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材料掉下来,组件跟着掉吗?晶科能源董事长:N型产品目前的价格很大概率不会“很值钱”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近日发表新年致辞,称目前N型拓普康产品的性能值完全可以支撑其目前的价格水平。
以自家产品TigerNeo为例,他直言晶科能源产品性能已经超过Sunpower和LG的效率天花板,价格是后者的2/3,没必要降价。
“如果要降,也是因为我们的N型规模更大,良品率更高,供应链更稳定,生产成本更低,愿意把多余的利润让给客户,仅此而已。”
是什么给了李仙德“保持价格下降”的信心?
一方面可能是前期硅价暴涨时元器件涨价的“保守性”。
李仙德在演讲中问道,“硅材料增加400%时,元器件也增加400%吗?”?要赚钱,就要有德行。吃了就要吐出来,这是自然规律。“——的确,相对于2020年1.6元/瓦的价格,目前组件最高价格约为2元/瓦,涨幅仅为25%。
另一方面是公司的体量:他认为,对于一个累计出货量1.30 GW,组件产能70GW的公司,其长期战略、中期技术路线、短期产能规划不会因为某一种原材料的周期性涨跌而改变,最多只是步调频率的调整。
_光伏产业链价格全线暴跌——组件除外。
最近硅料价格暴跌,硅片价格也相应调整。此前,这两个环节占据了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大部分利润。因此,不少券商指出,硅料和晶圆的超额收益将在产业链中重新分配,元器件自然有望受益。
产业链近期的价格走势似乎印证了李仙德“组件跟不上下跌”的判断——近日,多家光伏咨询机构公布了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的新一轮报价。除了零部件价格没有暴跌,其他行业价格全线暴跌。
周环比,多晶硅价格下跌超过23%,单晶硅价格下跌9%,电池价格下跌13%-16%。但组件跌幅极其有限,不到3%。
落实到具体订单上,TrendForce报告显示,小部分组件中小企业订单依然宽松,难以进行高层交易;近期市场仍有一定订单需求,一线企业出货平稳,成交价格无明显波动。
而零部件订单一般都是提前签订的,周期较长,销售合同的签订和交付通常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所以零部件具有一定的期货属性。东吴证券分析师指出,上游超额收益向下游转移,元器件期货属性增加利润,集成和海外、分布式出货量占比大的厂商利润较好。
但长期来看,综合来看,分析人士认为,组件有盈利空间,后期也有降价预期,也不乏下跌的可能。
天风证券指出,目前组件企业对外报价大多维持在1.85元/瓦左右。PVinfolink预测,2023年第一季度,组件可以看到1.7-1.88元每瓦,0.22-0.23元每瓦。
但是,短期的利润流终究不会长久,技术可能依然是产业链厂商高利润的终极密码。分析师指出,2023年,TOPCon和BC这两种领先的组件中,30-70%将是新技术。相关厂商有望享受溢价,提升平均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