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从员工工资中扣除65,438+00%打入父母账户,称为“孝心基金”。

公司从员工工资中扣除65,438+00%打入父母账户,称为“孝心基金”。

重阳节快到了。我们的社会应该如何用行动关爱老人?广州白云区石井街某私企从2012年开始设立孝心基金,即公司从员工每月工资中扣除10%或5%作为孝心基金,直接打入员工父母账户。此外,公司还根据员工工作年限给予额外补贴。

该公司负责人卢表示,公司每年在孝心上的花费超过20万元。“孝顺不仅激励员工孝敬父母,也有助于公司留住人心,缓解员工流失和招聘难的问题。”

“孝顺”:员工每月工资的一部分,对父母是强制性的。

白云区某美容连锁从2012年开始,规定未婚员工每月工资的10%,已婚员工缴纳5%作为孝心钱。财务人员会直接把这笔钱转到员工父母甚至公公婆婆的银行账户里。

公司层面也根据员工工作年限给予额外补贴。月补贴工作一年100元,两年200元,三年以上300元。公司负责人卢举例说,公司基层员工平均月薪3000多元,每个月留出300元左右给父母打电话。“员工父母一年至少能拿3600。我们很多员工来自农村,这对父母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我们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员工必须认同这个规则,否认不会被招聘。员工一入职,就必须提供父母的银行账户。”

为了执行这一规定,公司还有其他配套规定。比如每周一,所有门店都关门进行内部学习,包括“孝”文化的学习。员工得到了奖励和提升,公司也会给父母打电话,让他们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

执行力:部分员工私自克扣“孝心”

该公司的另一位负责人鲁治平坦言,这项规定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部分员工有抵触情绪,父母的孝心也流于形式。有一次,一个店长发现一个员工拿着父母的银行卡去花钱,才知道是一个员工私自扣了孝心。”

鲁治平说,有些员工不理解,觉得孝顺是多余的。“有钱了,自然会孝顺父母。”鲁治平说,为了防止孝顺“走过场”,公司安排员工定期给员工父母(公婆)打电话。

该公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80名员工。“在回访过程中,有操着地方口音的家长表示了一致认可。也有员工家长告诉我们,他们不在公司上班,每个月还能从公司领固定工资。我很开心,也为孩子的孝心感到欣慰。鲁治平说,回访的积极反馈加强了他们实施这一制度的信心。

初衷:让孝文化在公司扎根。

鲁治平向记者解释了公司实施“孝顺”制度的初衷。鲁治平说,传统上,“所有美德的孝顺第一”。“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回头想想也不容易理解父母。我们一辈子都要为孩子操心,孩子一定要孝顺。”孝是公司将“孝”文化落地的一种方式。

一件小事让公司负责人陆印象深刻。“2013,某公司组织员工去阳江旅游。公交车上,一名90后女员工突然哭了起来。我们了解到,当时高速公路上有一个工地,员工的父亲就在这个工地上工作。看到工地的艰苦情况,员工哭了。”这件事让鲁明白,年轻员工的孝心是需要引发的。

据了解,该公司属于服务行业,基层员工多为90后,很多员工来自农村。卢说,美容行业的年轻员工通常没有丰富的学术背景或坚实的家庭背景。他们表面上傲慢强势,内心深处却自卑脆弱。“有的孩子有责任感,会心疼父母,有的则不会。”

鲁说,企业经营的第一件事是培养人。孝顺是提醒员工要懂得孝顺,但“孝顺”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没有这样一个真正的长效制度,只是空洞的说教,员工永远不会明白‘孝’字的分量。”鲁对说:

所有缔约方的意见:

公民:

年轻人不啃老年人就够了。

企业有必要尽孝吗?昨天,记者采访了多位市民。刘女士认为这对来自农村的员工很有吸引力。“在农村,有了这笔钱,父母可以解决基本的生活费用。在城市里,大部分父母都有比较完善的社保,一月也有不少养老金,所以不会太在意孩子的钱。”刘女士说。

持与刘女士相同观点的市民周先生也表示,现在年轻人不容易,买房生活压力大。本来赚的钱不多,然后父母会把工资的10%还回去。“孝顺不是必须的,年轻人不做老人就够了。”

社会学家:

虽然非正式系统

它还具有管理功能。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周立民表示,孝心基金是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的管理方式。企业一方面履行了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又通过这种温暖的制度保证了企业的良性运行,可谓双赢。

据周立民介绍,孝心基金是公司在管理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得到员工认可的约定的、共同的管理安排。它不具有强制性,属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畴,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孝基金的设立是基于我国传统孝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在转型中的中国社会,这种非正式制度具有巨大的价值,它有效地弥补了正式制度管理的不足。它以一种温暖而灵活的方式呈现,是一种关注中国现实的管理方法。”

“中国是一个讲道理的社会。这个企业的很多员工来自农村社会,这是一个非正式的制度社会。企业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出台这样的管理规定,是难能可贵的,对企业的良性运行具有积极意义。”周立民说。

周立民也认为,“孝”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方式是可行的,但在更高的层面推广不可行。对于社会养老问题,要依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要承担主导责任,而不是把养老的社会责任转嫁给企业。

有什么效果?

家长喜欢:女儿懂事

员工家长对这个规定有很多正面反馈。“有一次我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感谢公司有这么好的制度。孩子过去从来不回电话,吃饭也不想和家人说话。现在他们懂事了。”这条短信让鲁治平意识到了这条规定的威力。

鲁治平得知这个父亲是湖南人。“我还了解到,这个员工回家看到他妈妈的脚冻住了。他在广州买了皮棉鞋,寄回家给他妈。”后来员工父亲特意给公司送来了锦旗。

公司效益:留住人心。

“这个制度的实施效果出乎我们的意料。对于我们企业来说,生存和赚钱是第一目标,但是要做大做强,企业依靠文化,文化会反哺企业的发展。”鲁治平说,孝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说,洗脚、美容、餐饮等服务业都面临着员工流动性大、招工难等问题。这一规定实施后,员工流动性大大降低。因为公司位于工业区,不好招,但是这个规定实施后,公司抓住了人心,公司出现了很多夫妻档和姐妹档。家人觉得公司靠谱,就带亲戚来上班。现在公司有6个夫妻档,10多个姐妹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