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德是什么?

1.萨德是什么?

1.萨德是什么?

末端高空区域防御(英文: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缩写为THAAD)是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国陆军指挥下的陆基战区反导系统,一般简称THAAD反导系统。

2、系统的承包商

“萨德”系统的承包商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和雷神公司。一套“萨德”系统通常由指挥车、火控雷达、6个8联装发射装置和48个拦截器组成。其技战术性能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3.萨德系统部署在星州基地。

当地时间3月7日上午,韩国国防部宣布,萨德系统的部分装备已于前一天(3月6日)由军用运输机运抵驻韩美军乌山空军基地。韩国国防部表示,将尽快通过相应程序在星州基地部署萨德系统。针对此事,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称,将坚决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美韩承担。

4.弹道导弹地基系统

萨德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拦截大气层内外弹道导弹的地基系统。萨德不仅是“盾牌”,还可以吸收情报,监视对手。当然,最重要的是,如果“萨德”系统进入朝鲜半岛,不仅朝鲜会受到影响,部署在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战略战术导弹也会面临“力量贬值”的风险。除了降低中国洲际导弹的威慑力,有专家分析称,部署在韩国的“萨德”相比部署在日本,可将探测距离向西、向北推进300公里,从而更方便监控中国东北、华北、东南沿海的大部分地区。理论上,中国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射的“东风-21D”和“东风-26”系列反舰弹道导弹有“提前暴露”的危险。

5.反导武器只是防御性的。

你不主动攻击它,它就不会来烦你。不对。“萨德”不仅仅是一个盾牌,它可以吸纳信息,在和平时期相互监视和控制。

它可以完成探测、搜索、跟踪和目标识别等多项任务,其雷达天线的作用距离超过500公里,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大、最强大的陆基机动雷达。一些专家甚至计算出萨德系统的雷达探测距离超过2000公里。

第二,萨德入韩

1.部署萨德

2017年2月27日,乐天集团董事会决定为部署萨德提供土地。3月7日上午,韩国国防部宣布,萨德系统部分装备于2065438+2007年3月6日由军用运输机运抵驻韩美军乌山空军基地。2065438+2007年4月26日,萨德反导系统的两辆发射车和X波段雷达开始在韩国投入使用。2065438+2007年7月29日,文在寅下令立即开始部署剩余的4辆萨德发射车。

2、2065 438+2006年7月,韩国国防部宣布

萨德将部署在韩国东南部庆尚北道星州郡。但在首次公布选址后,韩国民调显示,反对声正在改变,甚至瓜农大规模爆发。

2065438+2006年8月底,韩国政府宣布将对另外三个地方进行检查评估。最终,他们以“地势较高”为由,选择了这个同样位于星州郡,距离第一次选址只有几十公里的高尔夫球场。官方称距离首尔200多公里,可以覆盖韩国首都。

2065 438+2007年4月26日

萨德反导系统的2辆发射车和X波段雷达开始在韩国投入使用。美国国防部表示,未来将不断升级韩国的Thaad系统。2017年5月30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得知除了在庆尚北道星州部署2辆“萨德”拦截发射车外,还有4辆发射车被秘密运入韩国,文在寅要求彻查这4辆发射车入境的原因。

4.2065438+2007年7月29日

韩国总统文在寅在青瓦台召开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上下达指示,将立即与美国协商加强韩美战略遏制力的方案,包括追加部署剩余的4辆“萨德”发射车。

2018 4月12日凌晨5点,韩国星州郡200多名居民和宗教团体聚集在星州郡曹天郡少城里村会馆前,抗议韩国国防部将建筑设备和建筑材料运入庆尚北道星州郡“萨德”基地。

5.据了解

2017年3月6日,美军将2辆本土发射车运至韩国,部署在庆尚北道星州高尔夫球场,随后于4月26日将4辆发射车运至韩国,保管在庆尚北道美军基地。随后,在被曝光韩国国防部隐瞒第二批4辆发射车入境后,文在寅要求对“萨德”部署决定的全过程进行调查,包括规避环境影响评估。

第三,系统性能

1,导弹射程远,防护面积大。

“萨德”射程300公里,可防御半径200公里的区域,而“爱国者-2”和“爱国者-3”的反导射程分别只有15公里和30公里。因此,“爱国者”被归为“点防御系统”,“萨德”是“面防御系统”,主要用于保护更大的战略区域和目标。这一特点受到日本、以色列等国土面积较小国家的青睐,因为几套“萨德”就能覆盖全境,起到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作用。美军曾宣称,4套“萨德”和7套“爱国者”系统可以覆盖整个韩国。

2.拦截高度和摧毁概率高。

萨德的拦截高度是40到180公里(即高层大气和低层大气),而这个拦截高度区间正好是射程超过3500公里的远程和洲际导弹的最后飞行阶段,以及射程不到3500公里的中短程导弹的中间飞行阶段,因此被称为“世界上唯一可以拦截大气层内外弹道导弹的陆基反导系统”。较大的拦截高度为“萨德”提供了充足的反应时间和多次拦截的作战空间。因此,“萨德”被设计为“射击-评估-再射击”的作战模式,具有二次拦截和二次毁伤评估能力,还能为“爱国者”等低层末端拦截系统提供目标指示信息。

3.采用“动能杀伤技术”,破坏力巨大。

美军以往的防空反导导弹普遍采用“高能碎片四面八方飞”的杀伤方式,往往只实现了所谓的“任务摧毁”而非“导弹摧毁”,即只有来袭导弹偏离了原定轨道,目标弹头中的炸药或生化战剂仍会散落在地面造成杀伤。“萨德”系统拦截弹的摧毁机制是“撞杀”。目标弹头通过高速撞击引爆,其间产生的高热可使生化战剂失效。“动能杀伤”的难度不亚于“子弹打子弹”,对末制导和空间机动的矢量技术要求很高,但也大大降低了“萨德”拦截器的弹头质量,为提高拦截高度提供了可能。

4.强大的机动性和系统生存能力。

每辆“萨德”发射车重约40吨(含10拦截弹),可通过空运快速运送至所需战区,并可通过公路机动改变位置,避免打击。运载火箭从装载到完成发射准备不超过30分钟,待命的拦截弹接到命令后几秒钟即可发射。

5.数据兼容性强,系统应用广泛。

萨德在设计之初就将系统兼容性定为技术重点,并在实验中解决了与海军的链路互操作问题,以便于与陆基中段拦截、爱国者、海军宙斯盾等系统随机组成多种形式的多层反导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协同作战。