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赚了将近1000亿的硅材料和硅片。去年业绩飙升。2023年光伏行业会重组吗?

2023年6月65438+10月65438+10月09日,作为四大硅材料龙头企业中的三家,通威(600438。SH)、大全能源(688303。SH)和新特能源(01799。HK)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净利润均大幅上涨。

通威股份预计2022年净利润252-272亿元,同比增长207%-231%;

大全能源公告,预计2022年净利润6543.8+09亿元至6543.8+09.2亿元,同比增长2365.438+0.94%至235.44%;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满负荷生产,产销量均较去年同期增长。

新特能源预计去年净利润不低于6543.8+03亿元,同比增长超654.38+0.6倍。

硅企TBEA (600089。SH)65438+10月19也表示,预计2022年盈利区间为157亿元-167亿元,同比增长116%-138。

2021硅产能数据显示,国内四大硅龙头企业分别是通威、GCL科技(03800。HK)、大全能源和新特能源。GCL科技目前尚未披露业绩预测。

四家上市硅企2022年净利润总额最高达到761亿元。

硅片板块,硅片龙头龙基绿色能源(601012。SH)和TCL中环(002129。SZ)也出现飙升。

65438+10月19日,隆基绿色能源(601012。SH)公告预计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45亿-155亿元,同比增长60%-71%。

TCL中环(002129。另一家光伏硅片龙头SZ)同日表示,公司预计2022年实现净利润66亿-71亿元,同比增长63.79%-76.2%。

两大硅片龙头企业2022年净利润合计高达226亿元。

从2022年开始,硅材料成为典型的卖方市场,下游以长单的形式与上游“锁单”。据统计,2022年以来,大全能源新签硅材料长单公告总金额已逼近3800亿元,新特能源硅材料协会合同金额超过6543.8+0800亿元。在光伏的最上游,硅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是硅材料龙头企业业绩加速上行的主要原因。

对此,通威股份表示,得益于光伏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2022年对高纯晶体硅和太阳能电池产品将有强劲需求。公司高纯晶体硅生产线继续满负荷运行,各项生产指标进一步优化,新项目快速投产,产量和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太阳能电池产能持续扩大,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同时,公司农牧业务稳步发展,销售实现新突破。

大全能源表示,2022年,光伏产品已在全球大部分地区低价接入互联网,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碳减排的有效能源解决方案。此外,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全球能源价格上涨,能源安全问题凸显,全球光伏产品整体需求依然强劲。光伏行业其他环节纷纷扩产,高纯多晶硅材料整体仍供不应求,导致硅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公司前期扩张的战略效应在报告期内逐步体现。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满负荷生产,产销量均较上年同期增长。因此,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大幅增长,实现了业绩的大幅增长。

新特能源表示,预计公司利润增长主要是多晶硅产品年销售额较2021同期增长,多晶硅产品平均销售价格较2021同期增长。

TBEA解释称,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抓住市场机遇,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加快新产能建设,加强经营管理,各项主营业务均取得良好发展。与去年同期相比,多晶硅产品和煤炭产品销量和销售价格同比增长,多晶硅和煤炭业务收入和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输变电业务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

硅材料的崛起,无疑会让下游的硅片环节压力倍增。

硅片板块,隆基绿能解释2022年行业需求持续向好。面对上游原材料短缺和采购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交货和成本压力,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与2021相比,硅片及组件销量和价格齐升,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快速增长。同时,公司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增加,也使得2022年的经营业绩有所提升。

TCL中环解释称,2022年,在新能源光伏行业供应链的大波动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将得到保障。(1)先进产能加速,产品结构优化,G12战略产品成本和市场优势显著;(2)继续推动技术创新和制造方式的变革。G12技术平台与工业4.0生产线深度融合,提升了公司的制造效率、工艺水平和满足客户高质量、差异化、柔性化需求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司的盈利能力;(3)通过长期构建良好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可以很好地保证公司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同时,充分发挥在推动行业技术和制造水平提升过程中形成的定义权、定标权和定价权,有效降低上游原材料大幅降价过程中的经营风险。

从2022年6月底165438+10月开始,硅材料迎来了年内首次下跌,甚至一度“断崖式下跌”。最近硅价止跌企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分会6月65438+10月65438+10月8日发布多晶硅周评。本周国内单晶补料价格区间为12.5-18万元/吨,成交均价为16.6万元/吨,周环比上涨2.72%。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为12.3-17.8万元/吨,成交均价为16.4万元/吨,周环比下跌3.02%。

硅价止跌企稳早于预期,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市场分析认为,硅片企业开工率逐步提高,带动硅材料需求恢复。其次,短期阶段性供不应求,导致节前备货需求较往年有所增加。第三,个别订单合同存在价格跟随机制,下游硅片涨价直接带动硅料价格反弹。

不过,市场人士指出,随着新产能的不断释放,2023年硅料价格仍有下跌空间。硅上市公司高毛利的局面将受到影响,同时硅价的下跌将重构光伏产业链的盈利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