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政策不允许金融企业借壳上市?

根据最新的融资新规,金融资产不能借壳上市。所以在最初设计方案的时候,中介机构就绞尽脑汁想办法避免借壳上市。旅专资本在此整理几个关于金融资产规避借壳上市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据旅转资本了解,2016版重组新规规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购买资产发行股份等五大指标中有一项变动超过100%即构成借壳,控制权变动的年限也有限制,五年内的所有变动均构成借壳。此外,还有一个灵丹妙药的规定:

另外,今年2月17,再融资新规也出台,对重组和融资影响很大。

绿专资本表示,所有金融企业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上市是打开补充资本大门的必由之路。无论是银行巨头,还是中小券商,还是期货、信托等细分市场的主体,抑或是金控平台,都在奔向资本市场。除了IPO,通过重大资产重组上市也是很多金融企业的选择。

旅转资本表示,银行上市是清一色的IPO,上市有两波,一波是2010年前,尤其是2007年,以四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主。2065438+2006年迎来城商行上市热潮。江苏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贵阳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吴江银行、张家港银行、江阴银行均通过IPO登陆资本市场。

此外,旅转资本表示,券商上市大概有两波。除IPO外,2010之前的券商上市基本都是借着股改的东风,上市公司通过合并重组,如长江证券、国源证券、海通证券、东北证券、郭进证券、西南证券、广发证券、国海证券等。这两年有些“类借壳”案例需要巧妙安排,如华创证券、江海证券、郭盛证券、安信证券、华鑫证券等。大瑞和南华等期货公司也出现在队列中。

但金融资产不能借壳上市。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向购买人及其关联人购买的资产属于金融、创业投资等特定行业的,由中国证监会另行规定。之后不会再有金融企业借壳新规。

因此,寻求上市的金融企业寻求通过曲线达到目的,一般会借助实际控制人现有的上市平台进行资产重组,以避免借壳(表1,表2)。这些案例包括国企混改、地方金控平台战略上市、信托企业重新上市等。

情况

1.越秀金控:“百货+地方金控平台”双主业运营。

越秀金控是地方金控平台曲线上市第一案,也是广州国企改革的典范。在这种情况下,交易的亮点是:

首先,“两步走”方案是将广州证券67%的股权和其他金融资产打包进入上市公司,实现多牌照金融资产证券化,然后收购广州证券剩余33%的股权。

其次,选择国资委旗下的原上市平台,既避免了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变更,又保持了原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同时也避免了重大资产管理措施的严格要求。

第三,国内首家金控平台的上市,为其他地方的国企改革提供了示范效应。吕林燕钢铁于2065438+2007年2月获得重组批复。交易后将形成“金融+节能发电”双主业模式,整合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