个大型停车场的建设,不仅解决了驻地企业和外来车辆的存放问题,还免费向村民开放,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给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近年来,大屋村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和优势,沿街建起了商店和集贸市场,为村民增收致富搭建了平台和载体。

当地服务企业众多,大屋村成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集散地。眼光不仅要放在硬件开发建设上,更要放在软件服务上。大屋村针对土地流转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需求、返乡农民工和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需求、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了西郊劳动力市场。这个市场里有宽敞的交易大厅,齐全的教学设施,干净的餐饮住宿环境。它具有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人才交流市场和就业培训中心等多种功能,在这里,常驻企业和农民工可以实现信息的双向有效沟通。目前,它已成为东营西郊劳动力流动的重要中转站和企业与农村、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村集体收入高了,村民的腰包鼓了。相应的,人民对生活环境和质量的要求也很高。该村抓住小城镇建设机遇,按照“政府引导、集体运作、两区统建、同步搬迁”的工作思路,大胆尝试,大力推进大屋村改造。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宜居宜商的城郊集中居住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500多名村民翘首以待明年美心家园的到来。给孩子搭最好的校车,给孤儿残疾村民送米送面,请老师给村民上课。两年来,大屋村从村建、文化生活、子女入学、养老、妇女活动等方面都抓得住、出得起,各项考核指标全面开花,村民生活水平也上了一个大台阶。

农业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大屋村的农村发展不仅没了,还上了一层楼。大屋村土地抛荒现象严重。为提高该村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利用水平,该村确定了高效农业与城郊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先后流转土地2000多亩,建设了集有机蔬菜种植、野生动物养殖、生态度假会所功能于一体的农业观光示范园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破土动工。建成后,仅此一项每年就能给村集体带来近千万元的收入。

人才交流市场、美食城、润景教育大厦、景顺农业观光园、润景国际大厦...大屋村的发展规划正从纸面落到地面,从理念落到现实。“201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达到30000元,到2015年,村民全面小康。”大屋村党支部书记盖魏军对村里的发展充满信心。(记者陶)据

郝家镇村集体经济百花齐放开放时间:2014-11-20 03:57:54来源:大众日报作者:李广银盖经纬编辑:郑泽川

□李光印、盖广智、汪精卫报道

本报垦利讯“我们村成立了润景集团公司,有5家分公司,预计今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00多万元。”垦利县家好镇大屋村党支部书记盖魏军介绍,大屋村坚持“村委会主导、公司运作”的运作模式,村集体经济用两年时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大屋村位于东营市西城区城乡结合部,东营市西郊现代服务区核心区。村民大多在外打工,是典型的城郊村、区村。2011年底,大武村新一届村班子上任后,党员与群众代表开会讨论致富之道,村民思想得到充分解放,确定了“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的目标。2012年,该村注册成立了东营润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成为大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跳板”。当年公司盈利500多万,村集体经济扭亏为盈,村民也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同时,村里还投资开发了8600平方米的沿街商铺,新建了润景停车场、集贸市场和西郊劳务市场,方便了村民就业、停车致富,进一步拓宽了集体增收渠道。

像大武村一样,家好镇的许多村庄都位于东营西郊现代服务区的中心腹地。在大力发展服务区经济的背景下,如何让地处腹地的乡村有更好的“出路”,成为政府的重要“课题”。面对发展带来的新问题,郝家镇坚持“一村一策,分类发展”的原则,借助多方支持,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途径,采取“公司运作”、“合作经营”、“村企合作”等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为了帮助各村找到最适合的发展路径,郝家镇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现状课题组,通过村委会座谈、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全镇28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了队员联系村、乡镇企业制度,安排每个队员联系两个村,每个村安排一个帮扶企业,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帮助。

在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下,服务区“腹地”村集体经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后庙、后岳村、孟佳村在垦利县林业局、水利局的帮助下,积极兴办苗圃、葡萄等种植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的村集体经济;十五图、侯家、大召、赤沙等村已与白潞集团、圣凯化工、华中汽车、大恒水族等乡镇企业达成协议,正在建设家庭农场或产业基地。耿佳、龚家等村通过土地承包,盘活集体闲置土地,发展村集体经济。

大屋村以强大的村集体经济为后盾,先后实施了基础设施改善提升工程、乡风文明行动、贫困弱势群体帮扶工程,积极推进村屋改造。目前,由大屋村投资建设、总投资3.3亿元的和美家园集中居住区项目共有40栋居民楼在建。水、电、暖齐全的居民楼,又一次让村民们享受到了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

郝家镇:实现村集体收入增长的若干措施

2013-06-27 |作者:孟小朵盖广智|来源:农民日报|大中小停刊

“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达到700万元,到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达到3万元。”这组数据让东营市垦利县家好镇大屋村的所有村民充满了信心。不仅仅是大屋村,在家好镇,很多村已经实现或者即将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快速增长。今年以来,该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强基富民主题,统筹镇村整体建设,大力推进西郊特色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各项工程,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理清思路,因村适宜,我村在县林业局的帮助下,成功流转土地150亩,种植速生水曲柳、原蜡等树木18万株。树木成熟后,预计可增加村集体经济纯收入65438+万元以上,这次真的找到了一条适合我们村发展的路子。”该镇后庙村书记苗汉国说。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难就难在找准发展路径。为了帮助各村找到最适合的发展路径,该镇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现状调研组,通过村委会座谈、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全镇28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了队员联系村、乡镇企业制度,安排每个队员联系两个村,每个村安排一个帮扶企业。结合村情,进行了“造血式”帮扶,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外援”。加强指导,迅速推动该镇按照各村既定工作方案,制定工作台账,对各村集体经济工作实行台账管理,确定责任领导、单位和责任人,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加快工作进度。目前,大吴、舞阳等“公园村”纷纷成立公司,通过公司化运作发展村集体经济;后庙、后岳、孟佳等村在县林业局、水利局等帮扶单位的帮助下,积极兴办苗圃、葡萄等种植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的村集体经济;十五图、侯家、大召、赤沙等村已与白潞集团、圣凯化工、华中汽车、大恒水族等乡镇企业达成协议,正在建设家庭农场或产业基地。耿佳、龚家等村“盘活”了集体闲置土地,正在通过土地承包发展村集体经济;家好、贾凡等村纷纷成立劳务公司,为油区和地方建设服务,发展村集体经济。群众满意,前景广阔。”忙了一年,一亩地也就几百块钱。现在,土地流转出去了。每亩800元,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出去打工,一年能收入5000多元。村民们可以满意了。“店子村村书记张广吉合不拢嘴地看着与白潞集团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这个时候集体有钱了,就可以好好为人民服务了。”大屋村书记盖魏军道出了所有村书记的心声。随着“强基兴村富民”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农村面貌改善,农村生活更加和谐。

稿件来源:农民日报编辑:孙建

关于表彰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盖魏军榜上有名。

65438年2月27日,省环保厅公布“省级生态乡镇”名单,我市8个村入选“省级生态村”。

据了解,“省级生态乡镇”* * *表彰了151个省级生态乡镇、265个省级生态村,其中垦利县兴隆街道、利津县凤凰街道入选“省级生态乡镇”,广饶县大王镇刘集前村、乐安街道西十里堡村、垦利县家好镇大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