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伤商人

苏从师范大学中文系1985毕业后,被分配到玉环县晨宇中学教初中语文。他对任何工作都非常敬业,无疑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1987年开始评教师职称。只教了两年,就被县教委任命为县中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审组七名成员之一。但他觉得自己应该投身于更能刺激他的商场,自己自学的外贸、工商管理等知识应该有一个施展的舞台。1988年夏天,从教三年的苏毅然放弃了当时的“干部”身份,到新成立的玉环琉球泰贸易公司当临时工。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商机无法和今天相比。多少人拼命追求一份稳定的工作,每个月领粮票和工资,安逸稳定。当时年仅23岁的苏根本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衣食之忧。去年,他进行了一个实验——没有工资能否养活自己——这是生存的底线。他是学校的老师,不能兼职做生意,就靠写作投稿。一年后,他的贡献收入超过了他的工资。这个“实验”也让他的父母相信了他辞职的决定。

在柳泰贸易公司,苏可能是公司成员中干得“活”最多的员工:业务员、台胞物业管理部经理、进出口部科长、进出口三部经理、办公室主任、基建科科长、综合财务领导小组组长、公司副总经理。从他写的一篇回忆当时“厦门不止一个人”的经历的文章中,可以很好地说明他的“弄潮儿”性格:

“这家琉泰公司从事对台湾省的海洋渔业服务出口和对台贸易。所谓对台贸易,只能在停泊在大麦屿港的台湾省渔船上交易。目标客户非常单一,既有台湾省的,也有水产的。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国际直拨电话,甚至连传真都很少见。去海峡对岸真的比登上月球更难。旅游客源在哪里?厦门已经是特区了,台商来往频繁,我就再去看看。那种大海捞针的客户,只有年轻的我——像刚出窑的青瓷一样愤怒——需要毫不犹豫地泡在水里或泥里。方法很可笑,轮流在各大酒店的咖啡厅、大堂、咖啡吧等他。看着来来往往,我慌了。看起来像是台湾省,两人都来搭讪;甚至在酒店接待处偷偷查看台湾省访客的登记情况,记下房号,在大堂挂内部电话咨询...来回厦门一年多,运气和时间陪着我,最终将冷冻的章鱼、梭子蟹、虾运到台湾省。这种“拜访陌生人”和寻找“目标客户”的亲身经历,经常被我在大学教市场营销时作为案例。我年轻在厦门的码头湾,厦门的酒店宾馆,厦门的台资企业,甚至厦门大学的台湾省研究院。后来我和朋友一起开了阀门厂,找厦门的进出口公司和外资企业做出口,更多的是穿梭到厦门。从88年到92年,我对厦门市区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书房的抽屉……”

在此期间,他还承包了公司的三个进出口部,与高长泉先生一起创办了1992普庆阀门厂。当时他分析国内外市场,拜访港口公司,在自己没有办法获得进出口权的情况下,通过沿海进出口公司向海外出口产品。建立实体工厂的经历让他体会到了很多创业和管理的经验。如果工厂坚持到现在,那一定是大型工业企业。经营两年后,他终于卖掉了工厂。在他的出差笔记《放弃的意义》中描述了这段经历后,他说:“人生没有假设。勇往直前,放弃的痛苦就会消失。你的心思白费了,你的努力白费了,又有什么关系呢?人生不就是在很多“浪费”和“白流”中正常消耗的吗?不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重选凸显了它的价值和意义吗?”

面临一次又一次的重新选择。这次玉环县委、县政府选择了他,提拔他为当地外经贸局局长、外贸公司经理。之所以说破格提拔,是因为苏当时既不是国家干部,也不是* * *里产生的党员,而是一家国有外贸企业的优秀临时工。1995年初,不到30岁的苏成为当地最年轻的局长。他跟领导说,成功了就只干三年,失败了就干三年。面对当时外贸公司严重资不抵债的现状,他率先出口,全面构建内部激励体系,大力催历史账,吸引外资联合兴办项目,如六道中学。在全县外贸格局中,他提出要确保水暖阀门出口增长,发展汽摩配件、家具出口,积极吸引外资,倡导“嫁接”外资企业。按照他现在的说法,那三年他“很惨”。这里只是举一个他改变部门工作作风的例子:设立外资企业,需要整理一堆资料,报外经贸局审批,拿到外经贸部的《批准证书》后,才能在工商局领证、开外汇账户;一些企业抱怨外资审批效率低下。他静静观察后,刻上自己名字的签名章,在上任第三周交给外资科科长。他说,从现在起,如果有合资企业投标,外资科只审查合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要求。一旦符合要求,盖章同意,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手续。主任会停止审核,并加盖我的签名章。企业不能起草合资材料的,由外资部安排起草,收取合理费用;必须放宽审批,加强合资企业成立后的管理。年审不合格的,撤销批准证书。

