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如何?
私募基金行业未来5年到10年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四化”。
首先是规模。目前国内基金管理规模过百亿的基金经理只有185,非常少。未来行业内的资源,包括资金,都会向优秀的机构集中,而且会越来越集中,从而带来规模效应。
二是专业化。在一只基金中,其投资组合往往是多个领域。但是不同领域的人做的事情不一样,这就逼着行业必须专业化,基金团队也必须专业化,才能了解行业,把握行业趋势,精准投资。
第三是长期性。目前行业内从投资到退出整个周期的占比并不高,根据中基会的数据,在20%-30%之间。现在中国已经过了浮躁的时代,过了VC/PE普及知识的时代,大家都知道基金的退出期会越来越长,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此外,资金来源也应倾向于长期。“我们呼吁更多长期基金,包括保险和养老金,更多地参与股权投资。”
第四是全产业链。所谓全产业链就是在实践中,从早期到扩张,到成熟,到Pre-IPO甚至到并购和二级市场。
未来行业结构创新有两个系统性的机会。首先是人民币基金的年限与实际周期不匹配。他指出,目前中国的退出渠道与美国相比并不顺畅。以前国内基金大部分都是5+2的期限,而这两年大部分人民币基金都到了7岁,但是还没有完全退出,所以退出问题一直被广泛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私募基金有PE二级市场的需求。如果能做好PE二级市场,不仅是很好的投资机会,还能大大缩短退出周期。这方面的系统创新,可能会对行业形成一个健康的闭环,更早的给投资人发放现金,这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可以做一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混合的基金,可以解决现在行业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他指出,目前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流动性不足,但对于保险公司、银行等投资者来说,流动性非常关键,甚至直接关系到这些投资者的考核和人事变动。目前单纯依靠一级市场很难产生现金流。“如果能适当考虑二级市场,通过一些机制解决两个市场的平衡问题,就一定能解决流动性差的问题。”
在实践中,很多投资者在看投资标的的时候,在研究行业的时候不应该区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在一些领域和行业出现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倒挂的问题。但相比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明显较好。如果基金经理固步自封,严格区分两个市场,可能会影响基金未来的发展。他直言,价值投资就是价值投资,好标的就是好标的。如果有创新的结构,应该可以实现几个目标,可以解决如何满足真正的机构投资者对短期流动性的要求,包括分配。当下一级市场出现泡沫,面粉比面包更贵时,要求基金购买面粉是有问题的。
在未来,我们可能需要呼吁整个行业做更多的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由于VC/PE的生存环境不同,中国不可能完全照搬美式打法。我甚至在想,未来通过控股上市公司,然后联合起来做后续投资,可能会更好的突破资金周期和现金分配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