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保险互助公司
日本的寿险业虽然比欧美起步稍晚,但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8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市场规模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但被美国以1999超越,位居世界第二,占世界份额的26.4%,是排名第三的英国的两倍多。
几经沉浮
日本寿险公司的经营环境逐渐恶化,表现为利润减少、解约增加、新承保合同增长缓慢。
目前,人寿保险已经渗透到日本国民生活中,日本的人寿保险业已经到了非常发达的阶段。1996年日本寿险公司保费收入29.4万亿日元,个人寿险新签合同1219.8万份。当年市场上个人寿险的主要险种及其占新签数的比例如下:终身寿险加定期死亡保险为23.1%;疾病保险18.0%;定期死亡保险155.5%;养老保障11.3%;寿险8.3%。
但自1990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利率降低,日元升值。尤其是2000年至2001年,日本寿险保费收入增速为负3.9%,与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充满活力的寿险市场相比,非常显眼。
与此同时,保险合同数量从1997开始不断下降。未来随着少子化、老龄化和经济发展,可以说日本的寿险业将进入衰退期。
根据日本生命保险文化中心1997的“国民寿险调查”结果,日本国民的家庭保险率为93%,居世界第一;保额4.9件,保额约654.38+3亿日元,年保费67.6万日元,占年收入的654.38+006.5438+0%。
2001年,日本寿险收入占全球的24.79%,占亚洲寿险收入的77.99%。2002年,日本保险公司的寿险保费收入达到255118亿日元(354553万美元),比2006年的5438+0下降了2.3%,但仍占日本总保险业务的79.6%,占世界寿险份额的23.08%,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2002年人寿保险保额为1.675万亿1.81.7亿日元,是日本国民净收入的4.6倍。
2003年全国人寿保险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国民的家庭保险覆盖率为89.6%,仍居世界首位,投保件数为4.3件,保额为4698万日元,年保费为53100日元,占年收入的9.2%。
日本的人寿保险市场(法定社会保险除外)主要由各种人寿保险公司(日本称为私人保险公司)、邮局和农协共济会经营。到1995年末,这三家公司当年的保费收入分别为30.8万亿日元、14.6万亿日元和3.3万亿日元;其资产分别为174.4万亿日元、92.4万亿日元和9.3万亿日元。
多元化发展
险种是保险公司经营的商品,日本寿险市场的主要险种随着寿险市场的发展而变化。
日本寿险市场的主要险种从普通养老保险(即养老保障)到多次定期养老保险(即普通养老保险加多次定期身故保险),再发展到终身寿险、终身寿险加定期身故保险和年金保险,以满足被保险人缴纳较少保费同时获得较多保障的市场需求。
进入80年代后,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人们开始看好低保费的寿险。尤其是1985费率下调后,销售势头迅速从定期的养老保障转变为定期的寿险。
到目前为止,定期寿险已经占据了寿险公司主要商品的宝座。据日本生活文化中心统计,1998的新保单保额中,定期寿险占50.6%。随着保险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附加定期寿险的内容日益丰富。比如定期保险的附加险有很多种,保费缴纳期结束后,寿险的保障内容可以转换为养老保险、夫妻养老保险、护理保险等。
追溯到1957,日本的寿险业已经恢复到二战前的水平。此时保险市场上的主力险种仍然是普通养老保险。从1955到1965,日本经济年增长率为15%,通货膨胀逐渐加剧,家庭变小,汽车的普及导致交通事故频发,死亡人数剧增。因此,市场需要以较低的保费获得更高保障的身故保险。于是在1959年,日本寿险市场出现了三重缴费定期养老保险。到1965,定期养老保险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普通养老保险。