1997,当地县委推荐他去台州第一期年轻干部培训班学习。但是1998开始的时候,主任满三年了。就在市委组织部去考察他,准备另谋高就的时候,他毅然辞职,选择再次下海。

这次他去民营企业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为了开拓炊具出口市场。当时苏泊尔年销售额不到3亿,没有出口的锅。前董事苏到苏泊尔公司只是担任外贸部经理。起初,经理只有两个士兵。他先是选择出口日本,一个项目开发出来,让他有了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的基础;然后借着在美国芝加哥参展的机会,我走访了北美市场,回来在苏显泽总裁的支持下开发适合北美市场的产品。没有适销对路的产品,也就是开发出来的产品;有了产品,根据美国炊具市场的特点,找到美国炊具品牌进行销售,利用性价比优势进入美国市场。三年来,美国、日本、欧洲的出口业务一直在上升,公司给他的负担也更多了。苏泊尔集团发展迅速,投资医药、化工、旅游、家电、房地产等。2002年以后,所有股东共同打造的“锅”(炊具事业部)基本都交给了苏。他管理玉环和武汉炊具生产基地及国内外市场的采购、生产、研发,员工3000人,年销售额1.5亿元。浙江苏泊尔炊具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上市。次年,在苏泊尔工作了八年的苏再次离开。作者无法复述一个英雄的八年历程。在他的博客里,发现了他离开苏泊尔后写的一篇博文《泉先生,我们永远爱你》,里面记录了他在苏泊尔的最后一天。我们从这一点来推测他八年的经理人表现。现在,总结发布在这里:

“我在苏泊尔上班的最后一天是65438+2005年2月31。早上我破例把车开到洗车店。我想干净利落地把车还给公司。那天是星期六,按照惯例,该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要举行一次例会。作为炊具部门的总经理,这将是我最后一次主持会议。次年的计划早已讨论确定,年终最后一天高管例会的议题是农历新年前的工作安排。虽然很快就要离开苏泊尔公司了,但苏泊尔人的风格是——不到最后一秒绝不擅自离开。

“办公楼大厅像往常一样安静。中央的电子屏幕上,印着“春天永远我们爱你永远”八个大字,而不是通常的“欢迎来到苏泊尔”。我很震惊。

“春天,总是指我。我姓苏,因为苏泊尔老板姓苏,上市公司总裁姓苏,容易混淆,所以改了名字,把最后一个字‘全’取成了‘全总’。这个称号在浙江海德曼机床制造有限公司一直沿用至今..

“苏泊尔是理性的、规范的、系统的。但是,我打出了充满感情的八个大字,一下子湿润了眼眶。前几天饯行了,没想到大家又这样表白了。苏泊尔,目前我所知道的中国最好的企业,有最好的团队,最好的战略,最好的行动计划,最好的执行效果。他们说‘永远爱你’,充分肯定了我在苏泊尔八年的努力。爱你,永远爱你,——是恋人间的呢喃,‘永远’倾注所有的感情,风为你吹,雨因你断,心随你飞...

“我只是坐在办公桌前。最后。我前一天处理完了我的私人物品。把最后一天用的笔记本电脑拿出来,就是不知道怎么开机。

“我真的不应该在上次炊具部门高管例会上发言。我还批评她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例会结束后,王副行长立即打电话给部门经理,为我开了一个欢送会。王先生还没看完那本书,我就看到对面的制作总监姚的眼睛红了。我赶紧像“合棺”一样打断了演讲,说:“别搞得像悼词一样。“请放松。

“没想到的是,大家给我的是苏泊尔金牌的奖牌,是一夜之间定制的。欢送会结束后,我挂了块金牌,在楼门口和大家合影。下班后,工作人员进进出出,每个人都跟我合照了一个小时。

“下午,我应邀给200位企业主做了一场关于企业战略规划的演讲。主持人介绍我的时候,当然是“浙江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炊具事业部总经理”的头衔。他不知道今天下午之后,我就不再是了。我当然不做纠正和解释。因为,就像我那天早上在苏泊尔的告别会上说的:

“我永远是苏泊尔。我在苏泊尔的八年是我人生中最辉煌的岁月,30岁到40岁之间。我和你一起打造了一个理想化的企业,我们一起把苏泊尔这几年的净资产扩大了近十倍。我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我会永远感激苏泊尔。我永远是苏泊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