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企业的财务管理?

有效的财务分析对财务会计和整个企业管理都非常重要。如何增强财务分析的有效性?这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我的观点是,财务分析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它涉及面广,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很多知识(如会计、金融、经济学、战略管理、证券市场、法律等)。),而且也很有艺术性。因此,有时很难达成完全一致。在思考有效的财务分析模型时,既要看到经济和产业分析在评价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中的重要地位,又要看到财务报表的意义和局限性,尽量避免盲目使用财务比率和相关分析指标。为此,本文认为有效的财务分析必须包括以下五个相互关联的步骤:

首先,确定企业所处的具体行业(或产业)的经济特征。

财务分析可以完全在企业内部解决吗?现在看来有问题。因为财务报表与企业财务特征关系的确定离不开对行业经济特征的分析,换句话说,同样的财务报表放在不同行业的企业中,其经济意义和财务特征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比如零售、钢铁、房地产行业,这些行业的财务比率差异很大;再比如,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不仅在产业经济特征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决定其竞争地位的因素也不同。在财务分析中,产业经济特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基础。只有了解和确定企业所处的特定行业的经济特征,才能真正理解财务报表的经济意义,发挥财务分析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对所处行业的经济特征缺乏把握,意味着企业的财务分析师把自己孤立在一个小圈子里,不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行业发展前景、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地位。

在实际工作中,识别行业(甚至企业)经济特征的模型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五级经济属性模型,它包括需求、供给、生产、营销和财务。其中,需求属性反映了客户对产品或服务价格的敏感程度,产业增长率、对商业周期的敏感程度以及季节性影响都是评估需求的重要因素。供给属性是指产品或服务在供给方面的特性。在一些行业中,许多供应商提供非常相似的产品或服务,而在另一些行业中,供应商的数量非常有限。人们通常以行业进入的难易程度来判断供给。就生产属性而言,有的企业是纯劳动密集型,有的企业是资本密集型。在分析生产属性时,制造工艺的复杂程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行业的营销属性涉及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和分销渠道。有些行业的营销特别难,有些行业的营销就容易多了。财务属性的识别重点是与企业的资产结构和产品特征相匹配的负债水平和类型。对于那些成熟且盈利的公司来说,他们的外债一般比新成立的公司要少。此外,一些行业由于产品寿命短(如个人电脑制造业)或长期发展前景存疑(如传统钢铁制造业)和风险高,一般无法承担较高水平的对外负债。

确定企业所处行业的经济特征是有效财务分析的第一步。通过产业经济特征的确定,一方面为理解财务报表数据的经济意义提供了“航标”;另一方面,它缩短了财务比率及相关指标与管理决策之间的距离,从而使财务分析的信息对管理决策更有意义。第二,确定企业为增强竞争优势所采取的战略

财务分析与企业战略密切相关。如果说产业经济特征是财务分析师理解财务报表数据经济意义的“航标”,那么企业战略则是财务分析师在财务分析中为管理决策做出相关评价的具体指南。没有企业战略,财务分析也会迷失,财务分析并不能真正帮助管理决策做出科学的评价。因此,在有效的财务分析模型中,有必要在分析产业经济特征后确定企业战略。

企业之所以要确立自己的战略,并将其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完全是出于竞争的需要。虽然一个行业的经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制定战略与同行业其他竞争者竞争的灵活性,但许多企业仍然通过制定符合其特定要求且难以被复制的战略来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影响企业战略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区和行业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特性等。有效的财务分析应该基于对企业战略的理解。换句话说,我们应该了解不同的企业如何积极应对制约发展的因素,以及如何维持既定的战略。为了理解一个企业的战略,财务分析师不仅要仔细研究它的战略计划,还要考察实施它的各种具体行动。此外,比较竞争企业的战略也很重要。

第三,正确理解和净化企业财务报表

虽然财务报表用于管理决策,但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与财务分析的目的有很大不同。财务分析师在使用财务报表时,对财务报表本身也有一个理解和净化的过程。所谓理解,是指理解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如企业管理当局所做的“利润管理”,导致财务报表不可靠、不公允;所谓净化,是指财务分析师对财务报表中的关键项目(如利润)进行调整,以增强其可靠性和公允性。

在净化财务报表的过程中,财务分析师应注意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不要重复项目或非常项目。

这些项目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是暂时的,在评估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之前,应该着重消除这些影响。(2

)研发支出。研发、广告、人力资源培训等支出的人为安排,直接影响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利润。非常有必要警惕财务分析中对这些支出的人为安排。同样,在评价一个企业的持续经营业绩时,可能有必要调整这些人为的安排。(3

)“利润管理”。许多实证研究表明,企业中存在大量的利润管理行为。比如在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提前确认收入,延迟确认费用;再如,在固定资产折旧、工程完工进度等会计方法的应用、会计估计的变更、会计方法应用时间的选择、交易事项发生时间的控制等方面,利润管理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表的偏差和不准确。在财务分析中,调整它们是必不可少的。所有这些调整对财务分析师来说都是财务报表的净化。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提供了财务分析师在调整财务报表关键项目时所需要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分析师清楚地认识到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并在解读财务报表数据时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运用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

在财务分析中,人们熟悉的是财务比率及相关指标的计算,如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比率,以及常见的比率报表、相关增长率、完成百分比等。但是,如何科学地利用这些比率和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目前还做得不够。目前,还没有一套标准的财务比率和指标。什么样的财务比率和指标是好的?什么样的财务比率和指标是差的?谁也说不准。我们课本上说换手率等于2,这很正常,但是美国是60。

1990年代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正常和可持续企业的平均周转率超过

3,而破产企业的流动性比率平均在2-2.5之间。显然,财务比率没有标准,只有与行业特征、企业战略甚至商业周期联系起来才有意义。因此,财务分析不仅仅是财务会计数据的分析。在财务分析中,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将企业的财务数据放在产业经济、证券等资本市场环境中进行多方对比和深入分析,将财务数据与企业的战略联系起来考察存在的优劣势,科学地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

五、为管理决策做出相关评价。

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管理决策做出相关的评价。管理决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就财务分析而言,这里的管理决策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投资决策;第二是信用决策。其实这两个决策都涉及到企业估值,而要评估企业的价值,就必须回到盈利能力和风险的评估上来,盈利能力和风险都不能少。

财务比率和指标有很多,哪些比率与管理决策更相关?什么比例与什么决策更相关?说实话,没人知道。教科书上说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对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非常有用,但美国同样的实证研究表明,资产报酬率对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破产风险最有用,其次是现金流量与总负债的比率,最后是营运资本与总负债的比率、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财务比率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基于实际数据的具体管理决策。

为了发挥财务分析在管理决策中,特别是在企业估价中的作用,必须采用上述五个相互联系的步骤,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效的财务分析模型。因为它不仅为分析者提供了管理决策的合理假设(产业经济特征、企业战略和净化后的财务报表),也为财务分析本身提供了逻辑合理的指导,为管理决策服务。这一段引入中国培训网。请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