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析ibm选择联想的主要原因。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联想的发展战略说起。

2004年之前,联想制定了多元化经营战略,但中国市场的严酷事实让联想深受其害。多元化业务的失败也让联想清醒地认识到,还是需要自己的核心业务——PC业务。然而,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让联想意识到必须走出国门寻找新的增长点。事实上,国内竞争激烈、进入国外市场缓慢是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面对严峻的现实,联想选择了冒险之举,以6543.8美元+0.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BM的PC业务。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是一个冒险的举动,但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举动。试想一下,如果联想不收购IBM的PC业务部门,而是走现在这条路。虽然中国的PC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独树一帜,并且在未来将保持高速增长,但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低端有国内厂商的价格血拼,高端有欧美日各大品牌不可动摇的优势。联想不能像新大陆一样控制成本,也没有国外品牌的R&D实力。当中国市场逐渐打开,联想将面临越来越多的道路。国外市场是联想无法触及的梦想。联想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营销渠道。它能用什么来拓展国外市场?

而IBM拥有联想梦寐以求的一切,技术、渠道、研发能力、一流的管理团队等。,而IBM在国内市场很少与联想的业务重叠。所以合并后,联想在国内的营销不需要太大的调整,也丰富了联想的产品范围。当然会给IBM自身的营销带来很大的风险,很可能会把IBM的一些老客户推向竞争对手。IBM的PC业务在操作系统上已经非常成熟。联想明智地选择了让IBM的品牌独立,并邀请IBM的高级副总裁担任CEO。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联想是以尊重和学习的态度切入IBM现有业务的。如果两者成功整合,联想将在R&D、品牌、渠道等方面有质的飞跃,IBM也将给联想带来管理上的巨大飞跃。这样的联想才是真正的世界PC巨头。

然而,M&A是个人电脑行业的一次巨大冒险。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无数的并购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最明显的教训就是惠普收购康柏,不仅丢掉了康柏的金字招牌,而且惠普自己的品牌也没有大的提升,属于典型的1+1

联想采取“蛇吞象”的方式收购IBM的PC业务,无疑面临很大的风险。产品、销售团队、渠道、R&D的整合无疑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一着不慎就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对于联想来说,风险非常大,因为IBM的业务部门的操作系统已经非常成熟。虽然目前是蛇吞象,但联想自己的现金有限。能否支撑IBM原有的PC业务?一旦不行,那就只能完蛋了。但是,据说联想要去美国上市,这是用美国的钱收购美国公司的聪明之举,但这样一来,中国人最终可能会失去对联想的控制权,蛇吞象最终会演变成吞蛇。

对于IBM来说,这一事件确实相当于其PC业务部门的独立,而美国美的聪明之处在于不仅剥离了亏损的业务,还找到了接盘者买单,赚到了实实在在的美元。不过,由于PC业务对IBM其他产品的巨大协同效应,以及为了保持对企业消费者和个人消费者的强大影响力,IBM不会完全放开PC业务,并将与联想合作进行两个品牌之间的过渡。平稳过渡后,IBM持有的联想股份将可以自由进退。

个人比较欣赏联想的破釜沉舟。毕竟这个策略比新世界好太多了。新世界里唯一的武器就是价格。除非他能像戴尔一样在成本控制上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一个没有R&D能力的公司也能代表民族工业的希望,那我们的民族工业还有什么希望?联想,虽然目前看来成功的希望不大,但如果成功了,中国也将拥有真正的世界级企业,而不是像中石油、中石化那样依靠资源垄断进入500强。我衷心祝愿联想成功,它极大地提振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