到70年代中期,日本各大寿险公司相继推出65,438+00倍和65,438+05倍定期养老保险,寿险理赔进一步趋于高度倍增。到1975年,普通养老保险的市场份额已经从1965年的50.2%下降到17.7%,而同期的多缴定期养老保险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5.4%上升到39.3%,成为当时日本寿险市场的主要商品。65438年至0975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后,日本经济进入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日本社会进入老龄化时代,个人年金保险和具有储蓄功能的人寿保险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定期养老保险的缴费开始萎缩。到1992,支付定期养老保险市场份额下降到11.4%,寿险市场份额达到23.7%,个人年金保险市场份额达到16.1%。这样,低保费的寿险、定期身故的寿险和具有储蓄功能的年金保险取代了定期养老保险的缴费,成为这一时期寿险市场的主要商品。
从1982开始,寿险公司陆续推出医疗保险。自此,日本寿险市场进入了商品多元化时代。最近有三个新产品:疾病保险和死亡前支付的附加保险。两者都是为满足人们“保险要在活着的时候受益”的需求而适时推出的新型寿险。
三大疾病保险不仅在身故时,而且在确诊癌症、急性心梗、中风时,都可以获得与身故保险金同等金额的保险金。预付费附加险是附加在主商品上的附加定期寿险等。只要确认被保险人只有6个月的寿命,就可以提前领取全部或部分身故保险金。这种附加险不需要支付保费。不仅可以添加新签的保单,还可以中途添加旧保单。
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附加定期寿险无疑将取代附加定期养老保障的地位。未来,专注于20-30岁客户的产品会越来越多,我们会以针对年轻人的产品为主险,增加各种附加险来完善产品,比如:妇科病附加险、门诊附加险、护理附加险、癌症附加险、年金附加险、身故给付附加险等。
最近有保险公司推出了风险细分的“优体险”。该险种是在以往的寿险核保条件中增加严格的健康条件,设置“优秀身体”,让符合“优秀身体”条件的被保险人以更优惠的保费投保。
自1996起,各保险公司均可自行设定保险分红。自4月1999起,各大寿险公司可自行制定费率,为投保较多的客户提供价格优惠服务。日本生命保险公司于4月成功推出“保险账户”,1999。在这个系统中,参保家庭由公司的几个保单投保,统一在户主名下,统一管理,给予各种优惠服务。
此外,一些公司还通过直接销售保险(例如,通信销售等)来降低成本。)并以低价将商品投放到寿险市场。为了进一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寿险公司都在努力改进产品和服务。
再次被降服。
日本七大寿险公司近日宣布,受股价暴跌和低利率带来的投资收益以及客户退保潮的影响,2002年的经营业绩进一步恶化。
在截至2003年3月31日的2002年度,7家寿险公司的利润减少了约6.7%,总利润从2006年的4982亿日元减少到2002年的4650亿日元(约39亿美元)。
这七家寿险公司包括日本生命保险公司、第一生命相互保险公司、住友生命保险公司、富士生命保险公司、朝日生命相互保险公司、三井生命保险公司和安田生命保险公司。
人寿保险公司声称,他们可怜的投资回报率和保单的平均保证回报率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七大寿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均未达到保单保证回报率,其总投资回报率从2006年的1.1.04万亿下降到2002年的1.07万亿。
虽然日本政府最近向国会提交了一项法案,以避免人寿保险公司破产,但七大人寿保险公司声称,他们没有降低保单保证收益率的计划。据悉,该提案旨在让寿险公司降低保单的保证收益率,暂停退保。
鉴于各寿险公司保单的受欢迎程度大不如前,除日本最大的寿险公司外,其他6家寿险公司2002年因保单终止而支付的退保费用远远超过其所售新保单的价值。七家寿险公司支付的退保金从2006年的107.63万亿下降到2002年的100.74万亿,售出的新保单价值也从90.92万亿下降到85.14万亿。七家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也从2006年的18.44万亿,5438+0下降到2002年的16.88万亿。寿险保单终止的放缓成为2002年寿险公司唯一的亮点。
在投资市场上,日本7家寿险公司在2002年享受了2.25万亿的未实现债券收益,明显高于2006年1.4万亿的收益,5438+0。考虑到2002年日经指数下跌了27%,7家寿险公司在债券市场的未实现收益也弥补了其在股票市场的未实现亏损2698亿日元。
在7家寿险公司中,只有日本生命保险公司和富士生命保险公司公布了股票市场的未实现收益,其中日本生命保险公司的未实现收益为6690亿日元,富士生命保险公司为37亿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